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探索并推广关于黑胶的一切,想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别人的日常 |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小饼有两台 Technics SL-1200 黑胶唱机,陪伴她超过 10 年。这机器用美国音乐人 Moby 在《Wired》里的形容就是,“结构像坦克,重量达 27 磅,拥有难以置信的稳定性和经久使用寿命。它是所有音乐家与 DJ 的采样来源。”

唱机是 2008 年父母买给小饼的。她当时的淘碟热情已经不可收拾,和长寿路与叶家宅路口的事久建材市场音像店老板都认识。2004 年她常去家附近的盗版音像店,老板推荐欧美流行,后来小饼认识到 Hip-hop,转为大量摄入。

她上论坛与别人热烈讨论 Hip-hop文化,跳街舞,和同学去地铁站涂鸦。那些人年龄通常比她大很多。等到 2008 年,小饼已经有了两台唱机,开始学习搓盘,离开高中后在广东念书是另一段疯狂时期,足不出户,上网查音乐、听歌,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半年后,她认为考虑成熟,决定将兴趣作为职业。之后再没改变。

这个兴趣如今变成了 Daily Vinyl,最初只是一个在微博上持续分享“每日优质黑胶”的账号,同时运作一个可上架 2000 张黑胶唱片的淘宝店,客人并不多。但随后野心逐渐得到开发:成立独立厂牌、组织黑胶周末市集、发行免费报刊《唱片日常》、主办派对、邀请国外音乐人来国内演出、制作实体音乐(磁带、黑胶或 CD)。

Daily Vinyl new studio

Daily Vinyl new studio

Daily Vinyl new studio

Daily Vinyl new studio

DJ Koco 在 Daily Vinyl old studio

Daily Vinyl old studio

Daily Vinyl 成立于 2014 年 10 月,创办人除了小饼,还有她的好朋友 Endy。

Endy 是工作室负责“唱片挖掘”角色(digger)的人,他和小饼都有自己的独立音乐厂牌。2013 年就在 Bandcamp 上为一个广州 Hip-hop 乐队 MADPETE 发行粤语唱片,这是他第一次自己尝试发行 CD,结果 5 分钟内卖出 100 张;2015 年,发行黑胶唱片《省广奇兵》,卖了 200 多张,接近售罄。

Daily Vinyl 以黑胶卖家身份进入国内市场的 2014 年,就黑胶全球市场而言,算是 1991 年以来的最好年份。这一年,全球共卖出 920 万张黑胶唱片,比 2013 年增长 52%——尽管黑胶仅占当时唱片市场的 6%。

“黑胶复兴”开始登陆各国外媒体网站,这种“叫好”趋势持续至今。与此同时,在流媒体掌控音乐行业语境下,全球实体音乐(包括 CD、磁带、黑胶)销量却显示连年下滑,所有人似乎接受了设定:独立音乐及艺术家是小圈子范围内的事,单凭资深音乐爱好者彼此间供养。黑胶在唱片行业整体唱衰情形下(近 10 年内实体唱片收入缩水一半多)回归,就像一种反讽。

Daily Vinyl 第一次亮相就让不少人觉得新鲜。他们在当时上海一家有些影响力叫“On Stage”的爵士酒吧举办了第一场黑胶周末市集(Daily Vinyl Weekend)。

Daily Vinyl Weekend 黑胶市集 @ both

Daily Vinyl weekend 黑胶市集 in 2018

Daily Vinyl weekend “家庭日”现场
小朋友们绘制唱片封面,Daily Vinyl weekend “家庭日”

即便事先跟几家媒体打过招呼,并邀请身边音乐好友过来摆摊,两人也未料想那天现场能出现那么多人。这让他们充分意识到一座渐有积累的城市对于这类散发活泼气息的小型音乐活动已充满了需求。于是,2015 年,四场经由不同主题策划的黑胶市集在上海各个角落发生:“爱胶年”、“家庭日”、“奇兵突袭”、“浪漫夏天”,气氛如同“大学社团”,“乐队带来乐器,顾客带上小孩”,而如今很多举办地因政策或经济原因已不在了。

