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ion:1.0 StartHTML:000000289 EndHTML:000056513 StartFragment:000001504 EndFragment:000056481 StartSelection:000001504 EndSelection:000056477 SourceURL:https://mp.weixin.qq.com/cgi-bin/appmsg?t=media/appmsg_edit&action=edit&type=10&appmsgid=519311565&token=1125930255&lang=zh_CN
最近写完雄鹿的比赛,有个我的忠实球迷朋友联系我:

哦,不好意思,放错图了,是这张:

这位资深球迷朋友认为,大洛的篮板少是因为他努力卡位更多的帮助队友获得篮板,看似篮板不多,实则在篮板上对球队帮助巨大。而我文中写道:虽然封盖一直是大洛的优点,所以他的篮板数量并不是很多。
说的详细点,我的观点是,大洛由于过多的起跳封盖导致抢篮板失位,所以他的篮板数量并不多。看上去有点道理?其实是大错特错!就像这位球迷朋友说的:

所以,当我们评判某球员的篮板能力以及他的数据是否真实体现他的篮板球能力时,我们该怎么评判呢?我们首先要解决一些问题:
一、当下潮流怎么看待篮板球?
不考虑其他因素时,通常认为篮板球越多越好。防守篮板球意味着终止对手进攻的同时开启己方进攻,进攻篮板球意味着增加己方进攻机会的同时在规定时间内减少了对手的进攻机会,看上去无论是防守篮板还是进攻篮板,似乎都应该尽力去拼抢。可真的是如此吗?
与十年前不同,当前小球风盛行、比赛节奏陡然增快,这也就意味着篮板球的数据会增加。那我们先来看看不同年份的篮板球数量对比。本赛季,30支球队的场均篮板数量是44.96个,防守篮板场均34.65个进攻篮板场均10.31个;10年前09赛季,30个球队的场均篮板数量41.29个,防守篮板30.26个进攻篮板11.05个;再往前10年的99赛季,场均篮板41.66个,防守篮板29.06个进攻篮板12.58个。

我们换算成比例放在折线图上,篮板情况一目了然。即使当前赛季是比09赛季和99赛季的场均篮板数更多的一季,但球队争抢进攻篮板球比例却在这三个赛季里的最低。可以说,当前的篮球世界,看待篮板球的方式是:死保防守篮板而渐渐忽视进攻篮板。
二、为什么会渐渐出现这样的风格?
我们还是得从小球风说起,小球风在进攻端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三分和快攻。自从15赛季以来,所有球队的平均射程越来越远;而这个赛季,节奏快投篮准的比赛已经让我们接受了10年前无法接受的高比分。
本赛季,30支球队的场均得分111.88分,其中三分得分33.72分,转换进攻场均得到19.09分;11赛季,热火三巨头标志性的小球风格组建完成时,所有球队的场均得分99.55分,其中三分球得分19.39分,转换进攻场均得到15.03分;05赛季,活塞五虎和马刺死拼防守那年,联盟平均得分97.19分,其中三分球16.8分,转换得分场均14.09分。

换算得分比例并在折线图上体现的话更加明显,三分球趋势猛涨的同时,快攻也在上涨。所以当下联盟的攻防重点也就很明显了:进攻要投进更多三分、跑更多转换,防守要防止对手投进更多三分、防止对手跑更多转换。
怎么保证自己尽量让对手少投三分的同时己方有更多转换?当然是保护好后场篮板啦!你怎么在自己投丢三分球的情况下防止对手起快攻呢?当然是放弃争抢前场篮板全队迅速退防落位咯!
所以,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是互相佐证的也就是一句话:现在这个时代,大家普遍重防守篮板、轻进攻篮板。于是,我们来到了最关键的第三个问题:
三、当代篮板手都受到了哪些影响?
又要重复那句话:我们还是得从小球风说起。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可以投远距离两分或者三分球的内线球员了,比如恩比德、浓眉哥、唐斯、和武切维奇们。为什么要单独拎这几位出来呢?因为恩比德场均篮板13.5次是联盟第二、浓眉哥场均12.4次联盟第七、唐斯场均12.3次联盟第八以及武切维奇场均12次联盟第十。而他们的前场篮板分别只有2.5次、3.1次、3.4次以及2.7次,进攻篮板比例分别是18.5%、25%、27.6%以及22.5%。作为对比,德拉蒙德场均5.1次前场篮板、前场篮板比例为33.8%,卡佩拉场均4.7次前场篮板、比例为37.6%,亚当斯前场板4.7次、比例为45.5%。

