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中有哪些性能强悍或者设计独特的量产机?

(半年后重返你乎第一答)

(话说已发的图片不能取消水印么…)

人在SIDE3,刚下宇宙船

因为对UC系了解得比较多的缘故,这里就只介绍UC系列的机体了。

内容相当长,缓慢更新,不排除摸鱼的可能性。

答案可能不太全面,准确性也存在一定疑问,而我只能尽可能地做到不出大的差错吧。

(图片来自Bing,Gundam Wiki和Mobile Suits illustrated 2015)

(部分参考资料来自Gundam Wiki和着迷网高达百科,以及78DM)

一年战争时期

一年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为惨烈,遗祸最为深远的战争没有之一。

作为战争双方的地球联邦与吉翁公国,在战争期间研发了大量的MS并陆续投入战场。吉翁军在战争初期凭借MS取得了颠覆性的胜利(尽管同样付出了惨重代价),重创了地球联邦宇宙军的庞大舰队,堪称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帝国海军用机动舰队重创美英的翻版。

但吉翁军的优势并未持续太长时间。

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埃里希.冯.鲁登道夫参谋长在20世纪初期提出了“总体战”理论,并于1935年著作成书。

“现代战争是全面的总体战,动员一切,团结一切。”

这一理论在后世的纷争中被各国的军政领袖们奉为圭臬,战争不再是贵族的特权,而成为工业实力与动员能力的殊死比拼,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即使到了宇宙世纪也同样如此。但一年战争却又格外不同——尽管联邦与吉翁被视为各自独立的政治实体,但这场战争显然无法用常规的“主权国家之间的战争”来概括。但有一点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改变的——这场祸及整个地球圈的大战究竟会走向何种结果,归根结底,还是由战争双方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尽管在初期占尽优势,但吉翁的综合国力则完全处于下风。一比三十的国力差并非虚言,而这也是吉翁军在开战初期使用奇袭战术(带有极大的冒险与不确定成分),甚至不惜大规模投放NBC武器屠戮宇宙殖民地,并发动惨绝人寰的“不列颠作战”的原因…

而在吉翁军展开地球降下作战之后,这一劣势便被不断地放大了。在一周间战争中大放异彩的MS-06扎古系列,在地球上反而陷入了泥潭,在常规的61式坦克和对MS特技兵面前占不到什么显著优势。而在另一边,在战争初期受到重创的地球联邦军,也在紧锣密鼓地展开自己的MS开发计划。

疯狂的MS军备竞赛也由此拉开了帷幕。

“战争的胜负绝不是一两台高达就能决定的,它建立在千千万万台不起眼的量产型MS的残骸之上。”而战争的结局想必大家也都看到了。

为了在战力上压倒对方,联邦与吉翁不断地设计,研发与改进新的高性能量产MS,而这也是本回答所要讲到的主要内容。

地球联邦

RX-79[G]陆战型高达 & RGM-79[G]陆战型吉姆

作为V计划核心的RX-78 Gundam系列拥有超凡的性能,联邦军投入了巨量的开发资源,在Gundam身上堆砌了大量的高端技术,造就了一年战争乃至横贯整个宇宙世纪的白色传说。而Gundam也成为了高性能旗舰MS的代名词。

但RX-78的生产成本也高居不下,质量控制也极为严格,导致大量的不合格配件被弃用。而这些不合格配件则被另外地组装起来,变成了20-30台RX-79[G]陆战型高达,并投放到地球战场。尽管是次品(相对于RX-78而言),但陆高的总体性能却足以压倒作为吉翁地球方面军主力的MS-06J和MS-07系列,与作为高性能陆战机的MS-07B3老虎特装型相比也不落下风。

陆高的生产数量并不多,但毕竟还是有20多台以上的。一些被列装于东南亚战区的联邦陆军机械化兵团,一些则少量配给于其他部队,譬如恶名昭彰的“奴隶幽灵”小队。

基于RX-79[G]还额外发展出了新的量产机,即RGM-79[G]陆战型吉姆。该机的服役时间比正式的大规模量产机RGM-79吉姆还要早,并且沿用了高价高性能的月神钛合金,防御性能一流,与陆高的最大差别大概就是头部监视器与天线了。另外,陆高存在反应炉功率不足的问题,尽管后期可以追加使用光束武器,但会带来严重的功率下降。

陆吉的生产数量同样很稀少。40台左右,并且在战争后期随着各种量产泛用机的服役,逐渐退出了一线。不过即使到了0096年,仍然有机体在活动。(仍然驻守在澳洲,用着一堆老吉姆的白色野狗)