随后几月,小饼发现在全国一些城市,其他组织者也开始相继举办黑胶市集,“有一份活动文案的 idea 跟我们写得几乎一模一样”。

不过这种生机勃勃并没有在上海维持下去,尽管市集每年仍在不定期举办,但受众在变化。“说实话黑胶市集的形式比较稳定,摊主就是常来的那些,但顾客并不一定将逛市集视为生活习惯,”与此同时,城市文化场所氛围也在改变,且持续至今,“这些年身边的爱听音乐的更愿意呆在家里,也不像以前常出门,也没什么地方能去了。”

曾经被上海青年视作地下文化宝地的场所“Shelter”早已于 2016 年年底关门,最后一晚前往人潮几乎挤满永福路与五原路。“在上海 Shelter 你可以听到与柏林、伦敦同步的最新音乐,”有人会这样声称。

Daily Vinyl pop-up 在上海爵士音乐(JZ Festival)

小饼、大阪唱片店Revelation Time老板AZ、Endy

小饼在北京唱片店fruityshop

免费刊物《唱片日常》倒是依然继续。小饼认为初衷在于报纸能在全国范围内乐迷之间传阅,“我们都更喜欢以前网站的样子,像是博客它更易于存储内容,是永久性的。报纸这种介质又会激发人的欲望去写,比如拥有一个专栏,这很重要。但微信和手机是相反的,信息流逝很快,人们很少会回去阅读第二遍。”

2015 年 4 月,工作室与上海实体唱片店 UpTown 联手,发行首刊号,小饼做主编,负责排印、选题、印刷、发放。Endy 负责联系采访、撰写经历,比如约香港独立唱片店店主。在其中一期《唱片日常》页眉处,自己描述是这样的:

“由 Daily Vinyl 跟 Uptown Records 联合独立制作的一份免费小刊物,每 2-3 个月发布一期,可以在国内各大演出场地、活动现场、唱片店等地取阅。包含多方面的国内外音乐、演出和唱片文化动态,我们希望你能阅读、收藏、使用、传播它,并成为丰富你闲暇时光和了解音乐资讯的一种轻松方式。”

《唱片日常》第十五期

《唱片日常》某一期摘录

《唱片日常》某一期摘录
《唱片日常》在黑胶市集上

《唱片日常》是份纯粹为音乐爱好者设计的报纸。封面是特稿专题,可能会介绍音乐版权知识,或由撰稿人叙述国内外音乐史,或国内重要独立音乐人发表。从第 6 期开始,版面主色调由黄色转为淡粉色,最大变化是厚度与色彩。这归结于小饼联系上朋友介绍来的南京印刷厂,在降低开销同时,能提供品质更好的纸张。但涨价无法避免,由于原材料翻倍,现在该报纸每份印刷成本为 2.5 元,每期印刷共 1000 份。小饼如今会在向工厂预订前,提前决定往后一期的纸量,以防上涨过快。

除此外,《唱片日常》常规专栏包括:演出新闻、音乐人设备日志、唱片精选、“收藏爱好者的唱片架”、国内音乐人新发行与现场推荐、唱片店导游及采访。两人好友及设计师 Petechen,拥有一个叫“爬梯皮”的插画栏目,每期主题会变。“无解音乐网”以国内专业音乐推荐为称,在报纸上也有一个版块,发布长篇采访或报道,介绍“悉尼 20 家独立唱片店游历”。

2018 年 2 月,Endy 前往泰国曼谷,使用 Google Maps 搜寻周边独立唱片店,并在一家店内从下午 3 点至晚上 7 点,持续试听 200 张黑胶唱片,最终买回 20 多张唱片。“这种效率和斩获程度已经非常高了,感谢店老板特意推迟关门一小时,”他在《唱片日常》栏目“唱片店导游”的文章里回忆道。这是该栏目的第 14 篇“游记”。

