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申请版号新规出台,暂停 13 个月终于再次重启

4 月 22 日,游戏版号重新恢复审批,还有了更明确的审批制度和要求。

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出版国产电脑网络游戏作品申请书》、《出版国产移动游戏作品申请表》及《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互联网游戏作品申请书》,此次新的申请表的内容对主要新增了两类补充内容:游戏公司需要有专门具备出版职业资格的初级、中级或更高资格的出版编辑人员;游戏公司所运营游戏的情况简介,包括作品名、已经上线运营的时间等。

另外,随着新申请表一同传出的是一份版号新增注意事项,这份注意事项对游戏名称、内容、 事后监管等增加了更严厉的规定,与之前传出的消息有吻合,新规定包括:

  • 最终审批部门为中宣部出版局;
  • 游戏名称不允许使用英文和中文通用词;
  • 道具抽取系统不能以抽取概率百分比表示,必须精确到抽几次能中;
  • 不能出现宗教迷信、算命、绿色血,打斗系统任何颜色的液体都不能出现,尸体需要尽快消失;
  • 未成年人账号中不可开放结婚系统,可设置不经过结婚系统但享受享受结婚系统带来的收益;
  • 三次修改意见后仍有问题的产品退回后,不得再次申报。

2018 年 3 月,原负责游戏审批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分拆成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电影局 3 个部门,其中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成为了国务院直属机构,电影和新闻出版两个部门则划归中宣部主管。也就意味着新的游戏审核部门将下属中宣部出版局的网络出版处。

针对更严格的游戏内容规定,一家游戏公司策划人员告诉《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一些研发打斗游戏的公司,早就已经开始测试去掉绿色血等各种颜色液体的措施,而抽奖的新规定实质上是为了取消游戏公司的赌博性收费。

以往国内的游戏审批制度对设置抽卡系统的游戏没有具体的限制性规定。通常游戏中的这类抽卡环节都是以随机概率的情况下出现,如抽一百次有 1% 的概率抽中目标卡片,这种随机概率又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即存在用户抽了 1000 次也可能抽不到目标卡片的情况。这种玩法与赌博产生的乐趣相似,也可以刺激游戏玩家在游戏中多充钱。

国内的游戏并不都是这种单纯的随机概率玩法,通常会为玩家设置一种保底机制,就是给玩家一种抽中目标卡片的保底次数,如抽到 200 次时一定可以抽中目标卡片。这种保底机制与此次版号新增注意事项中的要求贴近,但对国内的游戏公司来说,使用这种玩法并不是为了避免监管,纯粹是因为国内的大部分玩家比较愿意接受这种玩法。

对于限制赌博性收费是否会对游戏公司的收入产生影响,这位游戏公司策划人员表示,需要看此次新规定的执行力度,是否允许有保底玩法的存在,即便不允许留有保底玩法,游戏公司也会设计各种花样来增加这类收费,如在某一个需要闯关打怪的环节中增加掉落一些卡片的功能,超过 2 次进入该关卡时需要付费,这种游戏环节的本质也是抽卡。

赌博性也是近来游戏监管的主要目标之一。今年国内几乎停止了对棋牌类游戏版号的发放,原因主要是这类游戏涉黑涉赌较多。

国内从 2018 年 3 月限制游戏版号发放以来,在过去的 14 个月中,游戏行业经历了漫长的萧条期。

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18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2018 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增速创过去十年来最低水平,仅增长了 5.3%,而过去的十年中这一增速都在 15% 以上。

今年 1 月份游戏版号开始重新发放,但数量已经明显减少。今年 1-3 月共发放了 1294 个版号,去年同一时期则共发放了 2153 个版号,但今年版号的发放节奏明显变快了,业界普遍认为,以后游戏版号的发放都会延续这个节奏——每月多批次、少量。

游戏版号的限制和新要求的出台会影响游戏公司业绩和行业前景,而游戏公司也在寻找各种方式适应这种监管变严的状态。

一位曾在广州主要关注游戏行业的投资人对《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说,一些游戏公司已经转行去新的行业或转向海外市场,他所在的投资机构现在也已经不碰游戏领域了,转向关注文娱产业和面对企业客户的产业。

题图: Alex Haney on Unsplash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