此外还有基于陆吉现地改造的狙击机型,使用外接供能式的大功率光束狙击枪,立下了赫赫战功。(击伤MA阿布萨拉斯),但最后不幸被毁。

RGM-79SC吉姆狙击特装型/KC吉姆拦截特装型/HC吉姆防御特装型

基于大规模量产机RGM-79吉姆改造而来的特装机型,数量不多,但都勉强算得上高性能量产型号。这三种机型在战争后期被投放到联邦军宇宙舰队当中,担当护卫,防御与截击工作。

RGM-79SC是专门为熟练机师准备的机体,躯干与四肢各处增加了装甲,并更换了大功率反应炉与推进器,以及光束精确射手步枪(因此该机被命名为Sniper Custom)。而SC还是一款模块化机体,可以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来更换装备(譬如下田小队使用的肩部导弹舱)。联邦军的头号击坠王迪尼斯.荣格便是驾驶该机。一些机体在0087年时仍在加布罗基地担任守备工作,但性能早已落后,只落得被击毁的炮灰命运。

RGM-79KC则是基于SC型进一步改造而来的机型,成本进一步降低,传感器,推进器与武器系统也进行了修改,并增加了名为“伙伴推进器”的大气圈外支援装备(而在大气圈内则有Corvette Booster护卫舰推进器,在野望里可以看到),来保证机体进行高速截击的任务。KC型的参战时间相当晚,并且相当仓促。KC型的生产数量同样只有两位数,战后进行了一定的现代化改造后仍在服役。

而RGM-79HC则是防御特化的机体,装备一门内置有火神炮的大型盾牌,以及光束蒸散镀膜。而火器配置则以火神炮,光束手枪为主。作为小规模量产的精锐机型,HC同样是配发给那些老牌驾驶员使用的。

RGM-79V Night Seeker/夜巡者/骑士猎手

同样是基于加布罗的RGM-79吉姆(蛋蛋头)改造的机型,用途类似于空降部队——通过空降的方式快速夺回敌军据点。79V配备了大角度的矢量喷口,以及平衡控制系统,在空降时可以保持稳定性。此外79V还配有专门的精密传感器吊舱,用来与僚机之间进行战场信息交换。

79V同样是高性能量产机,并且数量不少(80机以上),一些基于RGM-79L和79V第三批次改造的机型则被称为夜巡者-II。而在一年战争结束之后,仍然有一部分79V在服役,并且进行了现代化改装,直到0092年仍在活跃,且由大名鼎鼎的“野兽”亚赞.盖布尔驾驶。(当然并非真正的RGM-79V,而是改装了夜巡者套件的GM-III,当然也有人称是先期量产型杰刚?)

RGM-79G/GS吉姆突击型(GM Command)

众所周知,吉翁军在战争初期占据着相当的优势,并且切断了地球与月神2号之间的联系,也使得联邦军MS的开发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而RGM-79G则是月神二号方面的量产型MS的最终产物,并在战争后期粉墨登场。与标准型的RGM-79相比,RGM-79G的性能有着大幅度飞跃,头部取景器则是独眼式(但外面则是墨镜,大概和月神2号在战争初期基于俘获扎古2研发的RRf-06扎尼有关?欢迎指正。)。79G通常用于殖民地内部作战,配备的也以实弹武器为主,而RGM-79GS则配备了大量姿势喷口(14个)以及大功率推进器,武器标配也换成了新型光束步枪。在性能提升的同时,79G/GS系列的操作难度也大幅度增加,机体的改进潜力也削弱了。

79G/GS在战争后期被批量生产,参与了阿巴瓦库战役和SIDE-6攻防战等战役,并在战后服役了一段时间,截止0087年,该机体已经很少出现了。

RGM-79SP吉姆狙击型II

除去各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高达之外,一年战争时期联邦最高性能的机体是什么?想必很多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基于月神系的RGM-79G/GS改进的RGM-79SP 吉姆狙击型II,便足以冠的上这一称号。SP其实是地球联邦军的各种MS的集大成产物——基于标准的RGM-79,导入79G/GS和79D的大量技术,以及RX-78系列的实战数据。机体的传感器,装甲与推进器系统也大幅度升级,而最大的亮点则在于其标配的光束狙击步枪,拥有极高的射程与惊人的精度,相对地,喷口数量有所减少,但并未影响综合性能。不过,尽管是狙击机型,SP的近战能力也是相当优秀的。

该机的生产成本相当高昂,因此数量不多(30+),但确实是正儿八经的量产机,被许多王牌驾驶员所使用。(当中便包括著名的不死身第四小队,以及巾帼女杰莱拉.米拉.莱拉中尉,还有白色野狗队)

