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时间⑧—Darjeeling大吉岭(持续施工中)

好久好久没更新了。最近事情比较多,抽时间出来不容易啊。

这一次就关于红茶,最近刚拿到一本大吉岭的导本,就顺着这个写一写关于印度大吉岭的茶园和茶树的一些事情吧。我会慢慢补充一些东西,希望能将其做成大吉岭的大解析。希望可以成为你们购买大吉岭的一个参考。如果有一些你们想知道的信息可以在评论提一提,如果我知道的就顺便给补充上去。

待全部茶园更新完毕之后我会推荐一些自己喜欢的茶园。


—印度大吉岭概览—

—大吉岭的情况我不废话,大致简单易懂总结一下重点。

  • 大吉岭位于喜马拉雅山脉的山岳地带,一年采摘四次。
  • 大吉岭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被誉为“茶中香槟”。
  • 茶园海拔300米-2100米,平均海拔为1200米。
  • 茶树基本种植在斜坡,少有平地的茶园。
  • 夏季平均最高气温25度左右,冬季平均最低气温为5-8度左右。
  • 海拔1500米以上的地区会有降雪和结霜。
  • 雨期(6-9月)降水量非常多,冬季因雨量过少导致地面下陷。
  • 茶树品种大多为中国种和中国杂交种。
  • 土壤基本为酸性,大吉岭茶园所在地区一半以上为片麻岩的风化土壤。

—大吉岭茶业产业现状:

大吉岭茶从印度全国规模来看,占的比重是非常小的。其生产面积约为印度全体的百分之三(17,818公顷),生产量约为全体的百分之一(11,000吨)(来自印度红茶局)。鼎盛时期茶园曾增加到180多个,而经过各个时期的合并和倒闭,目前现有的茶园为87个。所有茶园总面积占大吉岭地区的百分之十八,红茶产业相关从业人数约5万人,目前大吉岭茶业仍然是大吉岭地区最重要的产业。大吉岭茶叶有百分之七十的量为出口,主要出口国为德国25%,美国18.75%,英国12.5%,日本2.5%,法国2.5%。


—大吉岭的运营/结构/组织/课题—

  • 茶园的运营

早在英国殖民时期,大吉岭的茶园就已经开始以组织化的方式来进行经营。殖民者将军队般的严格管理体制导入到茶园,在那里,被采用的是一种叫做“TOPDOWN方式”的运营方法,即通过现场的监督者,对所有的劳动者发出指示进行工作。而现场的监督者们则是最终由茶园经理所管理。可以说茶园的一切都被茶园经理所左右着,从茶叶的采摘工作、到工厂搬运、制茶过程、发送货物这一系列的全过程,都是由茶园经理来进行专业的、有组织性的监督。所以,茶园能否生产出高品质的茶叶,都是由集团公司的方针、和茶园经理的技术所决定的。

下图是大吉岭茶园的基本运营结构:

  • 茶园的组织

在英殖民时期,英国人想出类似军队组织般的结构,并将它运用在茶园的组织当中。当确定要在大吉岭地区发展茶叶产业时,英国人将大吉岭的茶叶栽培用地分配给退役军人和伤残军人,并让他们创建茶园,很自然的,由军人管理的茶园无论是组织上还是制度上,都是像军队般严格。

而工人的话,则是从尼泊尔境内的廓尔喀族的那里雇佣头领连带工人。头领带领工人来到茶园工作,并对旗下的工人负责,而报酬就是能收取每个月固定的佣金。茶园提供住处给工人居住,每周有固定的米和小麦作为报酬,具备有免费的医疗条件。由于茶园内的设施都是茶园的所有物,所以一旦工人离职,所有的东西都得归还茶园,包括割让给工人的土地和住处。

后来印度红茶协会(I.T.A)创立之后,在大吉岭设立了支部,以统一的方式统一管理经营印度所有地区的茶园。印度红茶协会大吉岭支部(D.B.I.T.A)的事务所设立在大吉岭市区中,工作内容是监督协会出的规定是否有被正常履行。而现在,D.B.I.T.A和各个茶园、政府、红茶局、劳动组织合作,来对茶园的经营进行监督和提供支援。

