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温婉贤惠的家庭主妇形象曾因各类影视剧的塑造而闻名世界。在以往,由于日本女性在职场上的薪酬和晋升机会始终比男性低,加上生育后育儿的担子默认由女性承担,一旦女性步入职场,就会推迟生育年龄甚至选择不生,而生育后的女性,往往都只有成为家庭主妇这一条路可以走。
如今,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紧缺,加上平权思潮的兴起,日本社会开始鼓励为女性创造更多工作机会。日本总务省发布的劳动力调查结果显示,日本 15 到 64 岁的劳动者中,女性劳动参与率连续 6 年保持同比上升,在 2016 年就已经超过美国和法国,2017 年达到 69.4%。厚生劳动省的数据显示 1997 年、2007 年、2017 年三个节点中,日本全职家庭主妇的比例分别为 49.3%、45.7%、35%。 30 年内下降了 14.3%。而日本双职工家庭的比例 30 年内增长了 15.7%,从 1997 年的 50.7% 上升到 2007 年的 54.3% 和 2017 年的 65%。
为了给主妇们制造就业环境,社会也开始鼓励男性参与更多家务劳动,国际劳工组织劳动力市场的数据显示,日本男性就业率虽然仍高于女性,但也在呈现缓慢下降趋势,2017 年日本 15 岁以上(包括 64 岁以上老人)男性就业率为 70.54%,十年前的 2007 年是 73.5%,下降了 3 个百分点,而在 1997 年,这个数值是 77.98%。也就意味着,虽然日本整体劳动力率有所提升,但主要来自女性,男性的就业率反而在下降。


这可能源于更多的男性开始选择成为家庭主夫。日本调查机构 at home VOX 针对日本全国 20-59 岁男女的调查中,希望婚后成为家庭主妇的未婚女性占三分之一。不论哪个年龄段,不想成为家庭主妇的比例都超过想成为家庭主妇。


而未婚男性对妻子的角色期待,调查中「婚后希望妻子成为家庭主妇」的男性在各年龄段中都不超过16%,超过一半的人都选择了「尊重妻子的决定」。
另外,VOX 的这份调查中,每四个已婚男性中就有一个表示「如果可以的话,想要成为全职的家庭主夫」。
这种趋势在日本的很多方面都有体现,不论是 2018 年夏季热播的讲述被女友包养的日剧《软饭男》,还是日本年轻男性的审美推崇普遍趋向阴柔,具备女性特征,体贴、照顾孩子、重仪表。基于安倍政府2014 年推出的“女性经济学”(在 2020 年前让管理层的女性比例升至 30%),致力于推广让男性回归家庭的日本“主夫之友秘密结社”的目标是“在 2020 年让 30%的夫妇采用‘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模式”。
虽然有不少日本男性希望成为家庭主夫,但要让男性回归家庭并不容易,日本「主妇/夫工作综合研究所」一项针对日本全职主妇/主夫的调查发现,超过一半(56.6%)日本全职家庭主妇/主夫对自己的身份有内疚和罪恶感。其中年轻人的罪恶感最强,30 岁以下,70.1%的家庭主妇/主夫都会有罪恶感,40 多岁有这种感觉的是 60.7%,50岁以上 45.7%。
受访者表示罪恶感主要来自「自己没有成长的感觉」、「没有钱来支撑自己兴趣和想要的东西」以及「被人谈论身份」。虽然随着日本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家庭主夫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但由于日本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女主外男主内」的局面在短时间内仍不会发生。
题图来自:giphy©Yasislas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