在野望当中,除了装甲之外。SP的各项性能是可以和78持平的。

吉翁公国

MS-07B3老虎特装型

《南极条约》签署后不久,公国军便发动了地球降下作战,为了适应重力环境下战斗的迫切需求,吉翁尼克公司研发了基于MS-06F的专用陆战机型MS-06J,去除了一些宇宙战装备,并增设了诸如防尘器等适应陆地战场的配置。作为一款大规模量产陆战机型,06J取得的战果相当丰硕,但其局限性也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暴露。面对联邦陆军的常规作战单位,06J无法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而MS-07老虎系列则是基于MS-06J大幅度改进,并重新设计而来的重型陆战MS,拥有厚重的装甲与强大的近距离战斗能力,然而,老虎同样有其局限性。

老虎的主武装为一门固定的75mm内藏式手指机关炮,尽管火力强大,但这种固定式设计也使得老虎的泛用性大幅度降低了,无法像MS-06J那样自由更换武装。基于这一教训,新的改良机体MS-07B3老虎特装型则换回了遥控机械臂的设计。固定式的70mm机炮被一门可拆卸的35mm三联装火神炮所取代,除此以外,还配备了内藏75mm火神炮,攻防兼备的“加特林盾牌“,以及大型的电热砍刀和改良的”海蛇“电击鞭,精英驾驶员们不用再担心武装单一的问题了。

MS-07B3的综合性能相较MS-07B有着大幅度提升,大部分零件都由吉翁公国本土的工厂进行制造,并运送至地球战场。值得一提的是,07B3型的腿部动力管被内置,并且增加了辅助的跳跃推进器,大幅度增强了其在复杂地形下的机动性。07B3的生产数量并不多,且推出时战争已经临近尾声。而该机最著名的机师,想必就是活跃于东南亚战场上,被称为“虎王“的诺里斯.帕卡德上校了吧。

MS-09G 德瓦吉

MS-09大魔是一年战争后期公国军的主要量产机种,拥有相当多的改良型。

而MS-09G德瓦吉则是大战末期的诸多大魔改良计划中的一个。众所周知,大魔在出厂伊始便配备了位于脚掌的气垫悬浮推进装置,使得其拥有极高的陆地机动性,也给联邦军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反过来,长时间的悬浮推进势必会大幅度增加燃料的消耗,缩短巡航时间,为了克服这一缺陷,德瓦吉配备了超大剂量的燃料罐,高性能推进背包和更高功率的反应炉,正所谓“只要马力大,板砖飞上天“,德瓦吉的机体动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由于大魔系机体通常在热带与沙漠地区活动,德瓦吉也针对性地增强了机体的散热性能。

该机被认为是一年战争期间最强的陆战MS之一,由于服役时战争已经临近尾声,生产数量不多(不到100机)。一些在战后被潜伏在地球继续抗战的吉翁残党军所使用,并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在0088年爆发的一系列冲突中,非洲残党军的隆美尔中校便驾驶该机与高达部队打得难解难分,但最后还是以阵亡而告终。此外,在0096年针对达喀尔和特林顿基地的袭击事件中,同样可以看到该机型。

MS-14系

由于MS-14系的机体数量过多,这里只主要介绍YMS-14和标准的MS-14A型,其他只做简介,而MS-14JG则在后文的“统合整备计划”中介绍。

随着一年战争进入中后期,现有的MS-06,MS-07和MS-09型的性能已经无法满足吉翁公国军的需要。而随着性能强劲的RX-78 Gundam的不断活跃,以及联邦军各型量产MS的陆续出现,公国军所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技术优势也不断地丧失。尽管在MS的开发方面占据先行地位,但吉翁始终面临着一个难题:他们缺乏将光束武器小型化并大规模应用的技术,即使是作为MS-09大魔的标准配置的腰部光束炮,其主要作用还是以干扰和阻滞为主。而当公国军技术部门终于克服了这一难题的时候,战争已经进入了末期……

基于MS-06R-3测试机进行开发的,吉翁尼克公司的MS-14勇士,在次世代泛用MS的竞标中战胜了兹玛德公司的MS-15强人,成为一年战争时期吉翁军的最强,也是最后一款量产机。与重视近战的MS-15相比,MS-14的武器配置更加均衡,远近兼备:第一款大规模投入使用的吉翁军光束步枪,以及颇具特色的光束薙刀(Beam Naginata),当然,也可以更换包括380mm巨魔火箭炮在内的各种装备。勇士并未配备大型推进背包,而是将推进器配备于裙甲内部,以及手腕的两侧,机体的推力和机动性也远远超出了旧机种,以及联邦军大规模服役的吉姆机型。(当然从MS-14B高机动型开始,推进背包又重新成为了标配,而MS Igloo中卡斯本上校驾驶的A型也配备了额外的推进背包。)

