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的5G产业来说,2018以来的全球曝光量是始料未及的。这种放置在聚光灯下的感受,一方面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在5G领域的厚积薄发,另一方面也让人们意识到核心技术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充满艰难与曲折。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任何一项技术普及都不是孤立的,需要有更多的应用场景和不同技术间的协同融合,同时消费者对技术的认知也需要更多具象化和有温度的感知才能触发大规模普及应用。
信息技术革命,不断催生着各个行业的创新发展。人们对5G赋予前所未有的期盼,正是因为看到了信息通信技术对整个经济社会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2G-4G的发展史,我们会发现,正是在信息技术这样一种重要信息基础设施上,我国互联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一)2G开启全面触网
我国是在1995年开始建设2G网络,在诺基亚等功能机占据市场主流的年代,诞生了腾讯、阿里巴巴和百度等至今耳熟能详的互联网企业,塞班操作系统下慢速浏览Web网页和QQ成为青年人的标配,随着GPRS数据业务的完善,借助功能机有限的空间,互联网在年轻人中开始培养第一批移动用户。几年后的2007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市值先后超过100亿美元,中国互联网企业跻身全球最大互联网企业之列。也在同一年,中国国家域名CN域名注册量达到900.2万个,占我国域名总数的75.4%,CN域名下网站达到100.6万个,占我国网站总数的66.9%。标志着CN域名已成为国内注册及应用的主流域名。
(二)3G触发互联网热潮
随着我国在2008年底正式发放3G牌照,从此开启智能终端新浪潮。以iPhone 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和3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带来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增长,数据流量增长迅速,催生了“互联网+”的线上、线下产业和商业模式变革。在蓬勃的互联网浪潮下,功能机开始逐步走下历史舞台,3G牌照发放两年后小米诞生,借助移动互联网风口和亲民价格,成为至今全球主流智能手机生产商。之后的2011年,微信诞生并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借助网络覆盖的完善,让互联网不仅仅成为年轻人的专属,中年人群和白发人群的网络使用门槛大大降低,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的新动力。网络作为连接一切基础不断完善中国的信息化程度,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微信注册用户达2.7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超过了台式电脑。
(三)4G塑造移动互联网生态
2013年发放4G牌照,4G网络建设步伐快速跟进,数据流量呈爆发式增长,媲美固定宽带的速率让人们眼前一亮,PC端应用加速向移动端迁移,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兴业态快速崭露头角,影响着用户的衣食住行。外卖、打车、电商、金融支付、短视频等业务,借助高速移动宽带网络的完善,开始在全社会快速普及。美团、爱奇艺、小米等众多垂直领域巨头借助国内庞大的人口红利,加速上市步伐。借助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和普及,从移动互联网产生到现在1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从2008年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来看,中国代表企业从银行、能源、房地产转变为互联网、芯片、高端制造企业,截止2018年底,全球市值前30的互联网企业中,中国占据了10家,国家自上而下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功不可没。
根据CNNIC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达8.29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结合智能手机普及,实现了移动互联网的爆炸式繁荣,并迅速实现全球化扩张。由于海量数据大爆发,中国大量互联网企业实现了数据驱动的量化运营。因此,当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再次落地的当下,更让人们对未来行业发展产生无限遐想,是否会有更大的生态,更多的互联网创新公司在这样一个新的网络基础上蓬勃发展成为很多人对5G的新期待。按照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2020年5G正式商用算起,预计5G当年将带动约4840亿元的直接产出,2025年、2030年将分别增长到3.3万亿、6.3万亿元,十年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
5G的到来将会实现光线般的接入速率,“零”时延的使用体验,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最终达到“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让人对未来充满期待。在新一轮科技浪潮下,互联网企业该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新的发展动能,给人们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书签客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48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5G能和4G一样普及吗?
5G什么时候可以普遍,4G还可以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