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硅谷的华人都来看流浪地球了?

今年春节档,

最火的一部片子就是《流浪地球》了。

截至今日,

这部被昵称为“小破球”的电影

国内票房已经突破了24亿。

而在大洋彼岸的北美,

这颗“小破球”也同样气势惊人。

据票房统计网站 Box Office Mojo 给出的数据,

《流浪地球》全美首周票房168.5万美元,

排名第13,

而这部电影在全美国仅有64家电影院放映。

也就是说,

《流浪地球》的单场收入超过了2.6万美元,

单场收入和上座率是票房冠军的3.3倍!

对于这部连我爸都打电话过来,

叮嘱我“一定要看”的电影,

我已经猜到它会火,

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火到如此地步。

感谢《流浪地球》,

让我在地广人稀(相对而言)的硅谷大村里,

也找到了一丝梦回五道口的感觉。

 

一票难求的“小破球”

鼓起勇气去看电影之前,

我就已经从朋友那里听到了很多《流浪地球》传奇。

有朋友赶往旧金山看 IMAX 场,

却在场内遇到已经绝交一年的前男友;

有朋友因为家附近的电影票全部售罄,

冒着湾区冬季的大雨,

打了一小时 Uber 去偏远的 AMC 看电影;

也有朋友被逼到坐前三排看 IMAX,

每过十分钟就要调整一下脖子……

但轮到我自己买票的时候,

再多的心理准备都没用。

打开购票软件,

附近电影院的票已经几乎全部卖空。

好不容易买到票,却仍然不能掉以轻心。

美国的大部分影院和中国不同,

座位先到先得,不对号入座。

提前10分钟来到电影院,

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

最后我只好在很偏很偏的前排,

扭着头看完了全程……

 

《流浪地球》到底有多受欢迎呢?

在灯光昏暗的电影院里仔细看一看,

搞不好就能在周围发现好几个隔壁工位的同事哦。

其实,造成“小破球”一票难求的,

不仅是硅谷华人们的热情,

也是因为在电影发行时,

片方没有过多地考虑国际市场。

郭帆导演也曾在采访中表示,

《流浪地球》在北美上映只是为了海外华人的需求。

相信有了这次《流浪地球》的成功,

今后中国电影在北美的排片也会变得更多、更大胆!

真情实感的硅谷码工

在硅谷的《流浪地球》影厅里,

最常见的就是腰间挂着工牌的码工。

相似的教育背景和相似的工作内容,

让他们把观影现场变成了一个大型共识回音室。

 

当码农李一一出现时,

大家集体吐槽他头发太多,

手里还老转着俩万智牌里借来的骰子。

“哪有码农头发这么浓密的,不像。”

跟我一起看电影的朋友说。

而当刘培强一瓶伏特加扔过去,

就烧了人工智能 Moss 时,

身边的几位老哥又开始忍不住喷这个人工智能太菜,

没了摄像头就“死”了。

最后,老何在跳线旁牺牲时,

码农们纷纷感慨,

“你看,能搞软件就搞软件,敲敲键盘就行了,搞IT的去修设备还有生命危险。”

 

电影里的台词和场景也常常“戳心”。

当刘启抬头望着天空说,

“爸爸是个大骗子,说什么抬头就能看见他变成了星星,长大后我发现北京跟本看不到星星!”

在场的所有从北京“流浪”到硅谷的码工,

都发出了“我懂”的笑声。

而当电影中开始展示北京地下城的场景,

看到穿着校服的学生三三两两吃着蚯蚓干时,

我旁边的一位小声说,

“这不就是放学后的新中关吗。”

听到的人都忍不住笑了出来。

 

一场《流浪地球》,

拍的虽然是未来的北京故事,

却勾起了无数人关于故乡的回忆。

丑不啦叽的校服,

课堂上发言做作还破了音的班长,

居委会广播发饺子,

墙边卷起一个角的福字……

这些细节如此真实,

以至于大家真的相信,

一个反乌托邦的废土北京就会是电影中的样子。

尽管在电影结束后,

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

100年后为什么还没有自动驾驶;

为什么最后100个大汉推撞针还没把最里面的韩朵朵挤扁;

 

以及引爆木星到底能不能推动地球,

即便推动了地球,

地球还能保持原来的形态吗?

此类一般观众不会在意的“哲学”问题……

 

然而,尽管大家对电影中的科学细节存疑,

但《流浪地球》仍然在华人工程师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看完这部电影,连看到微信开机画面时的心情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感觉到一阵孤独。”

一位 Facebook 工程师告诉我。

“非常自豪,想抓印度同事一起来看。”

另一位 Google 的朋友在看完电影后说。

在美国观众心中,

这部电影也是值得一看的。

“科幻电影中的一颗宝石!好故事,好特效,只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每个角色死前都要说一段话。”

一位 IMBD 上的美国观众评价道。

《纽约时报》也称赞道,

《流浪地球》代表着中国正式加入科幻片竞赛。

有人说,好莱坞式的拯救人类方案,

是派出一艘驶向宇宙深处的“诺亚方舟”,

而“即使流浪,也要把地球带走”这种方案,

只有中国人才想得出来。

当太阳系已经不再是家,

当关于地面的记忆已经成为往事,

人们只能在全息影像中追溯失去的黄金时代。

而在硅谷度过一个又一个新年的华人们,

对于这种感情应该再熟悉不过了。

 

这也许就是在影片结束后,

影院里的所有观众都起立鼓掌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