勇士系列是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量产机型,总数量也达到了三位数,并拥有大量的衍生机型,整体性能也足以与联邦军的高达相匹敌。然而,此时的吉翁早已是强弩之末,无论是兵员还是工业生产能力都濒临枯竭,最后甚至出现了让学生兵去驾驶高性能机,却因为驾驶技术拙劣而被击毁的可悲之事,而许多熟练机师也不愿意花时间去适应一套全新的驾驶系统……而同期的联邦军却开足了马力,将成千上万台吉姆与钢球送上前线,淹没一切。最终,勇士没能挽救公国覆灭的命运。战后,一些机体被联邦军所缴获,研究数据并继续使用,一些则在吉翁共和国国防军服役,而更多的则被潜伏在地球圈各地的公国残党军继续使用,直到战斗至最后一刻。

MS-14系拥有诸多改型,这里只对一部分进行简单的介绍:

YMS-14先行量产型:原型机,一共生产了24(还是25?)台,大部分配属于公国军的精英部队“基迈拉”。一台配属于夏亚.阿兹纳布尔上校,另一台则配属于阿纳贝尔.卡多中尉(OYW时期军衔,0083中则晋升两级为少校,此外关于卡多驾驶的蓝勇士型号存在一些争议,一些人认为是标准的A型,而野望中则标为MS-14H。不过有一点是确凿的:卡多勇士配备了独特的超大型反舰狙击步枪。)。

MS-14A:量产型。

MS-14B:高机动型,配备了大型推进背包,拥有强劲的加速度。被包括强尼.莱汀,优玛.莱特宁在内的诸多王牌所使用,也是最高性能的量产机。此外还存在改进的MS-14BR型,腿部装甲被拆卸,并增大了推进器。

MS-14C:基于B型改造,配备了大型推进背包,肩部加农炮与大型头部探测器,可以与B型进行零件互换。

MS-14F:吉翁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机型,大幅度降低了成本,武器也替换为实弹机枪,并增设了腕部110mm机关炮和钉盾,近战武器也换成了普通光束剑,性能强悍。海军陆战队指挥官西玛.卡拉豪上校使用的MS-14Fs则配备了光束机枪,以及更大功率的推进器。14F的数量不算很多,一些在0083年的星尘作战中活跃。

MS-14G:陆战修改型,被“荒野迅雷“维修.托纳修驾驶。

MS-14J Regelg:阿克西斯在0080年代基于MS-14A大幅度修改的型号,配备了大型推进背包和内藏大型推进器的肩甲。并增加了包括榴弹发射器,导弹舱在内的重火力武装,可以说是一款全新的机体,放在怪物频出的0087-88年也属于相当优秀的机种。生产数量很少,而且也没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某一台机体由NT驾驶员伊莉雅.帕索姆驾驶,在拉普拉斯纷争中也有少数出现。此外在AOZ2的外传小说《审判的权杖》当中,有一台MS-14JG被改造成了MS-14J的样式(大肩甲+大推进器),并且额外配备了光束机枪。

MS-06R高机动扎古系

MS-06F扎古II在开战初期取得了丰硕战果。而MS-06R高机动扎古系列,则是基于MS-06F进行调整,以适应宇宙高机动作战的机型,大部分都由老手使用。MS-06R与普通扎古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腿部了,很好分辨。

原型机MS-06RP型增设了大功率主推进器,并对腿部进行了大幅度修改。而小规模生产的MS-06R1则对部分设计进行了优化与改良,并增加了推进剂剂量,以提高活动时间。R-1型制造了22机。

MS-06R1A则对燃料槽进行了修改,提高了机体的整备性,也是06R系列当中生产数量最多(56机)的型号。由于操作难度过大,能够驾驶该机种的几乎无一例外是王牌,当中包括“白狼“松永真,黑色三连星,以及阿纳贝尔.卡多。另外,一些R1A是基于R1升级而来的。

MS-06R2则是吉翁尼克公司用来与兹玛德公司的MS-09R Rick-Dom竞争的机种,但扎古终究是旧时代的产物,无论怎么改进都有其局限性,输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R2进一步减轻了机体总重,并修改了腿部装甲与推进器布置,只有3-4机被生产出来,当中一台的机师便是强尼.莱汀。一台R2后来又被修改为R-3S原型机,成为MS-14勇士的开发基础。

统合整备计划

倘若要总结吉翁公国的败因的话,那么“各自为政导致的零件通用性低下,严重影响了军备生产效率“必然是其中之一,当中既有技术原因,也有人为的政治原因。无论是吉翁尼克公司的MS-06,MS-14,还是兹玛德公司的MS-09,抑或是MIP公司的水产机种,每一种机体单独拉出来都是十分优秀的,但生产部件的通用性却极差,几乎每一种新机都要单独开一条生产线以及相关的供应链,严重拖累了效率。当然,公国内部的有识之士还是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做出了实际努力,也就是“统合整备计划”。

