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舍尔的画在墨尔本展出,展览馆布满了他惯用的几何元素

黑白几何图形的重复、渐变和“无尽感”、二维和三维界线的模糊和互相转换、还有“不可能图形”带来的视错觉,这都是荷兰版画艺术家莫里兹·科尼利斯·埃舍尔(M. C. Echer)惯用的创作手法。

通过这些,他把自然空间呈现得迷幻、诡谲,像是一个秩序颠倒的奇幻世界。因为这种对空间、秩序的探索和对人类认知的特别呈现,他的一些作品也成为了 20 世纪最具标志性的画作。

埃舍尔 1938 年的画作 《日和夜》。图片来自 Flickr

埃舍尔惯用的元素和手法在当下有了新的回响。这个月,他生前的 157 部作品出现在墨尔本的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同时展出的还有日本设计工作室 Nendo 的空间、装置设计作品。

这场名为“两个世界之间 (Between Two Worlds)”的展览将埃舍尔的 1916 年到 1969 年的作品划分成“埃舍尔和版画”、“看到的世界”、“反射”、“平面的规则划分”、“空间与假象”,以及“无尽的和不可能的世界”六个部分。

以它们为主线,Nendo 设计出了相应的装置,在每一个展览空间中与画作同时出现,试图与埃舍尔创造出的“世界”对话;或者说,他们在用可触摸的形式重新表现埃舍尔的作品。

展览入口处的重复单色图案。图片来自 Dezeen

Nendo 的设计师选定了一个基本的意象,就是“房子”,它的平面形状接近五边形——设计者认为它代表着“空间”,这也是埃舍尔喜欢探索的主题。

在展览中,“房子”的基本形状被放大、缩小、拉伸,或者索性被抽象和概念化。对应菲舍尔六个主题的画作,这些“房子”的装置分别叫做“房子的形状”、“出现中的房子”、“反射的房子”、“变化中的房子”、“透视的房子”和“聚集的房子”。

所以“对话”是怎么进行的?

从展览的入口进入后,能看到一条 17 米长的黑色走廊,一个“房子”的立方体被投射在走廊的平面上缓慢转动。

入口处的 17 米走廊。图片来自 Dezeen

进入第一个展厅后,可以看到一排白色的、长方体的长椅,“房子”形状的立方体逐渐从长凳上突出、变得可见。这就是“出现中的房子”,它对应的是埃舍尔早期的画作展览。“房子”从长椅上的逐渐出现意味着埃舍尔艺术生涯的开始,还有寻找角色、崭露头角的过程。

用作长椅的“出现中的房子”。图片来自 Dezeen

埃舍尔在画作中善用的反射手法,与这个手法相关的画作被放置在“反射”的展览空间里。Nendo 也以此为灵感,把空间设计成了对称的模式:墙壁上的图案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它们围绕中间的基准线对称分布;房间中央的展览柜表面也是镜面,它把地板的图案反射了出来,给人一种“整个房间都处在镜面反射中”的错觉。

沿中轴线对称的墙面图案。图片来自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摄影师 Takumi Ota。
能反射地面图案的展览柜。图片来自 Dezeen

在平面中重复使用图案、将平面巧妙地按照规则划分,这也是埃舍尔被人们熟知的原因。在展出这些画的展厅里,放置着 20 多个 3D 效果的“房子”框架——第一排的四个黑色房子各自演变成五间白色房子,并且屋顶逐渐向上打开。观者在其中漫步,会有身处画作中的感觉。

Nendo 设计的“变化中的房子”场景。图片来自 Dezeen

“透视的房子”表现在展览和呈现画作的形式上——在白色的画廊里安装黑色的金属杆用来固定作品。这使得画作不再以传统方法挂在墙上,而可以围绕着展厅中间的镜面结构呈菱形排开。远看这些金属杆,也可以看出它们勾画出“房子”的轮廓。

“透视的房子”场景中,固定画作的是黑色金属管。图片来自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摄影师 Takumi Ota。

在“无尽和不可能的世界”主题展厅里, Nendo 的设计装置叫做“聚集的房子”——画廊被设计成了圆形空间,埃舍尔展现不可能几何图形循环的画作在这里展出。

展厅中央有一个五米宽的枝形吊灯,五万个黑、白房子的框架切面密集排布着,从天花板一直垂到地上。颜色的排布和反差造就了装置中央一个三维的、漂浮的房屋形状,当走到它的另一端时,你所看到的它的颜色也会逐渐改变。

圆形展览厅。图片来自墨尔本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摄影师 Takumi Ota。
枝形吊灯上有五万个房子切面的图形。图片来自 Dezeen

这场展览将一直持续到明年的 4 月 7 日。

题图来自 Dezeen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