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许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大清早打开手机,发现各大 APP 的消息通知占领了屏幕,它们试图以强行卖萌或高冷人设来吸引你的注意和点击,然而,看到这种情况的你只会把他们一个个清空,并设置不允许提醒,有时还会有「咦,这个软件很久没用还好意思提醒我」,删。
无需「断舍离/极简主义(Minimalism)」推广者们让我们克制物欲、把不需要和多余的物品扔掉,相反,在网络生活中,当代青年的「线上断舍离」行为频率极高,甚至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并且“心狠手辣”的绝情程度堪比东方不败。
一个典型的「线上断舍离」青年可能是这样的:
- 新装应用程序要求申请权限时,毫不留情地选择“不允许”;
- 关闭手机里所有非必需的消息通知;
- 定期审查,如果发现一款软件许久未用后,果断删除。

为了全方面了解当代青年对线上断舍离的看法,好奇心研究所在此前发起了一项名为「你都有哪些线上的“断舍离”做法?」的征集调查,共收到 4281 次表态,我们从中梳理了四个方面的「线上断舍离」日常,你可能会发现「诶?怎么我也是」:
咳咳,我宣布单方面屏蔽你
在我所的调查中,获共鸣最多的回答就是「手机里关闭所有非必需的 APP 通知」,有 18.9% 的人表示认同。当各类软件变着法儿吸引我们注意、让我们多待一会儿的同时,当代青年的侦察与反侦察能力得到了极大锻炼,为了避免零碎信息让自己分心,占用精力和偷走时间,除了关闭 APP 通知外,屏蔽干扰信息和无聊话题也是常态选择。
- 屏蔽不想关注的明星八卦、无聊新闻;
- 屏蔽该好友消息/朋友圈;
- 收进群聊助手(补充:这是 QQ 的功能)且不提醒/微信勿扰模式;
- 看视频不开弹幕,尽量少看评论;
- 手机常年静音,实在不行就只开震动;
- 不允许软件弹框提醒和通知。
一键清空,幸福感爆棚
当我们用 a click of the mouse 一键清空「不必需品」时,就像把杂乱无章的物品整理收纳好一样,能获得的幸福和充实感,当然,这也可能是储存空间不足用户的日常烦恼。
- 每次使用完一个不常用 APP 后,会从运行程序里清除,避免占用运行内存;
- 淘宝收藏夹失效的东西就都清除;
- 每完成一个任务,就会把电脑屏幕上的所有相关文件全部归档保存,然后从屏幕上删除;
- 清空手机和电脑里的缓存垃圾;
- 定期清理聊天记录,手动实现“阅后即焚”;
- 除了重要照片备份,定期清理手机里无用的图片;
- 本地歌曲听到一个月左右会清理一次。
尽量避免在网络上暴露行踪
在好奇心研究所的「哪些你原来觉得是“隐私”的信息,现在差不多已经放弃保护了?」投票调查中,大家对手机号、真实姓名、精准住址/位置的信息暴露的感到无奈( 51.6% ),防不胜防的同时,反而对可能暴露的其他行踪比较担心,比如「在喜欢的公号文章下留言表白,被熟人发现截图问是不是我」。
- 能不注册的软件尽量不注册,能浏览的内容尽量不留言,能点赞的评论尽量不回复;
- 安装新软件要求各种权限时果断点“不允许”;
- 删除所有可能暴露隐私的空间动态/朋友圈/微博;
- 卸载软件前会记得把账号注销;
- 直接关闭朋友圈/微博(手动自闭)。

一言不合就对 APP 痛下杀手
在「线上断舍离」场景中,APP 是首当其冲的炮灰,壮烈牺牲是家常便饭。根据一项调查表明,人们选择卸载软件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再使用该 APP 的功能(39%)、广告和通知太多(28%),还有 20% 的用户因为储存空间有限,以及难以忍受技术上的 bug(11%)。当它在挑战用户耐心的危险边缘试探时,随时可以引爆大家的杀心。
- 没有特别的剧要追时,删掉视频 APP;
- 超过一个月不用的 APP 一定删掉;
- 同功能软件中择优留下一个,可以用小程序替代的绝不留下 APP;
- 反正电脑上能用也不在乎手机上少一个;
- 论坛内容好像有点水?再加上杠精横行,还留着这个 APP 过年吗。
除了以上排名前四的反馈以外,还可以参考极简主义作家 JOSHUA BECKER 在他的专栏 Becoming minimalism 中介绍的 25 种断舍离日常,我们选取了其中 4 种和你分享:
- 可以在两分钟内回复的电子邮件,立即回复;如果需要更长时间,将它挪到“ to do ”的文件夹中;取消订阅不必要的广告邮件或 newsletter;
- 保持电脑桌面清洁,删掉桌面上不必要软件快捷方式,用搜索工具来搜索软件;
- 登录不同平台时让钥匙串记住密码,靠脑子是记不完所有密码的。当然,每个平台用一个密码也是可以的,只要你敢尝试;
- 优化文件夹结构,按照逻辑来分类,删除没有内容的文件夹,重命名名为“新建文件夹”的文件夹。

题图来自:Giphy ©️ stickfiguregirl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