参与了南极谈判的马克贝中校,则是“统合整备计划“的推行者。而该计划下衍生出的一系列机体,在零件与维护方面有着相当高的通用性,并保持了优越的性能,然而还是为为时已晚。

因为只讲量产机的缘故,只生产了几台的MS-18这里就不提了。09F,15KG之类太小众的也不提。

(PS:其实统合整备计划的各种MS最初就是出渕裕老师自行设计的各种0079里的量产机,而统合整备计划这个设定则是后来擦屁股用的…)

MS-06FZ扎古改

与标准的MS-06F相比,在驾驶舱结构等方面有着重大变化,手腕,头部等部位也进行了重新设计,并配备了大功率推进器和多个矢量喷嘴,机械手也更换为统一规格。06FZ的综合性能据称可以与MS-09相媲美,但战斗续航有所下降。标准武器配置为弹匣供弹的MMP-80 90mm机关枪,当然也可以兼容旧型设备。

“战斗已经结束了!巴尼!”

一些机体被配属于SIDE-3的首都防卫部队。

MSM-03C高战蟹

统合整备计划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那些水下用MS,当中便包括作为吉翁海军主力的MSM-03战蟹。MSM-03的外观看上去相当丑陋,但03C却充满了邪魅与威压感。03C配备了两门腕部粒子炮,大型鱼雷发射管与导弹发射器,以及可以自由伸缩的机械臂,在陆地作战时也能发挥其强大的性能。生产数量很少,一些被探测到在北极活动。

MSM-07E魔蟹E

E的意思为“Experiment”,即实验型。07E型修改了推进器布局,并参照战蟹增加了四肢伸缩机构,同时增加了腕部光束炮的火力(并且导入了能量CAP),并增加了重型鱼雷,用来打击大型舰船。

MS-09R2力克大魔Zwei

重新导入了来自MS-14勇士的推进设备,并配备了多个矢量喷嘴,大型腿部装甲与额外的燃料槽。机体的结构也进行了大量修改以增强整备性能。生产数量很少,且作战记录也相当少见。

MS-14JG猎兵勇士

“Jager”——也就是德语中的“猎兵”。MS-14JG的大部分设计都直接沿用自MS-14F海军陆战队勇士,并进一步增强了推力。与普遍采用实弹机枪的MS-14F的最大不同在于:JG使用的是大功率光束武器,对于供能的要求自然也水涨船高。MS-14JG使用的光束机枪无论是单发,还是自动射击,都能保证相当高的精度与火力,本身也配备了极为精密的火控系统,即使在中远距离情况下同样可以达到很高的准确度。除此以外,作为勇士标配的腕部推进器也被取消了,被光束电焊枪所取代。14JG的近战配置则很简单:单柄的光束剑。

MS-14JG的生产数量很少。

战后(0080-0087)

惨烈的一年战争最终以地球联邦的胜利,扎比家族的覆灭与吉翁公国政权更迭而宣告终结。

战后,作为战败国的公国被改组为共和国,军备发展受到严格限制(但共和国国防军仍然是地球圈内第二大军事力量),包括吉翁尼克公司,兹玛德公司在内的军工企业被强制解散,大量的技术人才与资料则被阿纳海姆电子公司(AE)所吸收,而这家在后世史书中被称为“月面君主”,“死亡商人”的巨型企业,也将在未来的数十年时间之内,成长为足以主宰整个宇宙世纪走向的强大力量。

AE在战争爆发前的主要业务以制造家电为主,在战争期间也接到了来自联邦军的订单,生产一些武器部件。战后,AE将触手伸入了MS的开发业务当中,得到了许多旧公国的人才与技术,并很快交出了自己的答卷。性能超越时代,但却被人为地掩埋在历史当中的GP系列高达,便是AE公司在MS开发领域的代表作。然而,于0083年猝然爆发的迪拉兹之乱(星尘作战),使得联邦高层与AE之间的关系迅速冷却,后者也因此被打入冷宫,而后更是受到了迅速崛起的军警集团TITANS的打压,直到0087年…

地球联邦在战争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大量人口的死亡,殖民地毁灭,以及紧随而来的经济与粮食危机,迫使其不得不推行休养生息,精简军备的政策。战争时期的混乱导致联邦军的量产MS出现了后勤供应繁杂的现象,只是因为其强大的工业力才硬撑了下来。战后,各地自行开发的局地型MS开始退役,取而代之以统一规格,泛用化,模块化的型号,代表便是RGM-79C吉姆改。79C同时吸纳了加布罗系,奥古斯塔系和月神系的技术,总体性能虽然谈不上出类拔萃,但维护性极强,大大减轻了后勤与维护压力。在0080-0083年期间,79C一直是联邦军的主力。

