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上是OK的,但是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商业模式上。但是如果考虑到5G真正的普及部署还需要至少三到五年(我就说eMBB超宽带),所以到那时刻可能运营商的运营角色和策略都会有所变化,所以不是完全排除这个可能的。
另外,5G体系下,其实4G就有这个机制,wifi是完全可以被纳入4G/5G的核心网/无线网做完整的集成化管理的,甚至空中接口可以耦合。所以你也别太纠结到底是5G还是wifi了,对于用户来说一码事儿。
==========0313补充一点===========
昨天只是看到这个题目匆忙写的一点东西,想想这个话题可能很多人会感兴趣,我就不时补充一些内容。
至少五年前(4G开始规模商用),这个问题就已经浮出水面了。当时在设备制造商和运营商内部都有比较广泛的讨论,华为任正非在一次内部座谈中还提到过“室内打到室外,还是室外打到室内….”(大致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到底大网能不能赢小网(WiFi)而顺利进入室内环境批量部署而赢取广泛的企业网用户。而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在TDLTE牌照前的真空期也大量部署过所谓运营商级别的wifi网络(结果非常不成功)。
所以历史能够说明一部分问题,在室内,以企业网为典型应用环境的场景下,5G替代WiFi是不太可能的,这既不是性能问题,也不是资费问题,而是因为3GPP一贯是以运营商为核心的这么一种技术体制,确保了必须拥有单一和坚固的核心网体制,并据此部署和开展业务。对于林林总总的企业网来说,不希望交出业务主导权和网络管理权的大有人在,就好像公有云都那么发达了,现阶段依然还是有大量企业网的IT建设把“私有云”模式作为基本门槛,独立部署属于自己的业务平台、管理平台、网络准入平台……这些都是企业级别的机密,是无法也很难想象和运营商联合运营的。因此,传统中大型企业,在可见的未来,这种模式是不可能和运营商的5G大网融合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哪怕是模拟技术或者4G,都是有专网形态的存在的,那个确实是针对大型企业设计的,由企业独立运营;但是这种网络基本不具备广泛的使用场景,只是一些垄断组织在使用,比如公安、石油….
所以这一块企业网市场,也是含金量非常高的细分市场,室内的宽带接入,还是以wifi为主;而且wifi技术同样是在不断演进的;IETF/IEEE不会在这一块上哪怕有片刻停歇,空口性能在室内使用的范畴内,在很多关键指标不会比5G差的。
===========0319再次补充===========
看了看这几天有几位提的问题和其他答者提供的答案,还是做个小小的补充。
如果想把这个问题讲透,其实还挺不容易的,因为多数人在这个领域其实只是使用者而非制造者,术业专攻导致很多概念错位,不容易共鸣。这也是我上知乎以来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所以,我想我再补充几点,如果依然有问题的,可以私信我,慢慢聊。
对于“网络”级别的问题,其实最好的分析方法还是按照OSI(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逐层讨论,像剥洋葱一样:
1 第一层,物理层,5G和WiFi的本质其实差不多,都是OFDM调制,但决定物理层性能的指标和技术还有很多,比如多址复用(就是在一个空口资源单位内,容纳更多的用户),5G沿用了和4G一样的OFDMA,而WiFi则基本还是CSMA/CD(可能802.11ab会有一些改进,具体不太清楚),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差别,决定了二者是否可以作为电信级网络部署于公众区域的最大区别;
除此之外,空口的信号强度也是个重要差别,WiFi在室内环境(你家)可以轻易构造出大概在-30dbm到-70dbm的这个强度场,除了个别密闭的小空间比如洗手间,这个覆盖信号强度意味着空口上的带宽至少百兆起(你自己家庭独享),当然前提是你的出口不是瓶颈;与此同时,4G也好5G也罢,在多数的场景之下,在室内(尤其中国的钢混结构)环境,sub6GHz频段上能到-70dbm依然就是不错的了,而且往往是在窗口,在往家里走或者洗手间,不脱网就达标了;所以这个差别和物理层上的其他一些差别,决定了室外网络和室内网络的设计目标和施工目标都是不一致的,替代性会比较有限。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Duncan Zhang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4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5G 时代是不是就不需要宽带、路由器和连接 Wi-Fi 了?
移动20m宽带有必要装5g路由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