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世界上最胖的鹦鹉极度濒危,不过今年情况改观

鸮鹦鹉(Srigops habroptila),一种生活在新西兰的夜行性鹦鹉,就像它的中文名字所指的那样,这种鹦鹉长着一副猫头鹰般的脸庞。

鸮鹦鹉是世界上最胖同时也是唯一不会飞的鹦鹉,曾经是新西兰最为常见的鸟类之一,

成年鸮鹦鹉体长 64-68cm,体重 0.95-4kg,雄性平均体重 2kg 左右,雌性 平均1.5kg 左右

。然而,自从西方殖民者踏上新西兰的土地之后,栖息地遭到破坏加上随着殖民者而来的猫、鼠、鼬等外来动物已经让这种鹦鹉处在了灭绝的边缘——现在地球上只剩下 147 只成年鸮鹦鹉。

不过今年丰盛的新西兰陆均松(Rimu)果实——这是鸮鹦鹉最喜欢的食物——可能会让这个濒临灭绝的物种的命运出现转机。新西兰陆均松的结果数目是诱发鸮鹦鹉进行繁殖的重要因素,但这种高大的乔木每隔 3-5 年才会才会大量结果。

受到今年食物充沛的刺激,50 只雌性鸮鹦鹉中有 49 只提前进行了繁育,截止目前已经孵化了 76 只雏鸟,打破了 2016 年繁殖季孵化了 37 只雏鸟的记录,而且科学家们预计这 76 只雏鸟中有 60 只有望活到成年。

“在过去的两个季节里,成熟了 50 年来没有过的大量水果,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雌鸟都知道是时候繁殖了,而且实际上比正常的繁殖时间提前了许多,这意味着有些雌鸟可能能够繁殖两次。”新西兰保育部(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鸮鹦鹉恢复项目的科学顾问 Andrew Digby 博士说

由于种群数量太少,科学家给每一只鸮鹦鹉都取了名字,比如 Ruth、Hoki、Suzanne。每一只身上都装有智能发射器,在它们的鸟巢里也装有遥感监测系统,而且在雏鸟生长发育阶段护林员们每晚都会对雏鸟进行检查。

Digby 表示他的团队在鸮鹦鹉关键的繁殖季期间不会让这种鸟留下“任何隐私”——他们事无巨细地记录下了鸮鹦鹉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可以在世界上的任何地方联机然后找出哪只鸮鹦鹉在昨晚进行了交配,它们和谁交配,交配了多长时间,以及交配的质量如何——这真的是老大哥干的事情,”他说。

不仅如此,科学家们还为每只已知在世的鸮鹦鹉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为鸮鹦鹉开发了人工授精技术并尝试进行补充饲喂,以实现最优的繁育结果。

目前这些雏鸟在新西兰本岛之外的两个没有猎食者的岛上保护区里进行喂养,等到数量进一步恢复之后,恢复团队希望鸮鹦鹉最终能够重回新西兰本岛——前提是种群数量必须达到“至少 500 只”。

“当你只有一个 147 只的种群的时候,任何因素都能毁灭它们,它们可能很快就会灭绝。我们希望有繁育能力的雌鸟数量能够达到 150 只,而且理想情况下有一些无需管理的种群,这样我们就能够开始放松一点。” Digby 说。

题图来自:wikipedia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