然而迪拉兹之乱却大大打乱了联邦高层的节奏,也永远地改变了历史走向——公国残党的威胁仍然存在,并且呈现出增大的势头;北美殖民地坠落事件引发了大规模粮食危机;而殖民地人民与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激化。内外交困之际,也给联邦内部的野心家与激进派们带来了机会。最终,一个以清剿吉翁残党为目标而成立的军警组织“TITANS“成立了。我们无从评价这一组织建立时期的初衷究竟是好是坏,但有一点毫无疑问:TITANS的地球至上主义,精英主义,以及其打着清剿残党的幌子,对宇宙居民进行血腥镇压的一系列行径,与扎比吉翁不过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罢了,带来的恶性影响也是深远的。

而联邦军和TITANS也开始着手进行次世代量产MS的开发,但苦于经济低迷,只能在现有型号的基础上进行重新设计与开发,代表作便是RGM-79R/RMS-179吉姆2;RMS-106高扎古,以及RMS-117加尔巴帝。

再来看那些旧公国的残党们:

战争即将结束之际,一部分公国军主力带着大量技术前往了位于地球圈边缘的采矿小行星“阿克西斯”,并在此偏安一隅,联邦也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阿克西斯的新继承者,哈曼.卡恩则怀抱着自己的野心,但那是以后的内容里要讲述的事情了。

许多忠于旧公国政权的军人们潜伏在地球圈各处。地球,殖民地,甚至殖民地残骸都潜藏着他们的身影。而艾裘.迪拉兹中将和阿纳贝尔.卡多少校率领的“迪拉兹舰队”便是其中最大的一股势力。0083年,迪拉兹舰队发起了“星尘作战”,并获得成功(而舰队也近乎全灭),成为了改变宇宙世纪的大事件。

在0080-0087年的“战间期”,量产型MS的发展相对较为平缓,并且重视泛用性,不过在这期间也诞生了一些高性能的量产机种。

地球联邦(包括TITANS)

RGM-79N吉姆特装型

战后大规模服役的RGM-79C吉姆改,也许不是最好的机体,但却是最适合大规模装备给军队的机体。吉姆改拥有良好的泛用性与维护性,其扩展空间也相当足。而这款RGM-79N吉姆特装型,便是基于79C改进而来的,小规模量产的高性能特装机。

79N采用了来自RX-78 NT1 Alex高达的大功率推进器,并在机身各处新增了矢量喷嘴,确保其拥有良好的机动性与稳定性。机体反应炉的功率也得到了提升,携带光束武器毫无问题,但受到军备支出缩减的影响,大部分79N的标准武器还是90mm无托式机枪,不过与普通吉姆改使用的标准型号相比,枪管与枪身的尺寸都加大了。倘若刨去被划归为黑历史的GP系列高达的话,79N是地球联邦军在0083年最高性能的现役机种,也被称为“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特点”的机种。

当然,作为高配型号,79N的生产数量并不多,操作难度极高,有资格驾驶该机的几乎都是老练的机师。而79N也成为了TITANS的第一款主力机RGM-79Q镇暴吉姆的研发原型。一些机体被运用到了格里普斯战争时期。

RGM-79Q吉姆镇暴型

0083年年末,旨在于地球圈各处清剿吉翁残党的军警部队TITANS,在“星尘作战”所带来的一片恐慌中成立了。作为不同于一般联邦军的精锐组织,TITANS并未选择性能平平的RGM-79C作为自己的装备主力,而是另起炉灶。不过受限于联邦政府财政吃紧,TITANS最终选择了在现有的RGM-79N的基础上进行开发,最终的成果便是大名鼎鼎的“青黑色死神”,用于殖民地内镇压的RGM-79Q镇暴吉姆。Q的意思是Quel=Qualified to use earthly law。

79N的成本极高,导致装备数量稀少。而TITANS则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最大的变动大概就是手臂了——79N的多重关节结构几乎全数继承自RX-78 NT1,性能优异,但成本高昂,难以生产。而79Q则将其改回了简易的三段式结构,但最大的改动在于,79Q还应用了“骨架与装甲分离”的概念,这一概念在未来的新机体上得到了大幅度运用。而成本自然也降低了不少。79N的高操作难度也饱受诟病,于是79Q取消了肩部的横轴推进器设计,并将反应炉小型化,成功降低了操作门槛。纵观整个MS开发历史,79Q的改进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极为成功的案例,降低了成本,降低了操作门槛,性能也有所提高,而生产线也无需大幅度变更。

79Q于0084年开始服役,作为TITANS前期的主力机型,并在后期进行了全周天驾驶舱的换装。而TITANS也基于79Q研发了一系列更高性能的机种和实验机种,包括RX-121 TR-1海兹尔以及一系列衍生机种,以及大名鼎鼎的RX-178 高达MK2。格里普斯战争爆发时,79Q已经逐渐退出一线(取而代之以RMS-106高扎古,RMS-108马拉赛和RGM-79R/RMS-179吉姆2),战争结束时,只有很少幸存(一些说法是全灭)。一些吉姆Q似乎被民间的PMC单位所使用。

