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是个有禅意的运动,而我是个暴躁的人,这三年我们相处的远远称不上愉快,不过就像读书时候一样,教会你最多东西的可能不是你最喜欢的那个老师,而是比较严厉的那一个。
Lesson 1: Composed >> Stoked
有的时候死磕一个动作会爬到肾上腺狂飙,喷脏话,睾酮感觉要从指缝里流出来了——这时候差不多该停了,越是在能力范围边界的动作越急不得,受肌肉耐力、手皮强度的限制,每天高质量的尝试就只能做几次,更多的努力只是空耗手皮,并且大大增加受伤的危险。攀岩不是举铁,就算是最需要力量的dyno动作也需要细微的技巧和协调,与其大吼一声指望输出功率能提高10%,不如坐定visualize一下这个动作,不只是如何出手,哪里放脚,还有膝盖怎么转,腰要多紧,胯向哪边移…
Lesson 2: Focus on progress, not objective
我们对自己的能力边界其实没有一个很客观的认识,一条难线拿来,第一遍摸总是很崩溃的:为什么视频里/别人那么轻易做了的动作我就做不出来?为什么手完全stick不上?我的指力太差了吧!So Frustrated!我大概永远都上不了这个难度了!练了这么久我竟然才V2/4/6..,我真是个垃圾!
很自然的我就会陷入这种沮丧中,这种沮丧又会影响我的冷静(composure and clarity),于是开始发力,发蛮力。殊不知很多动作做不出来不是因为力不够大,而是身体的姿势优化的不够,脚点用的不够好,或者干脆beta就是错的。于是沮丧-发力-失败-沮丧形成了正反馈,情绪很快就失控了,最后离去的时候只有两个结果,受伤/黯然放弃。
慢慢的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每次training/project我都带着太多的负担——因为上次上了3个V5,这次也不能比上次少,之前已经上过V6了,这次也得再来个V6,我5.12已经红过了,这条10d肯定得onsight。然而每一天的状态都不一样,线的难度、风格都不一样,今天上三个V5,下次颗粒无收也是正常的。Slad的12红掉了,11a的大屋檐过不去也是正常。如果脑子里一直想着“我要XXX“,得不到就批评自己,我肯定没有在享受攀岩,我可能是在享受自虐?
攀岩的美好只有一小部分在send的时候。绝大部分的幸福感来自一个个微小的动作——一开始觉得好绝望这个动作好难,但是在重复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细微的变化,突然某一次做出来就像是枯树上长出了新芽,下一次又能重复了则宛如细芽绽开了鲜花,一条线上一朵朵花都开了,果实才结出来。人不能只想着吃果子,不去孕新芽,开鲜花——从枯到荣的过程其实远美过果实本身。
Lesson 3: Don’t try too hard
鸡汤总是教人要100%的努力,重口味鸡汤甚至要你永远都付出110%才能成功。营养学家告诉我们鸡汤里面高盐高嘌呤高脂肪,应该少喝。如果我每次去岩馆都拼尽全力,精疲力尽,我并不会变成一个更好的climber,事实上我大概3个月就要被迫休息了——我一度同时伤了6、7个手指的pulley,意志力也无法让我坚持练下去了…
年纪大了越来越觉得节制的功效大于努力,如果我想跑马拉松,就要弄清楚自己能跑很久的pace是多少,接受自己需要花四个小时的事实,而不是用1000米的速度指望自己可以强行撑两个小时。如果要练好攀岩也要有张有弛,训练和磕线要分的明确。每天都死磕,身体就会罢工逼你休息,等到养好了回来一摸点,发现指力一夜回到解放前,这时候只能心中默念”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猛练不一定会更强,学习每一项复杂的技能都不是1000米,而是马拉松,找到自己训练的pace,维持这个pace,一直跑下去不停止,才是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不知道怎么收尾了,也许应该写
待续?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0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