阿特金森循环 (Atkinson Cycle) 和米勒循环 (Miller Cycle) 有什么区别?

刚好看到篇不错的文章[1],作为读书笔记mark下的同时也回答下这个问题。

——————太长不看版———————

Atkinson和Miller的相同点在于,它们的本质都是over-expansion cycle,通过增大膨胀行程来提高热效率。

Atkinson是通过LIVC(late intake valve closed进气门晚关)来实现,Miller则通过EIVC(early intake vavle closed 进气门早关)来实现的。

Atkinson一般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标配,Miller一般应用于增压发动机。


一、Atkinson和Miller的前世今生

无论是Atkinson(阿特金森)还是Miller(米勒),都不是新鲜事物。

早在1882年,一个名为James Atkinson的英国工程师发明了第一台Atkinson发动机,但由于复杂的机械结构和以牺牲性能换取油耗的做法(高热效率,低升功率)多年来一直在替补席上坐着,未曾首发。随便感受下当时的ATK初代机、二代机的复杂结构…

Miller要稍微年轻些,在1947年由名为Ralph Miller的美国工程师申请了专利,但同样,爱好大马力大排量肌肉车的美国人怎么会在意Miller这个“瘦子”呢,所以跟大哥Atkinson一样免不了一出生就被替补。

直到20世纪末,时来运转。

越发严峻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紧张,催生了世界范围的节能减排新趋势,在这股全球不可逆转的大潮流中,日本人率先从替补席中发掘了Atkinson和Miller这两位仁兄,让他们披挂上阵,奇迹般地披荆斩棘,进军世界杯(Mazda在1995年量产了Miller发动机KJ-ZEM V6并连续三年获得沃德十佳发动机称号)。这日本热血漫般的剧情瞬间点燃了全世界,多家车企都对Atkinson和Miller伸出了橄榄枝,这两位仁兄的身价不断翻倍,直逼梅西C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就算在人生的低谷,也要不断地磨练自己,说不定什么时候碰上伯乐就一鸣惊人了…

扯淡不小心扯远了,言归正传。

二、Atkinson和Miller是什么?

说起这两个难兄难弟,就免不了要谈起他们的老老老大哥,Otto循环…

关系太复杂了吧…好吧,上个人物关系图,哦不,原理示意图…

四冲程内燃机分别有进气、压缩、膨胀做功、排气四个冲程,Otto循环四个冲程的行程都一样长。现在请仔细观察Atkinson和Miller的压缩行程和膨胀行程,对!你没看错,他们两不!一!样!长!

Atkinson和Miller的相同点在于,它们的本质都是over-expansion cycle,通过增大膨胀行程来提高热效率。

不同点在于其具体的实现方法上。

Atkinson是通过LIVC(late intake valve closed进气门晚关)来实现,Miller则通过EIVC(early intake vavle closed 进气门早关)来实现的。

(PS碎碎念,国外的有些文章也会把进气门早关的Miller叫成Atkinson…所以看论文的时候要多留个心眼,看究竟它是进气门早关还是晚关…下文为了统一视听还是按LIVC为Atkinson,EIVC为Miller来叙述)

好了,我知道你们开始迷糊了,别着急,马上开始我的解释。

请看发动机的P-V图(纵坐标压力P,横坐标体积V)。

Otto循环走的是1-2-3-4O路线

Miller循环走的是1-2-3-4M路线

Atkinson循环走的是1-2-3-4A路线

路线围起来的面积就是发动机对外发出的功。

发现了没有,Miller和Atkinson都因为膨胀行程(路线3-4M/4A)>压缩行程(路线1-2)而使自身的总面积>Otto总面积,喷油相同的情况下对外做的功多了,那么热效率也就随之提升了。

这,就是over-expansion cycle的本质。

所以理论上,只要能实现膨胀行程>压缩行程的技术,都可以归为Atkinson/Miller循环,比如Honda的EXlink(图4),比如Atkinson的初代机和二代机(图1)。

但实际上,这种复杂的机械结构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比如NVH,比如不适用于高转速工况,比如不能根据工况动态调整压缩冲程的长短等等。

直到VVT技术的出现。

看图2,Atkinson通过增大进气持续期,使进气门延迟到压缩冲程期间才关闭(LIVC),使好不容易在进气冲程进来的油气混合物又被推出去一部分,实际的压缩冲程从进气门关闭时刻(IVC)开始算。重点来了!配合VVT技术,这个IVC我可以随心所欲地改~我今天高兴了,让你早点下班,IVC早点关,被推出的气体少了,Atkinson效应小了;我今天不爽了,让你晚点下班(LIVC),被推出的气体多了,Atkinson效应就大了。

Miller也是类似的。

还是图2,Miller通过减小进气持续期,在进气冲程后期就提早关闭了进气门(EIVC),此时活塞进行下行至下止点(BDC),再往回压缩至刚进气门关闭的位置,这段距离由于缸内温度较低,可以认为是等熵过程(简单来说就是不耗功)。真正的压缩行程,从压缩至IVC关闭的位置开始计算,所以Miller的压缩行程同样小于膨胀行程。与Atkinson的不同点在于,Atkinson是吃太多了需要吐点出来,Miller则是只吃了七八分饱。同理,通过调节VVT,Miller也同样可以实现不同程度的Miller效应。