RGC-83吉姆加农II

一年战争时期,除了泛用的吉姆和高性能的高达之外,联邦军还开发了包括RX-77钢加农;RGC-80吉姆加农在内的中距离炮击MS,然而这些机种或多或少存在缺陷,表现低迷,生产数量也很少。作为RGC-80和钢加农的后继机种,RGC-83吉姆加农II基于统一规格的RGM-79C进行开发,同时融入了一部分新技术。

作为一款炮击型MS,RGC-83的机动性自然有所降低,于是开发人员在该机的各处大幅度加强了装甲,据称其技术来源于NT1 FA。RGC-83的最大特点便是其主武器——两门可以收纳的光束加农炮,也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型光束武器(感谢技术进步导致的成本下降吧),为了跟上供能需求,RGC-83的反应炉功率也提升到了接近1500kw。当然了,为了防止不时之需,RGC-83也配备了标准的无托式机枪,盾牌和光束剑。

尽管机动性下降了不少,但RGC-83确实是优秀的机种。然而,这种特化型MS很快便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落后于时代了。一些RGC-83在0087年仍然在服役。

吉翁残党军与阿克西斯

大量的吉翁残党潜伏在地球圈各处,而其使用的MS几乎都是一年战争时期的机种,很多时候甚至无法保证零件的供应。较大的势力,譬如迪拉兹舰队则拥有整备与改装新MS的能力。(譬如MS-21C 特拉杰,然而该机属于现地利用的拼凑产物,性能低落)

偏安一隅的阿克西斯在0080年代初期同样以旧公国的MS作为主力,并自行研发了一些机型,但阿克西斯的第一款大规模量产机AMX-003 加萨C则诞生于0080年代中期,大规模登场则是格里普斯战争时期了,并且性能也较差。

因此不讲述。

格里普斯战争

爆发于0083年的迪拉兹之乱/星尘作战给地球联邦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联邦军在这一事件中损失惨重(参与金米岛阅舰式的舰艇当中,将近三分之二被核弹所摧毁),但混乱并未随着迪拉兹舰队的毁灭而宣告终结,接踵而来的则是进一步的财政萎缩,粮食危机与政治动荡,而联邦政府与宇宙居民间的矛盾也呈现出了急剧恶化的势头。高层也终于意识到:吉翁公国的亡魂仍未散去,潜伏在各地的残党仍然是不可忽略的威胁。基于这一背景,一个以清剿各地残党为目标的特种军警集团,TITANS,便在加米托夫.海曼准将的引领下应运而生了。

独立于一般联邦军编制,吸纳诸多精英分子,并主张地球至上主义的TITANS以肃清吉翁军残党为由,对宇宙居民施以严酷的高压统治,而针对TITANS诸般残暴行径的抗议浪潮也是一浪高过一浪。TITANS暴行的顶峰当属于0085年7月爆发的“30号事件”——位于SIDE-1的30号殖民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浪潮,并迅速演化为骚乱。而正如历史上的大部分独夫一样,TITANS运用了最为高效和快速的“解决方案”——关闭殖民地的空气供应,并朝内注入G3毒气瓦斯,最终导致30号殖民地内的居民全部死亡。讽刺的是,尽管TITANS以清剿吉翁残党为目的,但其手段却和吉翁公国在开战初期的一系列暴行别无二致,“一枚硬币的两面”。

但纸终究包不住火,TITANS的暴行在地球联邦内部引发了强烈愤慨,而联邦政府内部的反对派系(以布列克斯准将为首)也乘机展开了行动。名为AEUG(Anti-Earth Union Group)的武装集团于30号事件后不久宣告成立,而在地球上,则出现了名为Karaba的民间抵抗组织。AEUG的组成相当复杂:联邦政府与联邦军内部的反TITANS派系,民间武装,并且得到了阿纳海姆电子公司(AE),以及香港罗商会等大金主的支持(因为GP事件的缘故,AE社受到了打压与冷遇)。更令人耐人寻味的是,有许多吉翁残党也加入了AEUG的行列,一些人甚至进入了权力中枢(……)。其实,奥古也不能算是纯粹正义的组织,内部同样存在在诸多问题与不可言说的黑暗面。

AEUG与TITANS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一直在持续。毫无疑问,TITANS在实力上占据着绝对优势,并在联邦内部把持着庞大的话语权。而这一切的改变,则要从0087年的“青色诺亚1号事件”说起了……

就在联邦内部陷入分裂而打得不可开交之时,位于地球圈边缘,被旧公国残余所占据的小行星阿克西斯也没有闲着。阿克西斯旨在“复兴旧吉翁公国”,然而其领导人哈曼.卡恩似乎另有所图。