Endy 在曼谷挖盘
Endy 在唱片店箱子中挖盘

Endy 第一次为找寻独立唱片店而出国是在 2015 年。他在东京感受到挖掘黑胶的兴奋感,“太多家店和品种选择了,买黑胶在这里变成如此稀疏平常的一件事。” 午休时间,西装打扮的日本中年上班族会出现在唱片店里,有人蹲着或站着,手法娴熟从一丛中古黑胶中飞速挑选,眼力敏捷,这是这里持续十几年的常态。

小饼与 Endy 不太关注国内主流音乐市场动向,挑货时不琢磨什么更流行,也清晰明白“唱片文化在国内根基缺失,本身为外来物”,但他们认为这绝非情怀。“单纯依靠感性不会有一件事能够持续且平稳得做下去”,Endy 对此看得很清楚,“这是一门生意,也是爱好,既然不能够做到面面俱到,那就一定要有自己的挑选在里面。”

2017 年开始, Daily Vinyl 有了实体工作室,开放预约。那台 Technics SL-1200 黑胶唱机正放在工作室操控台上。周围空间木架上是细分出的黑胶唱片,音乐种类从融合爵士、世界音乐到 Hip-hop 都有,摇滚和电子乐少一些,它们来自世界各地,经店员罗渣整理分类,放入展示木盒,被标上序列号。

除日常上门访客外,有时被邀请来的国外音乐人,会在别处正式演出开始前,先在 Daily Vinyl 宽敞木质结构的空间内办一场小小的内部即兴表演,过程将被拍摄下来,然后放到 Youtube上。演出结束后,这些音乐人通常在屋内环顾转转,有时取下黑胶架上的唱片,小心拿出,随后轻巧放入唱机拨动唱针,或戴上耳机。尽管这类动作对于他们已做过不下百次,小饼依然时常感到紧张,有时她会提醒顾客别碰坏那台唱机上的唱针。

2018年,小饼在搬新家前的Daily Vinyl 工作室

Daily Vinyl 在开设线下实体店后,成本上升,单纯依靠唱片店本身维持盈利极难。

Endy 认为“目前生存状况正常”。虽然音乐行业彻底被颠覆,但他认为做生意的思维可以一样开阔,“我们无法与流媒体的包罗万象抗衡,既然无法面面俱到,那就挑选到极致,唱片店市场需求其实一直存在。”

他感慨日本唱片店货品细分精密之程度,虽国情与音乐底蕴不同,Endy 仍十分惊叹,“而且品质非常好,很多唱片也很昂贵,他们依靠顾客绝对可以存活下去。” Endy 最喜欢的唱片店之一叫作“obscuro”,位于日本岐阜県高山市,是在一个旅游气息浓郁的山中小镇里。“这家店老板从京都搬来,店铺装修透着些淡雅和简约,贩卖的唱片以氛围(ambient)、新世纪音乐(new age)、世界音乐(world music)为主。我看他应该过着非常平静的日子,”他说道。

现在工作室启动的“Open Stuido”系列已经开放了 5 期,有时邀请音乐人对谈,聊聊“即兴说唱和爵士”,或是“小型音乐技能教学”。同时两人也会受其他城市组织者邀请,前往参与面对大众的音乐分享小讲座。

Daily Vinyl 与 Vans 合作的黑胶小课堂,3月

Daily Vinyl 与上海咖啡店 DOE 合作的每月唱片墙,3月

Daily Vinyl popup 在 Adidas x Hypebaest 活动现场,3月

演出现场,台上为 Endy 和小饼,Daily Vinyl crew DJ @ Electric Circus, EDITION

但与前两年相比较,有些事情并没有改变。比如跟网上新来的顾客解释唱机是什么、如何识别二手黑胶与再版的区别、唱片封面意味什么、不同音乐风格的区别。而往往这批人流失得最快,因为他们通常抱着新鲜感来试试看,但唱片消费注定构不成其刚需,一两次后就不会再来了。剩下老顾客是稳定客源,有人会积累 5、6 张新到黑胶后,再统一要求发货,为的是节省运费。一张黑胶唱片价格在 150-200 元之间,品相好些或稀有的二手会更贵一点。这些都跟国内唱片文化根基较浅有关,两人认为“未来几年国内唱片文化也并不会变好”。

