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ic:加拿大妇女提前安乐死引发争议,制度让她过早离世了吗?

11 月 1 日,57 岁的加拿大妇女 Audrey Parker 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执行了安乐死,一名护士帮助她完成了整个过程。这名癌症晚期患者的勇气让很多人感到钦佩,同时也引发了围绕加拿大安乐死制度的争议:由于制度限制,Parker 提前了安乐死的时间。

《卫报》The Guardian)报道,Parker 为迎接死亡已经准备了数周时间。这名饱受病痛的电视化妆师精心规划了最后时日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亲自撰写了讣告,希望自己可以“漂漂亮亮地死去”。她原计划在几个月后执行计划,至少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度过最后一个圣诞节。

但加拿大的安乐死制度似乎不支持她这么做。

加拿大 2016 年实现了安乐死合法化。此前一年,加拿大最高法院一致推翻了禁止在医生协助下自杀的规定。根据这一判决和之后通过的立法,超过 18 岁、有行为能力、身患严重且不可治愈型疾病的加拿大人可以在同意的前提下邀请他人协助自己结束生命。安大略省随后宣布将为选择安乐死的病人提供免费药物,并开通转诊热线,方便病人联系愿意协助执行安乐死的医务人员。

但加拿大的安乐死制度规定了一个更严格的条件:病人在执行安乐死时必须处于精神稳定的状态。这条规定有其合理性:它可以避免违背病人“真实意愿”而结束其生命的道德风险,一些老年痴呆症患者甚至会在决定安乐死后忘记先前的打算,继续抱病生活下去。

不过,荷兰、卢森堡和比利时都没有提出类似要求。Parker 的案例表明,这一要求也制造了新的伦理困境。Parker 担心,随着病情的发展和药物作用的叠加,她会逐渐失去法律所要求的“稳定的精神状态”,同时失去寻求安乐死的资格。届时,她可能会在强烈的痛苦中走向死亡。Parker 不希望看到这一天,于是她将安乐死的时间提早到圣诞节之前。

批评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强迫重病患者在两个同样糟糕的选项中作出选择:要么过早死去,要么承受痛苦。

从 2015 年以来,已经有 3700 多名加拿大人选择了安乐死。Parker 的遭遇不会是唯一的,它凸显了医务工作者长期以来的担忧——伦理学家在法规通过时就预见到,立法并不是终点,而会开辟新的战场。制度需要兼顾不同主体的权益:希望“走得优雅”的重病患者,在表达个人意志上存在缺陷的人,甚至包括拒绝协助执行安乐死的医疗工作者。协调这些矛盾绝非易事。

关于安乐死制度的另一个批评是它对疾病种类的限制。一些患者面临的病情并非法律定义下的绝症,却同样会带来极大痛苦。2014 年,一名 86 岁的英国老太太就因为“别无选择”绝食而死。类似的争议同样适用于加拿大的安乐死立法。

就在 Parker 去世后的一天,加拿大司法部长表示,政府尚无修订现有法规的计划。她告诉记者,包括她本人在内,政府对现有的法律规定“充满信心”。Parker 的一名好友对此回应称,他们会继续 Parker 的战斗,致力于推动制度改革。

题图来自: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