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方案作图系列】大设计那些事+2018真题复盘评图

【本文首发知乎,内容来自我的一注大设计公开课:01开篇与评图】

先来看【大设计经历了什么】

众所周知,中国的建筑师认定有两种体系,职称体系是前苏联模式,而注册考试,就是美国模式,美国考试之前叶工的公开课有讲到,在今年以前,是要考作图的,但这种作图也只是上机作图,也是6个小时,中间还有休息,可是从2018年开始叫做CASE STUDY,大概100页的文本和图纸资料,一个小时内答完所有题。

可见他们考核的重点还是设计本身,而对设计表达和操作,是降到最低的程度,而且这种对客观评卷非常有利,只有客观题,这个是不是以后中国考试的一个方向,我们拭目以待

2002年以前,大设计都是12小时制,考脑力也考体力,考思路也考表达,因此叫做“建筑设计与表达”2002年改革之后变为6小时,一拆二:“建筑方案设计”和“建筑技术设计”两门作图,考核重点转移到设计推理,轻表达,这个趋势是更接近美国的注册考试

2003-2006:摸索期,题型和难度波动幅度较大,从公建到住宅,规模从一万平米的航站楼到只有2000㎡的病房楼,流线从交通建筑到法院建筑再到冷门的手术流线,都是在试探考生和通过率的底线,这几年能通过的,简直人才!

2007: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年开创了改造项目的题型,功能上也是属于传统流线的复合创新,让我们看到出题人也有与时俱进的一面

2008-2010:修正期,面积稳定在6K-7K,但类型还是在考相对冷门的,大使馆、门诊楼、客运站,但难度比较统一,都是几条重要流线的交叉考核

2011年至今:稳定期,面积规模平均在8000左右,类型不再剑走偏锋,以大众的公共建筑为主,图书馆博物馆,旅馆,难度也相对稳定,设计范围紧缩,给考生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客观,标答往唯一性的方向靠,但及格答卷却可以有不同解,如今年的东西之争,17年的中西餐厅之争,这其实是颇为微妙的一个设定:会根据答卷的情况和通过率来灵活调整评分标准,所以会见到改卷过程中临时增加或调整评分标准

【3个主要矛盾和需要端正的思路】

矛盾一:市场化的设计思路VS高校模式的任务书

参加考试的设计师都是被甲方和市场锻炼出来的,都有明确的开发动因在里面,即使是公建,也有政府业主对空间对城市的诉求,而考试里是完全没有这些的,题目里第一句话【任务描述】永远都是“我们要建一栋什么”,而不是要我们“要把它建成什么样子”,正如十年如一日的高校设计课程任务书,不用想给谁建,代表谁的利益等等。

那么导致的现象就是:设计院里,甲方眼中的优秀设计师,不一定能通过考试!考试你可以在一个中庭里豪爽的拉一条通廊,就是为了给那几个后勤人员,或者在商业价值高的地方摆一个公厕,工作中这些你想都不敢想,所以你考试时会不会也条件反射觉得有问题,而不去做,结果就被扣分…

因此,不要考虑商业价值,一切从符合基本使用的功能性角度出发!

矛盾二:主观的设计过程 VS 客观的评分标准

设计的魅力就在于,达到一个类似的结果,可以有很多条路,但考试的评分标准是规定你,只能走这条,所以当你的答案和标答差不多,以为要过的时候,往往在评卷人那里,你的几个这个组织就是没有按评分标准来,就是得扣你的分

因此,不要过分关注还有什么其他方案,只要死守一个最简单最傻瓜的方法

矛盾三:脱离一线的出题人VS还在一线的评卷人

出题组大多是老专家,教授,总工,年事已高,他们的目的是考倒你,出的考题或多或少和实际工程操作有出入,对某些扣分项理解有轻重之分,而评卷人大多青年建筑师,活跃在一线,对某些扣分点都有各自的评判标准,例如2010年门诊楼的评分标准:医患流线交叉扣2-3分,评卷人对这项的扣分就根据自己对医疗建筑的认识而有轻有重,这些带有个人标准的扣分点多了,你就会看到同一个答案有不同的分数,但这种情况在近几年减少了,扣分标准基本都很明确,很少出现X-X的扣分区间

