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海豹的心思你别猜

严酷寒冷的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生活着五种海豹,它们分别是鼻孔很大的食蟹海豹、可爱温顺的威德尔海豹、丑萌丑萌的南象海豹、凶巴巴的豹海豹和罕见的罗斯海豹。其中,豹海豹(Hydrurga leptonyx)的体型仅次于南象海豹,是南极生态系统的顶级掠食者。豹海豹体长在3-4米左右,雌性个体要比雄性稍大一些。它们吃海鸟(包括企鹅),吃鱼,吃头足类,吃磷虾,也捕食其他海豹,虎鲸是它们唯一的天敌。豹海豹是南极海豹中外观最好辨认的物种了,因为它们的身形细长,头部轮廓像蛇一样,体表腹侧布有深色斑点。它们是独行侠,喜欢在海冰上面懒洋洋地睡觉,或许因为没什么天敌,所以相比起威德尔海豹和食蟹海豹,它们对外界的风吹草动反应没有那么敏锐。若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有时它们的眼神散发着谜之妩媚的光芒。

谜之妩媚的豹海豹与探险游轮“午夜阳光号”,袁园/摄。

无论是豹海豹的身形结构还是体表颜色,都体现了其天赐的掠食者角色。豹海豹的头骨硕大,与小脑袋胖身体的威德尔海豹完全不同。它们的颌骨坚硬,咬合力强,前牙锋利尖锐,和其他食肉动物一样可以一口刺穿猎物的肉,而它们的臼齿却和滤食磷虾的食蟹海豹更为相似。结构精致的臼齿在闭合之后,犹如筛子一般,可以帮助豹海豹滤食磷虾和其他小型海洋动物。豹海豹背部和腹部的体色是经典的“反隐蔽色”(counter-shaded color),这种体色差异在鱼类中十分常见。背部色深,腹部色浅,令捕食者和猎物无论从上往下还是从下往上看,看到的豹海豹都与相应色彩的背景融为一体。

感受一下豹海豹的大脑袋,图源:National Geographic。
斯坦利港博物馆里的豹海豹头骨,注意牙齿结构。喵鱼酱/摄。

豹海豹有时看似妩媚,猎食的时候却毫不手(嘴)软,一旦咬住猎物,便会不断地甩动自己的脑袋,直至猎物的皮肤被剥去,身体被甩得四分五裂。要撕裂一只企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过程是重复而无聊的,一头丰满强壮的王企鹅可能要让豹海豹花上将近半小时的时间才能将其彻底分尸、吞食。然而也就是因为耗时长,我们才有机会观察到豹海豹猎食的完整场景。

今年2、3月份,在南极半岛的阿根廷Esperanza基站和Aitcho群岛附近,我们都目睹了豹海豹分尸企鹅的现场。特别是在Aitcho群岛附近,我们的摄影师Roger抓拍到了豹海豹精彩的猎食画面,当然了,对企鹅来说这并不是那么精彩(光彩)。

豹海豹甩动脑袋,撕裂金图企鹅。Roger Brendhagen/摄。

登陆Aitcho群岛的Barrientos岛当天下午,天色阴暗,浓雾笼罩,零下2摄氏度的气温在簌簌小雨的催化下,令我们感觉仿佛来到了零下10摄氏度的地方。冲锋艇直愣愣地往岛屿的石砾海滩开去,我们坐在冲锋艇内,怀中抱着登陆用的设备和器材。冰冷的雨打在我们的脸上、身上,冷得我们都不想开口说话。忽然,我们的视线被右前方成群的海鸟吸引了。这是我第二次在南极见到如此大量海鸟聚集在一起的不寻常场景,说不寻常,是因为那些显眼的巨鹱在鸟群中占据了大多数。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是在去年,当时我们的船遇到了一群正在捕食南极小须鲸的南极B型虎鲸。有海鸟聚集的海面上,意味着这里有丰富的食物。而有这么多巨鹱出现的地方,恐怕正在上演一场惨烈的厮杀。

巨鹱分食现场,烟灰叉尾海燕也来分一杯羹。喵鱼酱/摄。

野外生存是残酷的,一头饥饿的豹海豹一旦大开杀戒,企鹅群对它来说简直就是自助盛宴。和其他海豹一样,豹海豹的前肢无法支撑以直立自己的躯体,因而它在陆地上无法像南极海狗那样快速地“奔跑”。海洋才是它们永恒的战场。即便企鹅在海里如鱼得水,张开双翼犹如在海中翱翔,但它们的行动力和耐力还是不及每小时游速40公里的豹海豹。我们眼看着一只金图企鹅已经抵达岸边,快要逃离豹海豹的魔爪了,最终还是没能逆转死神的安排。豹海豹不愿意轻易放弃。伴随一声绝望的惨叫,那只企鹅被拖回了水里。海面上溅起无数浪花,海岸上回响着各种海鸟嘶哑的鸣叫。苍蝇般的巨鹱在空中盘旋,眼神冷酷而犀利,时不时落在海面上捡拾豹海豹遗落的企鹅尸块。其他的企鹅则在海岸上一动不动,躲也不躲,眼神空洞而麻木,似乎从未想过下一次落入捕食者口中的是不是它自己。