三、Atkinson和Miller好在哪

这两位仁兄最近的身价爆增,是真有几把刷子的。

首先,热效率提升。

第一部分说了,Atkinson和Miller都是over-expansion,而增大膨胀行程的本质就是增大膨胀比(expansion ratio,业内人士也称其为几何压缩比),看下面的公式,热效率蹭地上去了。

又要开始补充概念了…什么是几何压缩比和有效压缩比…这是Atkinson和Miller绕不开的概念…上图。

应用在Otto循环上:

∵压缩比=活塞在BDC时缸内体积/活塞在TDC时缸内体积

∴几何压缩比=V3/V1

有效压缩比=V2/V1

∵V3=V2

∴几何压缩比=有效压缩比

所以Otto循环的发动机只有一个压缩比概念,Otto循环的压缩比无法继续升高主要受限于爆震。压缩比越高,压缩终了的混合气温度越高,爆震倾向增加。

但,Atkinson和Miller双双打破了这个魔咒。

应用在Atkinson和Miller循环上:

∵压缩比=活塞在IVC时缸内体积/活塞在TDC时缸内体积

∴几何压缩比=V3/V1(膨胀行程相关)

有效压缩比=V2/V1(压缩行程相关)

∵V3>V2

∴几何压缩比>有效压缩比

撒花撒花!Atkinson和Miller这两个天才,拿起了屠龙刀和倚天剑,齐齐斩断了有效压缩比和几何压缩比的相等关系,这意味着,几何压缩比再也不用受爆震的限制了,可以放飞自我~只要控制好爆震相关的几何压缩比就可以了,而且通过VVT技术,还可以根据不同工况小范围地调整几何压缩比,有没有很brilliant?!

其次,Atkinson和Miller可以降低油耗。

上面说了,因为两者都是over-expansion,所以排气温度要比Otto循环要低,这有什么好处?排气端的排气歧管和涡轮增压器因为材料的限制都会有温度限值的,现在主流的技术是950-980°C,在高转速大负荷区域,一般要进行燃油加浓才能进行排温保护(燃油蒸发吸热,从而降低排气温度)。

但是Atkinson和Miller的排气温度天生就要比Otto低一些,那么就可以实现,全MAP都是当量比=1,不需要加浓!OMG,真是太完美了有木有!

第三,Atkinson和Miller可以降NOx排放

敲黑板!!!同学们,我们要开始上化学课了。

NOX主要包括NO和NO2,在汽油机中,NO2占比极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OK,现在我们重点关注NO的形成。

(2)(3)(4)正反应的温度范围分别是2000-5000K,300-3000K,300-2500K。

(3)(4)需要生成NO,需要N原子,而N原子正是(2)的正反应的生成物。

所以如果缸内温度低于2000K,那么(2)的正反应不会发生,N原子不产生,那么(3)(4)的正反应就不会发生。

当然事实上,除非是极稀薄燃烧,缸内温度要低于2000K是不大可能的,但是!如果我们可以尽量降低缸内温度,这样生成的NO量就会大幅下降,可以降低NOX的原始排放。

Atkinson和Miller这两位仁兄不但提升了热效率,降低了油耗,还顺便减小了NOX的排放,一举三得,怎不惹得大家争相追捧?

四、Atkinson和Miller所面临的挑战

天才也是有缺点的,毕竟人无完人。

Atkinson和Miller也有其局限之处。

第一部分说了,Atkinson和Miller不受待见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机构太复杂了,二是功率密度太低。在旧时代,人们追求的是性能澎湃,环境污染?能源紧张?那是什么?当时没人意识到。

但,时代会变,技术也在进步。

VVT技术的出现扫除了第一个障碍,混合动力的出现扫除了第二个障碍。

混合动力又是一个大课题…感觉又可以大写特写…此处不展开,只要记得,用于混合动力的发动机,不需要考虑太大的升功率,不足的能量可以由电机提供,发动机只需要运行在几个高效率的点即可。这就好比夫妻二人,一唱一和,琴瑟和弦,发动机和电机相互扶持,相互鼓励,最后达成1+1>2的协同效果。

这里特别指出一点,Atkinson发动机还存在瞬态当量比控制的问题。

上面说了,Atkinson是吃多了要吐出来,就是说,被推出去的混合气在下一次进气冲程中又会进入气缸,这,问题就来了。

推出去的混合气有多少?混合气里面的燃油与空气的比例如何?在瞬态情况下是很难界定的,如果算不准,会导致下一个进气循环空燃比计算不准确,多喷油或少喷油,使燃烧恶化。这就对ECU计算模型提出了新挑战。

最后回答下题主的问题:

Atkinson一般是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标配,Miller一般应用于增压发动机。

原因是Atkinson是吃饱了吐出来的,试想下它跟增压一起用?一边往里面打气一边往外面漏气?画风太美不敢想象…

而Miller恰恰相反,早早就关闭了进气门,每顿都没吃饱这咋整啊!增压啊!在有效的时间里多吃点就行了!

[1]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over-expansion cycle(Atkinson and Miller) engines-A review. 文章有节选,另加答主无厘头搞笑糅合,若能起到些抛砖引玉的作用,足矣。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Nana Land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带t发动机好么 是带t好还是不带t好?

三缸的发动机真的那么不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