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兰花不渗水是因为“脂溶性农药”?利用科学知识忽悠你而已

某款洗涤灵产品做了一个实验来展示“去农药效果”。

ywx-broccoli-contact-angle-1

第一幅图是超市买回来的西兰花,放在自来水下冲,水不会渗进西兰花,而是往四周流开了,字幕解释是“因为西兰花表面有一层脂溶性农药”。实验是把西兰花切成两半,一办泡在加了洗涤灵的水中,另一半泡在清水中,拿出来后对比分明。把它们放到自来水下冲,用清水泡的那一半依然如故,水不会渗进而是流开;用洗涤灵泡过的那一半则不会,水自然地流进西兰花中。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所用的洗涤灵能够“去除农药”。人们经常说“有图有真相”,然而这个实验,“有视频,也还是忽悠”。

为了揭穿这个忽悠把戏,先讲解一点界面科学的基础知识。

接触角

在界面科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接触角。接触角的直观定义,是当一滴液体置于固体表面时,“液体与固体的界面”(下面图中的红色线)与“液体与气体的界面”(下面图中的绿色线)之间的夹角(下面图中的θ)。

ywx-broccoli-contact-angle-2

当接触角很大的时候,液体就就不容易在固体表面铺开,如果接触角大到180度,液滴就形成一个小球;如果接触角很小,液体就容易铺开而打湿固体表面,接触角是0度的极端情况,水完全铺开而看不到“液滴”。
对于水而言,接触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固体表面的疏水性——疏水性越强,接触角就越大。

自然界的超疏水现象

ywx-broccoli-contact-angle-3

在自然界中,水在很多物体的表面都能形成很大的接触角,比如荷叶。水在荷叶上形成可以自由滚动的水珠,首先是因为荷叶表面有一层“蜡”,而蜡的疏水性很强。其次,荷叶看起来光滑,微观上其实有许多微小的凸起。这种“许多凸起的疏水表面”被称为“超疏水结构”。在超疏水结构上,接触角接近180度,水无法留在上面,也无法把它打湿。

荷叶表面形成超疏水结构(by William Thielicke)

荷叶表面形成超疏水结构(by William Thielicke)

西兰花的表面有一层蜡,也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凸起,虽然不像荷叶那么极端,但也足够形成极大的的接触角,从而使得水无法打湿表面,更无法进入其中。

洗涤灵改变了蜡表面的疏水性

洗涤灵中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其核心特征是分子中有一个“亲水的头”和一个“疏水的尾巴”。亲水头能够和水愉快地呆在一起,而疏水的尾巴能和蜡之类的疏水表面良好互动。把西兰花泡在含有洗涤灵的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就会跑到西兰花的的表面。疏水的尾巴附着在西兰花的蜡质上,而亲水的头冲着外面。对于水来说,相当于西兰花的表面不再是疏水的了,因而接触角大大降低。接触角降低了,尽管那些密密麻麻的凸起还存在,但也无法形成超疏水结构,水也就不会受到排斥而流开了。

简而言之,这个实验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它跟农药无关,实验者只是利用了一个客观存在的实验现象,牵强附会到农药和洗涤灵而已。

本文来自云无心的微信个人公众号,首发于“全民较真”,未经许可不得进行商业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