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早期生活的文件碎片,在伦敦故居卧室地板下被找到

梵高在二十岁时曾在伦敦南部布里斯顿(Brixton)的海克福德路87号(87 Hackford Road)居住过一年,他还为这栋房子绘制过一幅素描。

1873 年-1874 年,生活在这里的梵高是位年轻的艺术品经销商,工资一度比父亲还高,他对新生活与工作感到满意,曾在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说,“我在这儿一切都顺利,有一个很好的家,这儿有自然、艺术和诗歌,如果这还不够,那还有什么能够满足我?”

近日,这栋维多利亚式房子的新主人在与家人对其进行翻修工作时,在屋内找到了一些文件,它们躺在梵高那间卧室的地板下面与阁楼木材之间,长达一个多世纪未被人发现。找到的内容包括一份保险单据、一本 1867 年出版的《祈祷与赞美诗》、一些带有水彩画的纸片,还有一团尚未打开的球状文件,拆开工作还需要专业的艺术品保护员前来处理。

目前,被发现的物品还没有一样能被确认归为梵高本人所有。不过据《艺术报》专栏记者及艺术品专家 Martin Bailey 的猜测,那份纸团可能包含着重要内容,“因为它是一整个都藏在地板下,而非松散的一两张,这表明它们很可能是故意隐藏起来保存的重要文件。”

除此外,那张保单上明确留有前房东 Ursula Loyer 的名字,她是该保单持有人,上面写着该房子价值 100 磅,并以 3 先令和 6 便士的价格投保。这件物品能追溯到梵高作为房客,搬入 Ursula Loyer 这栋三层建筑物的伦敦时期。一些通信资料表明,梵高在当时爱上了房东太太 Ursula Loyer 的女儿尤金妮亚·洛耶,但他的表白遭遇拒绝,洛耶与另一位房客订了婚。

这段经历或许对梵高之后的选择产生影响,一年后他离开英国,去往巴黎,同时开始走入抗拒艺术商业化、陷入宗教狂热的时期。1876 年,他在巴黎被公司辞退,返回英国,但很快去了荷兰,接受传教士培训,随后又去比利时矿区传教。直到 1880 年,在弟弟西奥鼓励下,梵高开始产生画下周围环境的念头,之后进入学院学习基础绘画知识。

在阁楼木材之间发现的保单,投保人为梵高的房东 Ursula Loyer。©Martin Bailey
一团尚未打开的球状文件,被评论家猜测或许包含重要信息,目前还需要专业人员处理。©Martin Bailey
还有册子大小的《祈祷与赞美诗》(A Penny Pocket Book of Prayers&Hymns),于 1868 年出版。©Martin Bailey
绘有水彩画印迹的纸片,被初步判断为“与梵高的风格毫无相似之处”。©Martin Bailey

梵高在1873年或1874年绘制的海克福德路87号。图片来自维基。

那段时期,梵高作为艺术品经销商工作过的画廊Goupil&Cie,总部在巴黎。图片来自维基。
这次翻修工程之前的旧址房屋内部,如今房子主人是夫妻Jian Wang 与 Alice Childs。©Martin Bailey
正在翻新中的房屋外部,未来将作为中国艺术家访问英国时的交流基地,同时也是画廊。© Claire Zhao

同时被找到的还有册子大小的《祈祷与赞美诗》(A Penny Pocket Book of Prayers&Hymns),于 1868 年出版,这本书的出版商弗雷德里克·韦恩(Frederick Wayne)当时在考文特花园街道上设有办公室。而梵高工作的画廊 Goupil&Cie 地址正位于附近,所以很有可能梵高的确读过这本书。他在伦敦逗留时期成为福音派基督徒。

而那些绘有水彩画印迹的纸片,被初步判断为“与梵高的风格毫无相似之处”,因此有人猜测这是房东女儿尤金妮亚·洛耶那时画的作品。

这栋房子在二战时经历过轰炸,但经由 1947 年的买主 Arthur 与 Marjorie Smith 修缮后,前后几乎没有变化,1850 年代时期的内部结构得以保留下来。1971 年,一位邮递员第一次发现梵高曾经在这里居住过。2012 年,在原房主去世后,Jian Wang 与 Alice Childs 通过拍卖会用 56.6 万英镑价格买下这栋故居。

“我买不起梵高的画,所以我买了他的屋子,”Jian Wang 是位小提琴家,在 1980 年代从成都搬到伦敦,一直参与中英两国文化及教育项目。

如今夫妻两人打算将这栋梵高房屋旧址作为中国艺术家访问英国时的交流基地,同时也是画廊与艺术家驻地场所。他们还为这个房子搭了一个公众参观网站。 

题图来自 Alina Grubnyak on Unsplash,配图摄影来自©Martin Bailey、© Claire Zhao。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