1974年印度独立之后,劳动法规定里虽然是修正了一些规则,但上面的体制依旧保留了下来。1953年-1955年期间,印度政府的土地税省发布了一条省令,就是“所有的茶叶栽培用地均归政府所有,剥夺茶园所有者的所有权,将所有者的身份转变茶园的借地人,并把对茶园的称呼TEA ESTATE更改为TEA GARDEN。”借地人(原所有者)不得不跟政府签订同意书,并每年上缴租赁费用。结果就是,借地人(原所有者)不得不开始追求短期收益,而这也导致了茶园的经营每况日下。

而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政府规定的工人住所建设,大吉岭的茶园们并没有如期动工,而2001年之后茶树的拔根和替换工作也没有怎么进行,再加上有机农法的推广受阻,这一些都是大吉岭茶园接下来所需要面对的课题。而现在大吉岭地区产的茶叶出口国外的量约为8000-9000吨左右,而目前已知世界上每年流通的大吉岭茶却接近5万吨,这个问题的难点相信我们中国茶叶产业人士都应该能够理解。

  • 茶园所要面对的课题

看心情更新


—大吉岭的茶树品种—

  • 中国种 和 阿萨姆种

在当时,作为茶树的种类最被世人所熟知的最基本的两个品种,即使被称为中国种(camellia sinensis)和阿萨姆种(camellia assamica)这两种,(阿萨姆种为何叫阿萨姆种而不是云南种就不辩论了),中国种的茶树为高约1-3米的矮木,茶叶像皮革一般质硬厚实。英国人从中国偷取的茶种带到大吉岭,于1840年-1856年的期间进行了栽培实验并成功了。1856年以后开始在大吉岭地区的丘陵地带培育发展。中国种的茶树非常壮实,无论是夏天雨季的大水冲刷,还是冬天降雪和霜的击打,中国种都拥有能抵御这些恶劣天气环境的先天优势。

而另一个故事,则是在大概相同的期间,阿萨姆地区的阿萨姆种的种子也被带到了大吉岭,种植在了大吉岭地区的仅仅几个区域。阿萨姆种的茶树有10-15米的也有矮木般的,茶叶呈大椭圆形,叶子中央脉络里分布有细毛。

这两种茶树被带入大吉岭的结果就是,互相间的杂交而产生了出了杂交种。杂交后的特性接近中国种的品种被称为中国杂交种,接近阿萨姆种的则被称为阿萨姆杂交种。而大吉岭的茶园种植的大部分都是这两种杂交种。那这两种杂交种各有什么优势呢?

阿萨姆杂交种的茶树生产出来的茶叶有着直爽的香气,茶叶制品更容易呈现金芽和银芽,但是缺少中国杂交种那般细腻的香气。阿萨姆杂交种的产量优于中国杂交种,而交易价格则不如中国杂交种。

  • 克隆种

克隆种是指通过别的优良茶树的茶枝,扦插培育繁殖的品种。根据其生根情况,香气高低,和评茶的结果来筛选尝试繁殖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克隆种,经过红茶研究协会的认定和红茶研究局大吉岭支部的精选,而筛出的样本,这些样本由大吉岭茶园的自主选择,培育在自己的茶园内。红茶研究局在1967年开始,便于大吉岭地区进行栽培实验,而在那个时候被认可和登记的克隆种就有28种。

  • 如何知道手中的大吉岭茶叶是什么品种?

品种名一般会在等级名后面标注,关于如何辨别红茶等级可以参考我另一篇文章。

黄橙蓝绿红靛紫:红茶时间①—国际红茶分级

-FTGFOP(1) 无任何标识则默认为矮木的阿萨姆杂交种。

-FTGFOP(1)(CHINA) 为矮木的中国杂交种。

-FTGFOP(1)(CLONAL) 为矮木的扦插培育克隆种。

-FTGFOP(1)(MUSCATEL) 夏摘时期由中国种的茶树鲜叶制成的高品质茶,亦可称为麝香红茶。


—大吉岭的四季—

First Flush(春摘)

采摘时期:3月中旬-4月下旬

茶叶外观:黑灰色,偶尔含有一些银芽(白芽)。

香气特征:细腻高昂的芳香。不同的茶园香气差别非常大。

茶底颜色:带点绿色

茶汤特征:味道鲜爽,汤呈明亮的金色

推荐饮法:清饮

大吉岭的茶叶在冬季为休眠期(1月-3月),而从3月中旬开始,万物复苏,新芽萌发,充满活力,直到4月下旬。从三月中旬至四月下旬的生产量大约占到茶园总产量的百分之二十。春摘茶可以说在市场上是价格最高的,量最少的,香气最为高昂的一种。个人建议可以从春摘开始入门,喜欢的马上就会喜欢上了。