三天后,在达摩伊角(Damoy Point),我们的队伍遇到了一头好奇心十足的豹海豹。我们在岸上,它在水里。不知是对人类好奇还是对镜头好奇,这头豹海豹紧紧地盯着Roger,越靠越近,足足有两分钟。这可把我的舍友Carina吓坏了,她在那里狂劝Roger后退:“你再不退我先退了啊!”其实跟野生动物保持距离是正确的,更何况是豹海豹这种南极生态系统里的顶级掠食者。

与豹海豹近距离接触,Roger Brendhagen/摄。

在公众还对野外的虎鲸攻击人类与否持不确定态度的时候,豹海豹已经犯下了第一桩杀人案。2003年,一位28岁的英国科学家Kirsty Brown遭遇了一头豹海豹的袭击。当时她与英国南极调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BAS)同事正在南极半岛的罗瑟拉研究站(Rothera Research Station)附近浮潜,却突然被一头豹海豹拖下水面。Kirsty的同事们惊恐万分,赶紧爬上冲锋艇,随后费尽全力,总算将她拉到艇上。站上的医生对她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抢救,但她仍不幸溺亡。没有人知晓这头豹海豹袭击Kirsty的动机。在此之前,BAS的科学家已经在南极海域浮潜与水肺潜三十余载,从未有人经历过类似的情况。有说法认为这头豹海豹本意并非攻击人类,或许只是将Kirsty误认作海豹了。

Kirsty被豹海豹袭击的事件发生后,极地工作人员一度感到十分担忧,此前虽然未发生过豹海豹杀死人类的案例,但豹海豹的确有袭击过人类和冲锋艇的记录,也跟踪过人类。无论是意外还是豹海豹有意为之,工作人员在极地海域潜水确实要更加小心谨慎了。然而豹海豹的心思真的不如温柔弱小的威德尔海豹那般容易猜测,大自然无奇不有,竟然也有豹海豹对人类表现得过分热心。Kirsty Brown遇难的三年后,还是在南极海域,发生了一件有趣又令人迷惑的事儿。2006年,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Paul Nicklen为了录制关于豹海豹的纪录片,在南极海域里边潜水边摄影。在此他遇到了他这辈子所经历的最奇妙的事情——被豹海豹投喂。

有了Kirsty的前车之鉴,Paul在录制之前做足了一切心理和身体准备。但是当他们来到豹海豹猎食企鹅的地点时,Paul看着一头雌性的豹海豹正在拧断一头企鹅的脑袋,还是感到心惊胆战。这头雌性豹海豹的身体比Paul他们的小船还要长,正在猎捕企鹅的她无视小船的存在,还差点把小船撞个底朝天。向导一直催着Paul下水,心里都替他着急:“这么好的场面可别错过了鸭!” Paul听着向导没啥说服力的“你很安全”论,咽了咽口水下到海里去,尽量表现得淡定。不过即使他下到了水里,他的向导还是在冲他喊叫:“你特么跑那么远去干吗?来企鹅这里呀!要跟企鹅待着,不然怎么拍豹海豹抓企鹅的画面!”Paul的心虚一下子暴露无遗。

这头雌性豹海豹刚见到Paul的时候,表现出了极度的警惕,冲过来直接把Paul的相机含在了嘴里。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在仔细端详了Paul一阵之后,这头豹海豹放松了。随后,她竟然叼了只活的帽带企鹅来到Paul的面前,似乎想与他分享。作为一名资深野生动物摄影师,Paul当然是抓住一切时机拍摄啦!企鹅在Paul面前逃走,又被她抓回来,就这么反复了10次左右。看着无动于衷的Paul,豹海豹开始怀疑这家伙不会抓企鹅,于是她改变计划,开始将溺死的企鹅送到Paul面前。

“喂你企鹅。”Paul Nicklen/摄,图源:National Geographic。
“要不将就下吃头死的吧。”Paul Nicklen/摄,图源:National Geographic。
“你怎么回事呀小老弟?”Paul Nicklen/摄,图源:National Geographic。
“你真没用!生气!” Paul Nicklen/摄,图源:National Geographic。

这一过程持续了两天,从这头豹海豹的行为可以看出,她是真的在关心Paul的猎捕能力,甚至为他能否在南极存活而感到担心。Paul与这头雌性豹海豹的邂逅,与Kirsty所遭遇的完全不同。对豹海豹来说,人类到底是怎么样的存在?是猎物?是平级的捕食者呢?恐怕豹海豹自己也不清楚,或许每一头豹海豹都有自己不同的判断。无论如何,身处野外,谨慎小心是最明智的选择。正如Paul所说的,当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同置身于海洋中的时候,人类是最无助和脆弱的,我们的命运掌控在这些海洋顶级捕食者手(口)中。

=======================================================

题图:袁园/摄。

相关资料来源:

1. Kirsty Brown被豹海豹袭击的新闻:

Leopard Seal Kills Scientist in Antarctica

2. Paul Nicklen介绍自己被豹海豹投喂的经历:

How a Leopard Seal Fed Me Penguins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喵鱼酱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