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让大家久等了,专栏一直没更新啥东西,还一直有人在关注,实在不好意思。今天来聊一聊:在地铁行业里,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产品经理。
事先声明:本文中的产品经理和互联网的产品经理完全不是一回事,所以我才会在标题中加上地铁行业这几个字,大家注意区分(但也不是标题党,地铁行业确有此岗位,了解就好)。
为何说到产品经理,因为这是一个年龄跨度很大岗位,也是个阈值很高的岗位。
这个职位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可适应的人群相对广泛,同时,从对新入行的职场新人的上手难易程度来讲,也比较友好。下边正式开始讲,个中滋味,大家可以自行体会。
产品经理,或者叫产品工程师(所谓经理就是title,重点还是看能不能协调的了资源,本文我们只探讨这个职位本身),核心还是定位在产品这里;既然说到产品,一般分为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这两者之间的工作性质区别还是蛮大的,所以我们分开说。
一、硬件产品经理
谈到地铁行业,传统的硬件产品其实比较好理解,比如常见的电力设备、通信设备、信号设备;各种机柜、模块、变压器、IT基础设备:服务器、工作站等等(当然,实际上现在没有纯正意义上的硬件设备了,嵌入式做软硬结合的东西很多,这一点先挖坑,后边讲)。
实际上,硬件产品经理在很多硬件设备厂家中一般还会有个称呼,业内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叫“售前工程师”(下边叙述以此为例,产品经理的概念会贯穿在内容里),这也成为也是大多数公司在对外招聘时在自己的官网或者招聘网站上放出来的职位,如:
“空调售前工程师”
“UPS售前工程师”
“低压配电售前工程师”
“监控售前工程师”
“交换机售前工程师”
……
为什么叫“售前”?所谓“售”其实指的就是“销售”这一行为。稍微正规一点的公司,一般对应该行为,都有三种岗位,即“售前工程师”(产品经理)、“销售工程师”(销售经理)、“售后工程师”(服务经理),基本上比较主流的公司岗位架构了,这里我们只说售前。售前工程师,实际上的职责范围一般会比较广泛,一般从业者更多的喜欢把自己叫成做技术的,这种说法我认同百分之五十吧。因为它的岗位要求与职责一般是下边这样的:
1、深刻理解本公司**产品,能够协助销售进行市场拓展;
2、能够独立开展业主、设计院的技术交流;
3、负责投标技术文件的撰写、审核及产品的配置报价;
4、负责项目中标后的全程设计联络,配合业主、设计院提供相应的技术文件及设备图纸;
(注意编号及代表的内容,下边不写内容,直接用编号代替了,要知道编号代表了什么)
所以这样一看,就很清楚了,为什么我说我认同 “售前工程师是做技术的”这句话只认50%,上边基础的这四条,3/4属于技术范畴,但1/2明显是属于市场范畴。
有人可能会问,2里面不写的是技术交流么,技术交流为啥不属于技术范畴呢?这里大家要理解2的行为本质是和市场行为强相关的,其实还有一条我没有写,正常售前工程师还有一项职责叫做“投标牵引,引导甲方的技术倾向”,但这一点很多公司的售前实际上做不到的,但这一条又的的确确的隐藏在2里,这样解释相信大家可以看懂了。
当然对于一些传统的老牌外资500强,有的更愿意把1/2这部分工作内容单独给到一个岗位(3/4职能则完全放在了单独的技术部门),叫做“市场行销经理”或者是“产品行销经理”,岗位的部门隶属也归在了市场部&销售部下边;多说这一嘴,给大家开阔下思路。
介绍完以上背景,接下来,该扣题了,如何将这个岗位做到“合格”甚至“优秀”?