Second Flush(次摘、夏摘)

采摘时期:5月中旬-7月中旬

茶叶外观:黑褐色,含有大量的金芽

香气特征:直爽的芳香,不同的茶园,会有麝香、桃香、阳烈香、果香、花香等特征出现。

茶底颜色:金色/红铜色

茶汤特征:浓郁、具有红茶经典的风味,汤呈明亮的金色和深金色。

推荐饮法:清饮

经过春摘季节,茶树疲惫并进入休眠状态(4月下旬-5月中旬三个星期左右),次摘的茶叶生长缓慢,叶形偏小。此时的气候条件会引来飞虱虫等的叮咬,这种“害虫”会吸食植物的汁液,让茶叶开洞,妨碍茶叶的发育,使其变硬,这样的一个自然现象和干燥的气候相契合,给予了夏摘独特的风味。

Monsoon Flush(雨摘)

采摘时期:7月中旬-9月下旬

茶叶外观:黑色,基本不含有嫩芽

香气特征:少许的芳香,清爽的香气

茶底颜色:浓绿色/带点茶色

茶汤特征:不怎么爽口,汤色明亮

推荐饮法:清饮

6月下旬到9月的期间,大吉岭的雨期便到来,害虫和昆虫也开始减少,茶叶开始渐渐舒展,此时的茶叶品质比较差,而为了此时的茶叶能卖出个好价格,将雨摘茶做成绿茶的茶园也不少。为了制作绿茶,大部分的茶园都会使用蒸青机,根据市场需求也会有使用炒青制茶的情况。

Autumnal Flush(秋摘)

采摘时期:10月-12月上旬

茶叶外观:黑褐色,含有少许暗淡的嫩芽

香气特征:像苏格兰威士忌般的木质香气

茶底颜色:浓绿色/茶色

茶汤特征:直爽的木质香和比较收敛的风味。汤色明亮

推荐饮法:清饮

雨期结束后,气温下降,茶叶的生长速度变缓,变硬。虽然接近冬天,但此时的茶叶称之为秋摘,有着比较深厚的,比较收敛的特殊风味。秋摘的风味我个人是挺喜欢的,直爽不拖沓,对味觉没有负担,适合经常饮用。

*绿茶Green Tea

蒸青绿茶 / 炒青绿茶

制法很常规,这个就不多说了,国内绿茶牛B得很,没必要去尝试。因为收到很多样品,所以我也喝过大吉岭的几种绿茶,体验较为普通,不值一提。

*特殊定制Specialty Tea

20世纪末,少数的茶园开始生产极少产量的Specialty Tea,例如著名的“moondrop”、“moonlight”、“white tea”、“sliver tips”、“imperial”等等的茶叶。这些茶叶很多都是特别规划的克隆种种植区里,用克隆种的原料手摘制成。而各个茶园有各个茶园的制茶方法,这些茶园使用小型的揉捻机、干燥机,甚至是用手揉捻。还有一些茶园会生产乌龙茶,这一些做法都是茶园自己的秘密。Specialty Tea的生产情况是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在全体茶产业中的占比几乎可以忽略。跟传统的红茶产业不同的是,Specialty Tea不受茶叶种类、标准等这些规则所限制,更多的是放飞自我,无视常规的制法。

顺便说下,我买过Castleton的春摘的Moonlight,和其他三四个茶园的Moonlight,体验就是,基本是淡化版春摘大吉岭+些许福鼎白茶的感觉。而Specialty Tea比一般的茶叶要贵些,我觉得没必要特意去尝试,除非你已经是老手了。


—大吉岭的茶园一览—

大吉岭地区茶园分布列表

大吉岭茶园一览(因工程量较大,只能不断施工,请见谅)

以头字母排序,共有 87 座茶园 ( 更新进度30/87)

-茶园评价方式:

  • 一般:🍃
  • 良好:🍃 🍃
  • 优秀:🍃 🍃 🍃

——————————

1. Alloobari 🍃🍃🍃

Alloobari是大吉岭最老的大规模茶园之一,该茶园在面向东边的斜面上种植茶树,品种为中国种。茶园内没有制茶工厂,只采摘和直接贩卖鲜叶原料。这里是当年 A.D Campbell博士在这里进行栽培实验的最初的大规模茶园之一,而因为当时是这里是一片土豆田,在当地的尼泊尔语里面,aloo是土豆,bari是农场的意思,Allobari故成其名。