因此,不要错误归因,没过的考生不一定就是你有多差

接下来看看出题组一般用什么办法来弄死我们

【出题人,你好】

出题人会常用伎俩

  1. 出一个熟悉的建筑类型,然后外插陌生的流线,例如老人院来一条临终关怀流线,博物馆来一条贵宾参观陈列室和珍品的流线
  2. 人为将题目搞错,或遗漏信息,降低通过率,例如泡泡图上两个泡之间没有连线,而设计要求却有流线联系
  3. 模棱两可的题目,就是要考大家的判断和取舍,一题多答,哪个答案正确,看答题情况…

如今年的东西之争,出题组一早知道两个选择各有利弊,但就是要你判断哪个是主要矛盾

  1. 利用辅导名师散布信息,早早放消息今年可能不考某种类型,然后就考它,让你措手不及

出题过程:

先有答案,再有题目

选一个中小型项目类型——改用地信息——初定基本功能规模——初步平面

——注入考点、陷阱——修改功能和平面——最终平面——编制面积表、任务书——泡泡图

评卷过程:

两人同时评改一份答卷,同时及格即答卷及格,同时不及格即答卷不及格,有不一致时由第三个人评卷,评分实行扣分制,每一大项都有扣分上限,大项内某几个小项扣分超过上限,那么其余无需阅卷,这一大项全部丢分

历年重点扣分分值变化:

功能和流线不明确、交叉的分值最高,而且近年分值稳定在20分左右,在2017年的旅馆开始,评分标准里专设“重点考核项”,把分区和流线这些主要扣分项单独出来,表明这部分越来越重要

而其余部分扣分比较稳定:欠缺名称或面积的一般是1-2分,总图和单体不符一般5分,超出红线历年都是15分,缺房间,带星号平均10分,不带星号平均2分

考试逻辑和课程设置

考试实际上就是一场信息交换的推理过程,而所有这些交换都在一种固化的应试模式和步骤下进行,交换的一端为题目信息,另一端就是你的设计知识,例如在做气泡理解和调整的时候需要用到你的功能分区原理和规划知识,做功能房间细化时又用到你的空间关系认知和对规范的掌握等等,每一条文字说明其实都对应你知识储备里的某一项,如果碰到某一项有盲点或偏差,就会被扣分,例如17年的旅馆题目,文字说明提到的同层排水,如果你认知里没有这条,没反应出客房下面不能做餐厅时,你就扎进坑里了,

所以如果你仅有固化的,熟悉的应试模式和步骤,而知识储备不够或素养没到,那无论你练习多少套真题,你也只是解决了那一套题的难点,但一上考场面对新的考点甚至题型时,你依然会蒙掉

但有些考生反过来,强知识强设计,但应试步骤并没有很稳定,容易出现迂回和反复,在几个题目信息和设计知识之间逗留很长时间,就像这种轨迹:

很多没经过训练的考生都会在信息交换的中区折腾很久,如果把这个过程拆解成几个阶段,你就会发现每个阶段都有问题:

0-4:精读题目后即开始做量化,没有进行气泡整形和一二层的对位分析,直接在1:500草图上分网格开始分区和布置主要房间,你会发现在最紧张的第一个小时处理最复杂的信息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读题获得的信息还没整理就开始做推理,定性的问题没处理好就进入定量的阶段,出错的几率会比较高一些,

5-8:布置房间阶段:在1:500比例里做房间细化,很多细节问题是无法暴露的,例如一个公共卫生间,你可能在1:500比例里把它暂定为一个大个子,但怎么后面到1:200比例时,你会发现这个卫生间的进入方式有问题,它的位置就不该摆在这个格子里,好吧你一改,又影响相邻的房间,好吧你又改,改着改着你就把整片区域都改了,然后发现原来连流线都有问题,而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问题都在1:200图纸里面都暴露出来,会不会好一点,而且这个时候是在你的第2-3个小时之间,你会发现这时你状态最好的

9-10:交通处理:因为一开始就没怎么考虑一二层对位的问题,只盯着一层在做,你会发现布置垂直交通时,因为一个楼梯间就导致你一层房间大改,好了调完一层房间你又发现上下房间对不上位,然后就强行架空,或在二层强行挖露台….