看出来这里的差距了吗?自带投射空间的内线球员大都丢掉了他原本应该擅长的进攻篮板技能包。这也是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为什么联盟的进攻篮板比例越来越低——能抢的老哥几个跑到外线放意大利炮去了。
这是其一。其二,联盟出现了一群能狂推反击的防守篮板怪。说几个大家一目了然的吧,字母场均10.3个防守篮板、威少场均9.7次防守篮板、詹姆斯场均7.6次防守篮板、西蒙斯场均6.9个防守篮板。威少爷这个赛季54场比赛跑了384次转换数量进攻联盟第一,场次是转换进攻数量前十球员里最少的;字母58场跑了351次转换进攻数量联盟第二,每回合得分1.148分;詹姆斯和西蒙斯同样,是联盟顶级的推反击的强手。

对于内线球员来说,他们距离进攻篮板越来越远了,在防守篮板上也渐渐让给了队里的反击达人。对于外线球员来说,他们同样舍弃进攻篮板来阻止对手反击,尽量争抢防守篮板并推起转换抓节奏。
OK,我们花了2000个字简单解释了应该如何看待当前联盟的篮板球。接下来再来谈谈,如何看待某球员的篮板数量不符合人们预期的问题。举例而言,大洛的篮板球数量不多是为什么?以及威少爷的篮板球数量究竟是不是刷数据?
大洛的篮板球不多是不是因为他的篮板球能力不足?

首先,分解大洛的篮板数。场均4.3次,进攻篮板0.3次防守篮板4次。从数据上看,大洛的篮板数量明显不够,加上他封盖数又很多,很容易给人一种因为尝试封盖过多失位丢掉篮板的错觉。但又会不会是上文说的,内线球员进攻远离篮下所以丢掉了进攻篮板技能包,防守篮板又为了给队里狂推反击让掉的呢?
我们要用数据说话。
在NBA官网对篮板球的争抢有专门的数据统计,其中几项分别是:可得到的争抢篮板球机会(REB Chances)、可得到的篮板球争抢成功率(REB Chances%)、可得到的篮板但转让给其他队友(Deferred REB Chances)和修正后的可得到篮板球争抢成功率(Adjusted REB Chance%)。
第一个和第二个大家应该很好理解,第三条可得到的篮板但转让给其他队友是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本赛季曾经引起轩然大波的“小乔丹抢板事件”,也就是队友东契奇在可以获得篮板的情况下,小乔丹却为了篮板数强行刷走原本属于东契奇的篮板,这个就属于东契奇的Deferred REB Chances。第四个数据也就好理解了,在修正这些原本可以得到但没有得到的篮板数量后,Adjusted REB Chance%也就是真实抢篮板成功率了。
大家猜猜看,大洛在Adjusted REB Chance%这项数据上排第几呢?答案是54.7%,联盟所有内线球员的第十二位。这一数据高于戈贝尔、努尔基奇、嘉莱特阿伦,是属于比较有含金量的排名了。所以说,大洛的真实篮板球争抢能力其实很强。
NBA还对在对抗情况下的篮板球(Contested REB)进行了统计,由于大洛经常拉开到外线投篮以及进行封盖,他的对抗下篮板球数量相比较其他内线球员也是比较少的,但在对抗下争抢篮板球占总篮板数(Contested REB%)这项统计上,他仍旧以43.1%的成功率排在了联盟所有内线球员的第十二位。
而且,大洛的平均篮板球距离为7英尺,是所有中锋里最远的。
我们知道,评判篮球数据标准的两条硬指标是数量和质量。大洛在篮板球质量上已经被证明较为优秀,但数量上明显低于中锋球员的基准线。我们上面猜测,是让对给自己推反击的队友了,究竟是不是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一个数据:Box Outs(抢篮板时的卡位)。以前的推送多次提到,大洛是顶级的3B球员,这个B 就是Box Outs。大洛本赛季场均抢篮板卡位次数高达7.6次,是全联盟中锋里的第七位;通过卡位为球队创造篮板数量场均4.1个,联盟中锋第7位。
大洛在场时每36分钟可以帮助字母哥多获得0.8个进攻篮板、1.4个防守篮板。大洛在场时可以帮助球队提升0.4%的篮板率,0.4%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一支球队五个首发个球员都帮助球队提升1%的篮板率,球队可以从联盟倒数第一的篮板弱队瞬间提升成为联盟第一的篮板强队。
说一件恐怖的事情,上一季雄鹿场均篮板数39.8是联盟倒数第一,本赛季场均49.1已经是联盟第一。截然不同的两个赛季,也就是首发名单换了个大洛的事儿罢了!
最后一个问题,威少爷目前的篮板数量是不是刷出来的?