  • 生产茶叶种类:鲜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56年
  • 海拔:平均海拔2073米
  • 位置:Darjeeling West
  • 面积:28 公顷
  • 产量:20 吨/年 鲜叶
  • 工人:35人
  • 拥有人:M/S Ladenla Chowk Bazar

2. Ambiok(Hilton) 🍃

Ambiok位于大吉岭的山麓丘陵地带Kalimpong地区,主要种植矮木茶树的阿萨姆杂交种,和一小部分的中国杂交种、克隆种。茶园主要面向南边。

  • 生产茶叶种类:红茶为主,绿茶为辅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40-1856年
  • 海拔:平均海拔853米
  • 位置:Teesta
  • 面积:149 公顷
  • 产量:150 吨/年
  • 工人:278人
  • 拥有人:Anand Gopal Tea Company Darjeeling PVT .Ltd.

3. Ambootia 🍃🍃

Ambootia主要种植矮木茶树的中国杂交种,一小部分的阿萨姆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大部分为平地,面向东北边。在当地的尼泊尔语里面,am为“芒果“,bootia为“林地”,意为“芒果林之地”。

  • 生产茶叶种类:春夏摘为红茶,其他季节会根据订单生产绿茶或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1994年被认定为大吉岭中最先采用有机农法栽培和生物动力自然农法的茶园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914米
  • 位置:Kurseong North
  • 面积:349 公顷
  • 产量: 150 吨/年
  • 工人:912 人
  • 拥有人:Darjeeling Organic Tea Estates PVT.Ltd.

4. Arya 🍃🍃

Arya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一小部分阿萨姆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主要面向西边和北边。曾经有一位佛僧在此逗留并种下了第一颗茶树,该僧侣名为Arya,故成其名。

  • 生产茶叶种类:春夏摘为红茶,雨期为绿茶
  • 有机栽培导入:2002年开始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85年
  • 海拔:平均海拔1402米
  • 位置:Darjeeling East
  • 面积:123 公顷
  • 产量:60 吨/年
  • 工人:344 人
  • 拥有人:Arya Tea Co.Ltd.

5. Avongrove 🍃🍃

Avongrove主要种植矮木的中国杂交种,阿萨姆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面向北边,一部分面向南边。Avongrove意为“酸酸的浆果木”。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一小部分绿茶和特殊定制茶。
  • 有机栽培导入:2003年开始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60-1864 年
  • 海拔:平均海拔1372米
  • 位置:Rungbong
  • 面积:189 公顷
  • 产量:60 吨/年
  • 工人:480 人
  • 拥有人:K.P.L.International

6. Badamtam 🍃🍃

Badamtam主要种植阿萨姆杂交种,一部分克隆种和中国杂交种。茶园大部分面向北边,一部分面向东边。Badamtam在雷布查语里面是”巨大的竹林土堤”的意思,那个地方曾经是一片竹林,所以有了这个名字。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也有生产特殊定制的茶叶和一些煎茶
  • 有机栽培导入:2010年开始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60-1864 年
  • 海拔:平均海拔975米
  • 位置:Darjeeling West
  • 面积:321 公顷
  • 产量:170 吨/年
  • 工人:1111 人
  • 拥有人:Goodricke Group Ltd.

7. Balasun 🍃🍃

Balasun主要栽培中国杂交种,一小部分阿萨姆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大部分面向西边,一部分面向北边。Balasun茶园沿着川流而建,在尼泊尔语里面有“金砂之川”之意。

  • 生产茶叶种类:红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71 年
  • 海拔:平均海拔1097米
  • 位置:Kurseong North
  • 面积:181 公顷
  • 产量:100 吨/年
  • 工人:600 人
  • 拥有人:Jay Shree Tea And Industries Ltd.