他们还记得互联网未设限制时的繁荣。当时大家到处下载世界各派别音乐,“最流行的有 Jazzy Hiphop、J-pop,Funk、Indie Rock”,互换文件夹音源,随后填补进国内几乎空白的资料库条目。尽管多数音乐形式最早以盗版存在,但仍需人工花费大量精力梳理、标记、归档,而这项工作由谁完成往往不知道。

小饼记得常一起挖掘唱片的网友中,“曾有个叫作 Clash-Cash-Car 的人,他从 2008 年开始往豆瓣不断增添音乐条目,为之前从未被人听过的唱片建立标签,规模前所未有,是一个有点传奇的人。” 2008 年-2016 年,“Clash-Cash-Car”在网站资料库内建立 6108 个音乐条目,标注共 371 个派别,“没人知道他是如何找到这些音乐的,可能下载,或者黑胶和 CD”。2016 年,网友得知他去世。他的真实职业是一名保安。

Endy 最早知道有人在买“黑胶唱片这种东西”是他一个叫“53”的网友,那人常收集说唱单曲,当中会收录稀少的伴奏版本(由于没有人声,更易于混音)。Endy 被其中形式包含的音乐丰富性打动,开始少量购买喜欢的专辑,结果逐渐着迷于亚洲音乐。“因为在下载音乐的年代,这种 70、80 年代的亚洲音乐比较少,而当时唱片价格却特别低,最为便捷的音乐获取途径当然是买唱片,于是自然而然,筛选、购买、并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2013 年与 2018 年,根据不同时机,Endy与小饼分别成立个人独立厂牌:“GrooveBunny Records”(律动兔唱片)和“Eating Music”(宜听音乐),用于协助国内年轻独立音乐人发行自己的音乐作品。

endy在金华开的唱片行 wave,墙上是 Eating Music 的黑胶发行来自音乐人 Knopha。

endy厂牌“律动兔”发行的黑胶,在涉谷唱片店DISK UNION。
2018年夏季,工作室,小饼厂牌“宜听音乐”举办的“音乐人夏令营集训活动”,最后产出一张唱片。

Daily Vinyl weekly 市集海报

Endy与唱片店 Revelation Time 老板 AZ 亚洲巡演海报,2018

Endy 与 AZ 亚洲巡演途中,台北演出后在宜兰,2018

演出海报,右一为endy,1asia 派对第一期 @elevator, 20180831

目前,Endy 的厂牌“律动兔唱片”已发行 10 张唱片,介质涵盖磁带、黑胶、CD 与数字,有些内附英文、韩文及日本歌词,设计由朋友敲定,制作依靠个人联系国外生产厂家。价格在 70-150 块之间不等,基本能覆盖成本。如今,他在家乡金华开设一家混合男士理发的黑胶唱片店,用作基点,黑胶库存有 8 千-1 万张。

“黑胶这种音乐介质对我来说,是挖掘音乐的一种方法。而且乐趣是我找到了,但你拿不走,它不是 usb 那种一拔掉就能带走的东西。也不是怀旧,”Endy 与小饼如今常作为 DJ 身份,进入城市音乐场地或品牌商铺,为观众挑选音乐,然后放歌。有时邀请音乐人巡演,或组织派对,对外出售门票。这已占据工作室一半的收入来源。2018 年 8 月,Endy 与大阪唱片店 Revelation Time 的 AZ 在首尔、东京等城市巡演,表示“梦想是在伊豆岛 Rainbow Disco Club 音乐节上演出”。

事情还在进行。2018 年夏季,小饼在个人厂牌“宜听音乐”下举办一个为期两周的“音乐人夏令营集训活动”。她将厂牌旗下来自南京、香港、台湾和美国多位音乐人聚集在 Daily Vinyl 工作室内,共同居住生活,通过共享音乐设备,使彼此激发创作音乐,随后产生了一张唱片,实体为磁带,包含 12 个单曲。“可能不是最成熟的展示,但仍试图展现真诚的作品,”小饼在简介中写道。

题图及配图均由Daily Vinly提供。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