“刷”这个词的定义是:不管球队胜负一味提升自己的数据,甚至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数据影响了球队整体的发挥。那么,威少爷的篮板数量是不是建立在不顾球队胜负抑或影响球队发挥的基础上来的呢?
我们把威少爷的篮板分开看,进攻篮板1.1次防守篮板9.7次,总篮板数高达10.8次联盟第十一位,控球后卫第一。进攻篮板这项数据,是和“刷”基本沾不上边的,尤其是威少爷这样的速度型后卫。场均1.1次进攻篮板排在联盟第58位,控球后为第一,领先下一名0.4次,这是绝对的个人能力的体现。
剩下的话题就在于,威少爷的防守篮板次数太高了。场均9.7次联盟第五,武切维奇、浓眉、戈贝尔们都排在了威少爷的身后。威少爷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他是控球后卫里抢篮板球最积极的。在所有控球后卫中,威少爷场均可争抢篮板球次数达到16.7次联盟第一,这一数据统计可以扩大到PG/SG/SF三个位置上,威少爷依旧是篮板球机会最多的球员。他也同样是三个位置球员里成功抢到可争抢篮板球比例最高的,这说明威少爷是个爱抢篮板并且抢篮板成功率很高的球员。
其次,威少爷是争抢对抗性的篮板球(Contested REB)第二多的,考虑到第一名是西蒙斯这个BUG,威少爷就是控球后卫里争抢对抗性篮板球能力最强的,就算把范围扩大到PG/SG的所有球员中,威少爷也仅仅落后于西蒙斯以及巴特勒两人。
可问题是,从比赛看似乎是亚当斯卡位帮助威少爷抢篮板,有些“白送”的意味。数据上也支持这一点,威少爷场均抢篮板卡位0.7次,是所有控球后卫里的第29位。考虑到一些球员的上场时间甚至还不如威少,所以威少这个排名很有可能还要往下掉。
不卡位就拿篮板,这不是刷是什么?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可能你对篮球的理解仍旧停留在遥远的十年前了!
前文说了,当今最风靡的武器是什么?三分和转换。那又如何推转换呢?当然是帮助可以推转换的球员拿到尽量多的防守篮板啊!雷霆手握着天下第一转换狂人维斯布鲁克,怎么能不让他尽可能多的抢到防守篮板呢?
所以,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亚当斯这名球员。是他在比赛中场均9.5次抢篮板球卡位,兢兢业业地为威少铺好转换进攻的路。
再有,威少爷17赛季10.7篮板、18赛季10.1篮板、19赛季11.2篮板,对应的雷霆的篮板率是17赛季46.6个联盟第十一位、18赛季45.1个联盟第五、19赛季48个联盟第二位。威少爷在稳步提升自己的篮板数据同时,伴随的恰恰是球队的篮板数排名提升。
我们见证着史上控球后卫里最强篮板手和超级三双制造机,却用着落后至少十年的眼光看待他,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许是球迷自己的损失。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山阴野球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