8. Bannockburn 🍃🍃

Bannockburn主要种植矮木的中国杂交种和一部分克隆种,茶园大部分面向西边。茶园的名字来自于1314年苏格兰军大破英格兰军的战役“Bannockburn之战”,而这个地方的地形也形似苏格兰的地形。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和一些乌龙茶
  • 有机栽培导入:2007年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50年
  • 海拔:平均海拔1530米
  • 位置:Darjeeling West
  • 面积:141 公顷
  • 产量:71 吨/年
  • 工人:437 人
  • 拥有人:Chamong Group

9. Barnesbeg 🍃🍃

Barnesbeg主要种植矮木的阿萨姆杂交种,一部分的克隆种。茶园大部分面向北边和西北边。茶园的创始人名为Christine Barnes,故以其名的部分用作茶园名字。Barnes先生在这里长期居留,直到1922年。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根据订单会生产一部分绿茶
  • 有机栽培导入:2010年开始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58年
  • 海拔:平均海拔945米
  • 位置:Darjeeling West
  • 面积:132 公顷
  • 产量:62 吨/年
  • 工人:460 人
  • 拥有人:Goodricke Group Ltd.

10. Castleton 🍃🍃🍃

Castleton主要种植矮木的中国杂交种,部分阿萨姆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大部分面向东边和南边。Castleton产的夏摘的麝香红茶在世界范围内很是出名。这个地区有一个当地借贷所所拥有的古老圆形建筑,从远方眺望那个建筑,会感觉像个城堡,便以其名。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一些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5年
  • 海拔:平均海拔1463米
  • 位置:Kurseong South
  • 面积:? 公顷
  • 产量:50 吨/年
  • 工人:275 人
  • 拥有人:Amgoorie India Ltd.

11. Chamong 🍃🍃🍃

Chamong主要种植矮木的中国杂交种。茶园向南和东南边,曾经这里有一个小池,供居住在茶园的人饮用,有时叶子和树枝会落到该池中,于是就有一种叫做Chamoo(雷布查语)的鸟类为了筑巢便来池中捡起杂物,使池子变得干净,故得其名。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夏摘后为绿茶
  • 有机栽培导入:1994年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71年
  • 海拔:平均海拔1402米
  • 位置:Rungbong
  • 面积:141 公顷
  • 产量:65 吨/年
  • 工人:459 人
  • 拥有人:Chamong Group

12. Chongtong(SIRISI) 🍃🍃

Chongtong主要种植矮木的阿萨姆杂交种,一部分中国杂交种和非常少的克隆种。茶园向西北边,Chongtong在雷布茶语中意味“箭头形的地方”,因为那里是一个两条川流相会的地方。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一些绿茶和特殊定制的茶叶也有
  • 有机栽培导入:2007年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067米
  • 位置:Darjeeling East
  • 面积:378 公顷
  • 产量:160 吨/年
  • 工人:1073 人
  • 拥有人:Darjeeling Organic Tea Estates PVT. Ltd.

13. Dhajea 🍃🍃

Dhajea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和一部分阿萨姆杂交种。茶园向东边,Dhaja在雷布查语中意为“旗帜”,此地为竖立着祈祷的旗帜的大地。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绿茶,一些红茶
  • 有机栽培导入:2006年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097米
  • 位置:Rungbong
  • 面积:179 公顷
  • 产量:96 吨/年
  • 工人:555 人
  • 拥有人:Chamong Group

14.Dilaram 🍃🍃

Dilaram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和一部分阿萨姆杂交种跟克隆种。茶园大部分向南和东南。dilaram在尼泊尔语中意为“放轻松”。dil为“心情”,aram为“放松”的意思。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一些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219米
  • 位置:Kurseong North
  • 面积:196 公顷
  • 产量:70 吨/年 (在隔壁的姐妹茶园玛格丽特希望Margarets Hope那里进行制茶)
  • 工人:337 人
  • 拥有人:Amgoorie India Ltd.

15.Dooteriah 🍃🍃

Dooteriah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和一部分阿萨姆杂交种。茶园向北、西和南边。此地生长着许多当地语为dhatura的野生有毒植物。这种植物叫做Devil’s Trumpet.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根据订单生产绿茶和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59年
  • 海拔:平均海拔1372米
  • 位置:Darjeeling East
  • 面积:434 公顷
  • 产量:190 吨/年
  • 工人:1249 人
  • 拥有人:Dooteriah And Kalej Valley Tea Estates PVT. Ltd.

