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外国早产儿存活成功案例多?

全球范围内早产儿发生率为5~18%,每年约1500万早产儿出生,其中我国早产儿发生几率约为7%,每年约有120万早产儿出生。随着辅助生殖技术推广,早产儿发生几率是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单独看救治成功的数量,那么我国的早产儿存活数并不会比其他国家少。但是和世界顶尖的救治水平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超低体重儿(出生体重小于1000g)及未成熟儿(胎龄小于28周的孩子)的救治方面。

国际上基于目前技术水平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预判:胎龄小于等于22周的早产儿,无存活希望,不建议救治。23周至24周的早产儿,救治成功率低,后遗症风险大,根据个体情况及父母意愿选择是否救治。25周以上的早产儿,可以积极救治。这是欧美国家治疗指南意见。

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况是,和国际水平有差距。各个地区还不均匀。在发达城市最好的新生儿团队,可以救治24~25周的超未成熟早产儿。一线城市可以救治26~28周的早产儿。如果是二线城市,或者卫生条件更差的地区,可能救治30周以上的早产儿就是技术水平的上限了。

救治一个早产儿宝宝,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1.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手段。出生后避免缺氧窒息,是救治早产儿最开始的一步。

2.维持孩子的呼吸。早产儿由于肺部发育不成熟,生后需要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来帮助改善肺部情况,获得氧气。之后根据情况需要使用呼吸机或者吸氧来维持身体正常的氧气摄入。

3.维持孩子的营养供应。早产儿不能完全通过肠道吸收营养,需要使用静脉输注混合营养液来促进生长。需要使用深静脉置管、24小时静脉输液。

4.保持孩子的体温。早产儿由于体重过低,需要置于新生儿温箱内保温,无法在外界环境生存。

5.有治疗并发症的能力,早产儿中晚期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动脉导管未闭、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脑损伤等并发症。新生儿团队需要有治疗并发症的能力才能帮助宝宝渡过难关。

除此了医院的技术水平之外,家长的经济能力,对于治疗的配合,还有对于救治新生儿的意愿都影响早产儿的存活。

对于早产儿的家长来说,孩子住院期间是一种难以为外人说的煎熬。但是宝宝的生命力是顽强而坚韧的,不要轻易的放弃。目前各地医保对于早产儿的报销政策不同,有的城市在孕期就可以给孩子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使用特殊的药物比如肺表面活性药物也计入医保用药,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减轻不少的负担。在怀孕期间如果预计孩子可能早产,应该向医生了解当地医院对早产儿救治的经验,如果有需要,可以转诊到更有经验的医院待产,以利于新生儿出生时就得到足够的救治。

希望早产儿宝宝都能够健康的成长。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李昕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婴儿的依恋模式是怎样建立的?
「美国人带孩子的17个绝招」全部靠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