相反一个训练有素的考生,他的解题过程可能是这样线性推进的:

把信息处理分好层次,先配合自己情绪,一开始先处理分区和上下对位的问题,只关注场地上对分区有用的信息,处理完气泡整形之后,把所有精细量化的问题交给第二个小时,交给1:200的草图,不用去做1:500到1:200的不同比例转换,减少这种信息交换的接口,那错漏的几率就会降下来,这个大家以后可以亲自练习一下

总的说来,其实就是该松的地方松,该紧的地方紧,把效率最高的阶段集中一起,而且把这个步骤固化掉

所以我的课程最主要的,就是想说明白一个合理的解题程序,还有怎么在一张1:200草图上解决问题,这个就是我的应试篇,

而前面提到的建筑知识储备,是一个基础,对于方案比较薄弱的新考生来说,也是必须的,不然你也没法去练习应试篇里面的各种招式,而基础篇会分为规划和单体两部分

场地部分重点是讲怎么在建筑红线内实现分区和环境对应,还有场地怎么进行布置和表达,这些都是日常工作需要积累的,只是我在这里抽取一些和考试相关度高的点

单体部分又细分成两个,一个是基础素养,它不会直接出现在题目文字要求里,但会让你间接丢分,例如一个变形的报告厅,你可能布置出一个非常扁长的报告厅,但评分标准可能并没有这个扣分项,但评卷人一看就知道你是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的,当遇到其他扣分项时很可能他就会给你重扣,因为他知道你其实水平还没到,不应该通过考试

另一个是应试素养,是会带来直接扣分项,也就是题目经常出现的设计要求,课程里主要讲几种常见的功能和流线,特别是一套的特殊流线,例如厨房,医技,报告厅,贵宾等等,都是放在某种建筑类型上讲,目的是让你看到题目和泡泡图就知道,这个房间附近的流线和辅助房间的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接下来我们看看2018年真题复盘

先说说今年到底在考什么,一般每年的题目建筑类型都有其特有的主要考点,例如医疗一定是医患流线,旅馆一定是裙楼后勤流线等等,而交通建筑,最重要的就是大巴和旅客的进出站流线,一切小问题,在这个主要考点面前,都是次要矛盾!

这种交通建筑怎么考?我们知道常见的公路站场建筑通常有公路客运站,公交站,公交枢纽,可是今年题目劈头就来个“公交客运枢纽组”,那到底是考客运站还是公交站?看看第三版的资料集,客运站的进出流线是这样的

两者其实场外流线基本一致的,就是右进右出,先下后上,逆时针循环接客(针对大车场),但客运站和公交站其实还是有区别的,客运站会多了一个卸货和必要的修车安检环节,而公交站没有卸货区而且洗修车不是每辆车的必要环节,从这一点去判断,题目似乎是公交车站,因为它没要求卸货流线,但从整个总平面任务描述的用语“大客车”“客运站”“售票区”等,你不知不觉就默认为客运站了,所以如果你考完出来,我问你今年考的是公交站还是客运站,可能连你自己也分不清

其实看回大家都说没用的开头信息:任务描述,你会发现东侧有个停车楼,题目已经明确这个是“公交换乘停车楼”,这才是公交站,好吧,题目果真在考客运站!只是出题人阉割了修车流线和相关用房 ,只保留过洗车位而已

这就是题目容易让人概念混淆的出法,这个对于那些很熟悉交通建筑的人来说,倒未必是好事,因为这些细节你越看得懂越纠结,而且你会发现南侧给的停车出车场地,是没法按照规范的循环流线去布置的,而对于那些不是很熟悉这个类型的考生,也就是不知者不惑了….这个也是考试其中一个恶心的地方,盲拳打死老师傅

那做题思路是怎样?这个题目的东西之争其实就是以下两种思路,第一种是符合规范的先下后上的流线,第二种是把车场做成环线,下客后迂回去再接客,各自有利弊,就看主要矛盾是什么,是旅客的到达和出发,次要矛盾是后勤位置,两者在这个题目有冲突,而出题组是认为第一种是对的,保证先下后上这个大局,后勤摆西侧是次要矛盾,有问题但不是个大问题…

好,接下来我们看好学的群友们发过来的复盘草图,先看总图方面的问题

按照几个大考点来来分类

第一个最大的考点:和大巴进出流线相关的几个布置,场地大巴进出流线,出站的位置,上客的位置,这部分有错就直接按85分起评,也就是西出站会被总共扣掉15分,这15分是场地和单体平面因为西出而扣的分数总和

就这个总图关系,几个答卷就已经在出入口上出了问题,例如这个,进出入口搞反了,违背了右进右出的原则,接下去就会导致出站放在西侧,当然前提是他知道先下客再出车

而这个出入口对了,而且做出了循环车道,可以满足逆时针环岛流线,但依然是先经过发车区,而不是下客区 ,但这位群友用绿岛来组织停车位和环线,场地布置的基本功还是有的,只是对客运站大巴流线不是很熟悉而已