16. Edenvale 🍃🍃🍃

Edenvale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大部分向西。这里原本是一个非常小的茶园,后来跟Margarets Hope茶园合并了。这里没有制茶工厂,基本是在附近的Margarets Hope的制茶厂里面制茶。Edenvale是“幸福之谷”的意思。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一些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402米
  • 位置:Kurseong North
  • 面积:28 公顷
  • 产量:5 吨/年
  • 工人:42 人
  • 拥有人:Amgoorie India Ltd.

17.Giddapahar 🍃🍃

Giddapahar主要种植中国种和一些中国杂交种、阿萨姆杂交种。茶园大部分向东,一部分向东南。giddha为“秃鹫”,pahar为“丘”,这里的断崖岩石上聚集着许多秃鹫,这些秃鹫站在那里俯视着下面的丘陵,故为其名。

  • 生产茶叶种类:红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88年
  • 海拔:平均海拔1372米
  • 位置:Kurseong South
  • 面积:94 公顷
  • 产量:30 吨/年
  • 工人:110 人
  • 拥有人:Mr.H.Shaw Giddapahar Tea Garden

18.Gielle 🍃🍃

Giell主要种植矮木的中国杂交种,还有一些克隆种。茶园大部分向北、一部分向东和西和南。这里时常被称为gales的强风拂过,所以当地人就把这里称为gielle。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根据订单生产绿茶和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189米
  • 位置:Teesta
  • 面积:250 公顷
  • 产量:180 吨/年
  • 工人:800 人
  • 拥有人:Teesta Valley Tea Co. Ltd.

19.Ging 🍃🍃

Ging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部分阿萨姆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大部分向东和南。Ging在锡金语里面有”广阔的斜面”之意。

  • 生产茶叶种类:直到夏摘都是红茶,雨摘为绿茶,还有一些乌龙茶
  • 有机栽培导入:2008年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250米
  • 位置:Darjeeling West
  • 面积:254 公顷
  • 产量:123 吨/年
  • 工人:700 人
  • 拥有人:Chamong Group

20.Glenburn 🍃🍃

Glenburn种植中国杂交种、克隆种和阿萨姆杂交种。茶园大部分向北。在大吉岭,Glenburn是最早开放给茶园旅游客观光的茶园。曾经这里被叫做Cambel,Cambell是最早在大吉岭种茶的博士。后来才更名为Glenburn,苏格兰语中该名为“沿着川流的溪谷”之意。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根据订单生产绿茶和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59年
  • 海拔:平均海拔1006米
  • 位置:Teesta
  • 面积:285 公顷
  • 产量:140 吨/年
  • 工人:900 人
  • 拥有人:Dlx Ltd.

21.Goomtee 🍃🍃🍃

Goomtee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和阿萨姆杂交种。茶园大部分向北,一部分向东南。goomtee在尼泊尔语里面是“道路的拐角”的意思,Goomtee茶园接受参观申请。附近的Mohan Majhua茶园和Narbada Majhua茶园也是所属于Goomtee,且那两个茶园没有制茶工厂,所以都是在Goomtee的工厂进行制茶。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根据订单生产绿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463米
  • 位置:Kurseong South
  • 面积:130 公顷
  • 产量:75 吨/年 包括Mohan Majhua和Narbada Majhua
  • 工人:317 人
  • 拥有人:Mahanadi Tea Co. PVT. Ltd.

22.Gopaldhara 🍃🍃

Gopaldhara主要种植阿萨姆杂交种,部分中国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大部分向东北。Gopal dhra是尼泊尔语,这里住着一个叫做Gopal的人,这里还有一个泉水(dhra),所以这个地方被称为Gopal dhra。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一部分绿茶和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219米
  • 位置:Rungbong
  • 面积:270 公顷
  • 产量:90 吨/年
  • 工人:428 人
  • 拥有人:Gopaldhara Tea Co. Ltd.

23.Gyabaree&Millikthong 🍃🍃

Gyabaree&Millikthong主要种植阿萨姆杂交种,和部分中国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大部分向北。Gyabaree在尼泊尔语里面是“牛的牧草地”,Millikthong是“小麦田”的意思。

  • 生产茶叶种类:红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610米
  • 位置:Mirik
  • 面积:321 公顷
  • 产量:250 吨/年
  • 工人:805 人
  • 拥有人:Latkaria India PVT. Ltd.

