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自危称「社恐」的当下,跟人聊天好像成了一件很让人头疼的事情,好奇心研究所也算是为社恐们铺尽了道路:从眼神该往哪放,到学习如何拯救尬聊,以及如何回应对方「你为什么不说话」的社恐患者求生指南……不难发现,社恐发作的场景多半是指跟半生不熟的人闲聊,比如茶水间洗手间跟同事的偶遇尬聊、跟出租车司机不知道在尬聊些什么、便利店店员又跟你打招呼了你要怎么回应……
但其实不必担心,如果把对话看成一次进食,那这些闲谈大致相当于吃快餐,俩人随手抄起食材就往嘴里送,偶尔吃一次两次也挺开心,次数多了身体就会出问题。发表在心理科学杂志上的一项实验也证实了,日常 small talk 跟人的幸福感没多大关联,而参与实质性对话的人往往更快乐。

就像做菜有难易之分,人与人之间对话最核心的“共鸣感”也有高低程度不同,比如说俩人见面闲聊天气:「这都连下好几天雨了我都快抑郁了你知道哪里卖的晴天娃娃管用吗」…..虽然也能给双方带来共鸣,但这些对话并不会让人记多久。
那能让人记上一阵子的话是啥样的?最近一项由亚利桑那大学副教授 Maggie Pitts 发布的论文专门研究了「savoring conversations」——Savor,本意就是食物的香气,而savoring conversations 就可以理解为「有风味」的谈话,可以让人回味无穷的那种。
通过对 65 位平均年龄在 22 岁左右年轻人的在线调查,她总结出了 7 种「值得玩味」的谈话类型(savoring conversations):
1.有戳中你的审美
有时候记住一个人说的话或一次聊天可能并不是因为聊的内容有多重要,而是被某种「讲话方式」给击中。
在名为“你觉得一次愉快的聊天不能少了啥?”这项开放式调查里,有很多人其实并没有具体的指标,而是需要某一种谈话的感觉。比如喜欢“愉快地互怼”,有人喜欢“捧哏逗哏”,有人喜欢“互抖机灵插科打诨”的方式……
总的来说,不管是对方整个人谈吐气质、还是对方说了某一个金句,一旦它们击中了你(让你想在脑子里截屏保存的那种),多年过去,可能谈话的人和具体内容早已经忘了,但对这些片段的感受和记忆还在。
2.沉浸式对话
当聊天的双方都很投入时,仿佛世界上其他人好像都不存在了。调查里参与者经常将这种类型的谈话记忆为「真挚的」或「掏心窝子的」。通俗点说就是「聊天时一次也没拿起手机看、几乎忘记了手机存在」的那种聊天,毕竟已经不多见了。
3.非口头交流
一些肢体语言的记忆可能更绵长。调查里反映出一些「传递了特殊意义的拥抱或微笑」可以被人记上很久。

4.被认同或赞扬
夸夸群的流行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实验结果证明,人们被当众夸奖的大事件真的可以记上很久。小学答出一道超纲问题,老师惊讶的表情和一句公开表扬能记到现在。这一条大概也能够反映出,人在社交沟通时对认同感的强烈追求以及……额,不自觉地容易自恋。
5.让关系更进一步的交流
此类对话包括建立或确认一段关系时的对话,比如告白、情侣之间关于未来的设想和讨论,或其它一些让彼此之间关系更进一步的亲密型对话。
6.关键时间点发生的对话
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发生的对话显然很容易被记住。比如生病时陪在你身边的朋友跟你说的话、入职时领导对你说过的话、婚礼誓言……一些跟里程碑事件混杂在一起的难忘谈话。

7.无声的交流
交流时最强烈的“高度共鸣”可能反而是无声的,比如说跟一个人默契的交换眼神、心照不宣,或者在演唱会时跟周围人群 share 同一种情绪时就很容易被打动,这样「没说出口就完成了一次沟通」的体验实属难得,自然是很难忘啦。
在聊天的品味上,你好的是哪一口?
题图来自:Giphy ©️danielasherer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