“与其活在旧王的阴影之下,不如让自己成为新的王。”

0087年爆发的大规模冲突史称“格里普斯战争“,也是宇宙世纪史上第二大规模的战争(0153年的昆虫帝国战争也只是局限在部分地区)。在这段时间(包括次年爆发的第一次新吉翁战争在内)内,MS技术突飞猛进到了无法用常识来衡量的程度,各种高性能甚至全能机型层出不穷,这一时代也被称为MS史上的”恐龙时代“。

当然这里还是只介绍量产机。

AEUG

RMS-099 力克.戴亚斯

众所周知,AE社在一年战争结束之后开始染指MS开发业务,并吸纳了诸多来自旧吉翁的技术与人才。大名鼎鼎的GP计划二号机RX-78 GP02A“酸浆果“,便是AE社内的吉翁系技术的代表作。尽管GP计划最终遭到了封存的命运,但许多技术却被传承了下来。以GP02为基础平台,AE社开发了代号RX-098的原型机。RX-098运用了新型的高达尼姆γ合金技术,而这一技术则是由重返地球圈,并加入AEUG的科瓦特罗.巴吉纳大尉(真身为大名鼎鼎的赤色彗星夏亚.阿兹纳布尔)所带来的。作为AEUG高度机密的开发计划,力克.戴亚斯是一款双番号机体(MSA-099/RMS-099),旨在扰乱和欺骗TITANS的情报。

力克.戴亚斯最初的代号为gamma高达(关于RD是不是高达也是一个经常引发讨论的问题),也是史上第一款第二代MS,性能大大凌驾于各种旧型MS,以及TITANS主力的高扎古与吉姆2之上(但很快便在各种妖魔鬼怪面前失去了优势)。此外,该机配备了位于头部的球形全周天驾驶舱,以及线性座椅。该机的生产数量并不少(感谢技术进步导致的合金成本下降),光在大名鼎鼎的“阿含“号便配备了三机,大部分配给给精锐机师(譬如科瓦特罗.巴吉纳;罗伯特;阿波利;加百列.佐拉等……好像都是旧吉翁的人呢),并且有着许多改良型。一些改良机型(RMS-099B疾风迪亚斯)还被秘密提供给吉翁共和国国防军,在0088和0096年登场。

MSA-003 雷姆

联邦军于0084年开始配备基于旧机型改良的RGM-79R/RMS-179吉姆2(RGM-79R为旧机改装,RMS-179则为在格里普斯新造的机子),尽管价格低廉,并且可以使用复数的光束武器,但吉姆2的性能过于平庸,评价也不好。而MSA-003雷姆则是AE社基于吉姆2发展而来,进行了诸多改良的机种,而后成为AEUG武装力量的主力(其实AEUG最初计划量产RMS-108马拉赛,但该机的技术被AE交给了TITANS)。

雷姆的主体仍然继承自吉姆2,背包则更替为RGM-79SP吉姆狙击II的式样(但众所周知Z比0080出得早),许多先进技术则继承自AEUG和AE合作的“Z计划“,性能飞跃是显而易见的。雷姆可以同时使用两件以上的光束武器(BR+剑),当然其本身也是一款优良的泛用机型。也许没什么突出的特点,但使用和维护起来却是最便利的。此外,雷姆使用了降低成本的高达尼姆γ合金,防御力可圈可点。该机被作为AEUG在格里普斯战争期间的主力机,数量众多,在AEUG重归联邦之后仍在服役,直到0090年代。

MSA-007 尼罗

作为宇宙世纪最大的军工企业,阿纳海姆在0080年代中期同时进行着多个开发计划,最终产物包括γ高达(RMS-099 R-Dias);Δ高达(以及百式),创造了骄人战绩的Z高达和ZZ高达,当然还有搭载了人工智能系统ALICE的S高达,和名不见经传的λ高达。这里要介绍的MSA-007 Nero,便是S高达和λ高达的技术与设计混合产物,也是一款高规格量产机。

与大多数联邦量产机一样,尼罗的泛用性与扩展潜力相当优秀,发展出了包括高教型,预警型在内的衍生型号,本身也采用了可动式框架。不过关于该机的实战记录并不是很多,目前能够确定的只有作为格里普斯战争尾声的“新迪塞斯动乱“,大量的Nero被部署在前往征讨TITANS残部”新迪塞斯“的阿尔法特务部队序列中,并参加了月面都市艾尔斯降下作战,但是损失惨重,后来又得到了补充。

(未完待续)

忙碌,休假时会更新,此外会增补一些内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IWI Negev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9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不考虑价位,有哪些设计优秀且性能过硬的中直?

历代高达到底有什么设计上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