24.Happy Valley 🍃🍃

Happy Valley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茶园向西南。这个茶园比较靠近大吉岭市区,所以拥有者非常的幸运且幸福,故起名Happy Valley。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也做一些绿茶和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2007年开始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54年
  • 海拔:平均海拔2073米
  • 位置:Darjeeling West
  • 面积:122 公顷
  • 产量:32 吨/年
  • 工人:335 人
  • 拥有人:Darjeeling Organic Tea Estates PVT. Ltd.

25.Jogmaya 🍃

Jogmaya主要种植阿萨姆杂交种,一部分中国杂交种。茶园向北。这个茶园原本名为Gayabaree,当时Gayabaree的当家裘德利家族里有一位女儿叫Jogmaya,她于1965年结婚,作为嫁妆,裘德利家便把自己的茶园送给了亲家,并更名为Jogmaya。

  • 生产茶叶种类:春摘和次摘为红茶,其他的根据订单做成绿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4-1865年
  • 海拔:平均海拔米
  • 位置:Kurseong South
  • 面积:107 公顷
  • 产量:50 吨/年
  • 工人:188 人
  • 拥有人:Jogmaya Tea Estates PVT. Ltd.

26.Jungpana(Jungpana Upper) 🍃🍃🍃

Jungpana茶园在低海拔种植中国杂交种,在高海波种植阿萨姆杂交种。茶园向南。有一个名叫Jung的人,在狩猎的途中,救了一个被老虎袭击的英国人,并用叶子盛了些水给了他。而pana便是“叶子”的意思,故成其名。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根据订单也做一些绿茶
  • 有机栽培导入:正在转向有机农法
  • 创立:1899年
  • 海拔:平均海拔1158米
  • 位置:Kurseong South
  • 面积:73 公顷
  • 产量:75 吨/年 包括Mahalderam茶园
  • 工人:217 人
  • 拥有人:Jute And Stores Ltd.

27.Kalej Valley 🍃🍃

Kalej Valley主要种植阿萨姆杂交种,一些中国杂交种和克隆种。茶园向西和南。这个地区有比较多的野鸡,Kalej是野鸡的意思,所以这里就变成了野鸡之谷了。

  • 生产茶叶种类:主要为红茶,根据订单也做一些绿茶和特殊定制的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1280米
  • 位置:Darjeeling East
  • 面积:234 公顷
  • 产量:125 吨/年
  • 工人:630 人
  • 拥有人:Dooteriah Ahd Kalej Valley Tea Estates PVT. Ltd.

28.Kanchanview 🍃🍃🍃

Kanchanview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茶园向北。这个茶园是面向这那雄伟的干城章嘉峰,所以起了这个名字,不过现在这个茶园已经停止运作。

  • 生产茶叶种类:红茶
  • 有机栽培导入:无
  • 创立:?
  • 海拔:平均海拔1890米
  • 位置:Darjeeling West
  • 面积:87 公顷
  • 产量:25 吨/年
  • 工人:160 人
  • 拥有人:Terai Tea Company

29.Kumai(Snowview) 🍃🍃

Kumai主要种植阿萨姆杂交种,部分克隆种。茶园面向东和西。曾经有一位叫做Kumai的僧侣为这里献上祈祷,故以之名。后来因为有人发现这个茶园能望见喜马拉雅山的雪峰,故改名为Snowview。

  • 生产茶叶种类:红茶和绿茶,根据订单生产特殊定制的茶叶
  • 有机栽培导入:2007年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60-1864年
  • 海拔:平均海拔518米
  • 位置:Teesta
  • 面积:313 公顷
  • 产量:186 吨/年
  • 工人:1055 人
  • 拥有人:Tea Promoters PVT. Ltd.

30.Lingia 🍃🍃🍃

Lingia主要种植中国杂交种,一部分克隆种。茶园大部分向西和北。1867年德国人的传教士维尔尼克兄弟在这里种下了茶树,这里在雷布查语中被叫做Ling ge,有着“八座峰的三角形”的意思。在溪谷的山顶可以看到干城章嘉峰。

  • 生产茶叶种类:红茶
  • 有机栽培导入:2004年采用生物有机农法
  • 创立:1867年
  • 海拔:平均海拔1372米
  • 位置:Darjeeling East
  • 面积:141 公顷
  • 产量:68 吨/年
  • 工人:460 人
  • 拥有人:Chamong Group

待续。

关于茶杯,这里才是我的大本营: 150ml.net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黄橙蓝绿红靛紫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