而这为朋友的布置,其实看得出对上下客、驻车等车场布置等不是很熟悉,例如站台太短,站台直接贴着车位,驻车场回车距离不够,北部进出入口布置反了,而且北部多做了一个站台,也没有落客点,同时内部车场和公众车场合在一块,南部右侧空出大片不明用途的区域而大巴区被压缩得怎么小,出口距离干道交叉口不够70米,等等这些细节问题,说明交通流线布置的基本功会弱一些,但表达是算到位了,至少道路和绿化的关系比较清晰

以下这位把出发车位放西侧,但建筑到达入口也放西侧,而且把过夜车位拆成两个区等等,这两个点就属于概念不太清晰了,其实和楼上的问题是类似的,就是场地布置的基本功还需要加强,得做做纯粹的场地布置,我会在“中环”的规划课里讲到如何布置交通路线和停车

这位同样是给驻车场做了环线,大巴进出关系是对的,从铅笔稿的路线就可以看得出来,属于比较有场地意识的一类考生了,但依然是东入西出,从草图看出他的流线概念还是有的,只是一些细节没注意,例如大巴驻车场在场地宽松情况下,不宜用侧方位停车等,,

接下来看看单体部分的问题,先看后勤的问题,内容比较多,扣分项也多

后勤到底是摆东还是西就不详细分析了,因为这个和东出西出是同一个问题,

但这里我想说说我们怎么去理解后勤这个功能,理解透了才能给后勤里各种房间安排合适的位置

很多建筑类型的后勤,其实都有一个规律,就是会分成两个模块,第一个是纯对内服务,第二是对内兼顾对外的过渡性用房,如果按这个思路去看每年的考题,都能找到对应的功能,例如旅馆的后勤,对内就是管理用房和厨房,兼顾内外的就是备餐间,前台等,这次交通建筑的站务后勤同样是这两个模块,对内的是办公会议和职工餐厅厨房,主要集中在二层区域,下图的绿色部分,而题目要求同时连接站务用房和候车大厅的部分,就是兼顾内外的模块,下图红色部分,包括售票厅,客运值班室、广播室、医务室、公安值班室,值得注意的是,被归在换乘区里面的快餐厅厨房,也是对内模块,只是他是经营性的,和站务区不是一个范畴,所以要求要独立出入口

这样去理解后勤,对内和内外两个模块的位置也就很容易安排,对内因为有独立出入口,直接靠近外墙,兼顾内外模块就靠近公共区,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各位朋友的图就容易发现问题,而以往对后勤的评分标准,基本都有这句话:XX用房位置不合理,指的就是模块位置的问题

而这个题目,按照不同的出站位置,最合理的两个模块的位置只有三种,因为这3种是可以让公共区有很完整的边界,也就是流线容易做得很顺,拉得直,这是评卷人愿意看到的

第1是东侧占满,2跨,用廊来组织,内部用房靠外墙,内外模块朝公共区

第2是只占东南角,4跨,用庭院和回廊来组织

以上两种的最大问题,除了以上提到的西出问题,就是内部流线,东侧的售票厅会让乘客购票流线出现迂回,而不是一进门就能买票进站

第3是占西南角,4跨,用庭院和回廊来组织,但注意后勤出入口尽量布置在南侧,避开西侧人行广场

那我们对照着3总位置关系来看各位的平面图:

先看第1种

第1种由于面积问题,如果按照8米的柱网,2跨后勤并不能完全布置在一个完整的矩形内,而会出现L型,或局部突出,突出的这部分,实际上就是内外模块,如公安值班室或售票厅,能够直接临近换乘区和等候区

以下这位考生内和外两个模块的分区完全没问题,但要求的把职工厨房直接对外开门误解为用通道开门,如果把这个入口作为餐厅后勤的入口独立起来,就会避免在北边入设入口,北边就会全是对外车场,东侧全为后勤区,其余都是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卫生间布置无需更衣间,走廊空间没拉齐等破坏评卷人形象的问题,附属房间完全可以做多面积让空间平整,

二层的布置到是很规整,餐厅和站务功能都没什么大问题,主要是南侧后勤楼梯的位置没选好,让二层楼梯影响通道疏散,考试里面是不允许用楼梯平台来做走到疏散的,可以把楼梯放在右下角落,对走廊尽端开门,然后和一层后勤门厅结合来做,就可以解决问题,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例如以后我会讲到的:走不通的廊,就是出现在二层后勤卫生间这种地方,也属于破坏高大形象的间接扣分项,这位朋友的后勤方面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左上角的卫生间,放在两个主入口旁边,虽然这不一定是扣分项,但这并不符合设计常理的,也会影响评卷人对你的影响,需要注意功能的属性和位置的对应问题