不来虚的了,上边在写职责的时候,我一共写了4条。正常来讲,完成3/4,即为合格;加上1/2,即为优秀。
开头我说过,这个岗位阈值很高就在此。
正常一名新入职的员工,在有师傅指导的情况,完成可以在3~6个月内掌握3/4,在6~12月内完成工种的熟练。
这段几近一年的经历实际上会对一个新人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好处(当然,加班辛苦是不可避免的,仔细想想,一个人所谓能力的提升无外乎是时间换水平罢了;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效率,你一天要处理4个项目,别人只处理一个,一年下来,你的能力自然是强于另一位的)。与此同时,这个岗位的性质决定了你会与公司内部及外部的部门产生大量的接口。如:
在投标的过程中,你要负责设备配置和报价,这一过程和销售&商务要多多沟通,保证准确无误的投标策略;
设计联络,合同履行过程中,你又成了代表公司的技术接口,需要将客户的需求准确的“翻译”成公司内部(计划、采购、生产、工艺、物流)可执行的“语言”,实际上这就是一个需求转化的过程(一个好的技术人员这部分工作的处理会是相当高效的);
实施过程中,产生了非标需求,新的功能又需要与研发人员沟通是否可执行(硬件产品本身升级换代很慢,功能新需求可操作的一般指的是涉及的嵌入式部分,诸如用户有时比较关注的图形接口等,这一点填上边的坑),这个对于一名售前工程师来讲,如何把这个“接口”沟通协调好,是很见“道行”的!
以上举例的这类工作,做的好,你可以变成行销专家,你可以做产品总工;也可以转市场,做商务,兴趣使然进入研发部的也是大有人在。因为在从事该岗位的过程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你看的多,听到的多,这都是潜在的机会,给了你充足的时间去摸索自己擅长的方向,进可攻,退可守。
二、软件产品经理
其实谈到软件这部分,思路上和第一部分内容提到的硬件差别是不大的,所以这里,重复的不再进行讨论,重点说一下区别。
其实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软件的“售前”在复杂程度上某种意义还是高于硬件的,下边详细说。
对于“软件”来讲,所谓产品更多的就是“软件”本身。地铁行业,一般比较典型的就是信号和综合监控这两个偏IT的专业,整个系统的运行基本都是建立在一套应用软件的基础之上。
当然,软件本身是搭载在硬件之上的,但硬件本身一般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通用的工业产品,服务器、工作站等等;当然会有个别特制的硬件,如通信前置机,CI机柜,车载计算机等等。
而对于从业者,围绕着这一“软件”产品的落地,实际上会出现三个主要角色(这里就换一种分法,不再以“销售”为分界),分别是软件的开发人员,软件的设计人员,软件的调试人员。
软件的开发人员,其实就是程序员,程序员是做什么的,大家都懂,我就不废话了。
软件的设计人员和软件的调试人员,这两个重点说下,是比较符合我们工程技术领域的“产品经理”的角色定位。实际上,很多公司对这两者的岗位可能是各自分立的,也可能是合二为一的。下边写一下岗位职责:
1、负责投标技术文件的撰写、审核及产品的配置报价;
2、根据项目的特殊性完成公司标准软件的非标化配置与设计,确保正式发布的软件搭建硬件后正常可用,满足项目的功能需求;参与项目全程的设计联络及实施过程,出具设计文档、调试文档等技术文件。
以上我没有像硬件那边的1/2一样,写偏行销的那部分工作内容,因为在软件公司,大多数负责软件的设计及调试人员完成一个项目的周期还是比较长的,一般会专职定岗,公司也不会让他们会涉及过多的行销内容,最多也就是在技术交流的时候派两个技术专家去和业主,设计院沟通一下,介绍一下本司的软件架构等,一般也都会由研发人员直接出场。
所以,这里扣题其实比较简单,能够完成以上1/2,那就很合格了!
软件的实施比硬件来的要复杂,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bug和不可预知的问题,能够解决掉这些问题,输出一整套完整可用的运营版本的软件,并调试成功,确保开通无误,那就是很优秀了;大家不要看我说的简单,真正做过的人都会懂,这个过程到底有多难缠。
对于软件的设计人员和调试人员来说,发展途径也是非常广阔的,无论是专职做技术成为项目的总工&技术负责人,还是走上专业的项目管理岗位成为项目经理,亦或是换个方向去做市场和研发,都是可以的。
这一点,可选的方向上比硬件还会稍微多一些。
总结一下,上边的内容我没有说太多岗位太细节的东西,这个需要真正入职的朋友自己去摸索体会,重点还是说了一下岗位的本身性质,以及该怎样去做这个工作才能做得合格甚至优秀,同时做好了,未来的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
希望大家看完后,对地铁行业这个偏技术的岗位能够有一定的理解;说偏技术,是因为和研发相比,我觉得他们更纯粹一点。当然产品本身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这点毋庸置疑。
以上,从业的路过就好,未从业但却想从事相关岗位的值得看一看,应该有点帮助。
感谢阅读!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