同是上一种后勤布置方式,第二位的廊是拉直了,但还是有房间没按要求兼顾两个大厅,例如黄色框里的公安值班室,实际上按照整个后勤部分的面积,想要在东侧用合理的柱网布置一个完全平整的矩形是不行的,只能像上一个方案那样,做成L型,突出来的的脚就可以处理成售票厅和公安值班室,所以按照这种模式的后勤,这两个房间的位置几乎是固定了的,这也是出题人控制面积的目的,会调整到让内外模块有合适的位置给你放,而且唯一性高,

但看到这位考生的二层平面,会意识到他对功能分区和流线的理解还是有一点点偏差的,不然不会把内务办公整个区域放到和一层错位的西北侧,占用了商业的的位置,这种就是上下没考虑对位的情况,这样的布置,二层内务人员要穿越一层的换乘大厅才能到一层右下角的后勤区,属于跨区交叉的问题,比较严重了,这个至少5分的程度,希望接下来训练得着重功能分区和前中后场几种人流组织这一块

接下来这位群友的后勤方案,也是蛮规整,所有关系都对,但像刚才提到,做完整矩形面积不够,得用L型的,而他就是做得一个比较完整的矩形,所以出来就首先少了两个通往大厅的门禁口,快餐厅专属的楼电梯位置也是不太够的,后勤入口也放不大,二层倒没什么大问题,就这个草图来看,后勤内部基本没什么功能性的大问题。从图面可看出,他对空间的规整和功能分区的把握,是比较到位的,算是基本功比较扎实的,至于不过的原因,如果完全按照这个布局,除了西出是共性硬伤之外,恐怕是一些细节问题和图面,但分数应该不会很低!

接下来看第2种:

和第1种比较,这种的最大优势是让一二层的换乘大厅和商业都能拥有一个很完整的横向分区,链接轻轨和公交停车楼,这种横向切割的思路是从一开始对场地判断得出的,是我们做方案常用的一种场地呼应的思路,如果这次标答是西出,那这个横向切割基本就是破局点了,即使在东出为标答的情况下,这样也是西出方案最为理性的一种判断,换句话说,如果不出现东西之争,这种布置是不易丢分的

东南角方形的后勤区,有两种做法:

同样由于面积问题,这种布局会产生较大面宽,那势必会导致内部需要一个小内院来组织,而连接内院和外部的通道,就比较适合用来做后勤门厅,另一方面,中间的候车大厅会被挤压到靠西侧,导致出站厅很可能只有一跨,出站的里面的功能用房,将会不可避免出现按减法来做空间,这个在日后的课程会提到,什么情况下不得已做减法!这种就是第一种做法,也是最常见的做法

另一种做法,就是通过加大等候区的进深,保证后勤区和出站功能有足够的面宽,相当于用进深来置换面宽,但这种做法的风险就是换乘大厅会比较紧凑,正如下面这个方案,让扶梯没法布置在完整的空间里,但置换出来的出站空间非常完整

我们来看看群友的方案:

以下这位考生虽然把后勤区放在东南侧,但由于面积不够,被迫往上扩充用房,把二层快餐厅布置在和第一种一样的北侧,这样一来实际上又回到了第一种的布置形式, 相信这位考生在做题时,感到后勤区的面积较大,东南角不够布置,实际上一块完整的4跨面宽东南角是够的,而他只做了3跨,这一跨面积他是留给了等候区,而又在等候区挖了一个缺口,只要把这个缺口补上,等候区做小一跨,二层南侧留给内务办公,面积基本就能吃回来,留给后勤区,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模块,售票厅、快餐厅都能集中布置到东南角

那么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要么就是在面积转化的环节,没有把后勤切出成一个完整的模块;要么就是在做一二层对位的时候,没有处理好快餐厅的位置,改变了原来的完整的后勤区边界

以下这位是网友的方案,和前面的考生在后勤区布置类似,但这位考生的问题主要是后勤内院留得太大,即使二层布置了4跨,依然无法把快餐厅做到东南角,和后勤区合并

可见这个题目能不能把后勤区在一二层都能完整对位,关键点就是二层快餐厅的布置,而决定快餐厅能布置在南侧模块里的主要因素,就是在4跨后勤区里,你有没有把面积用尽,例如后勤办公的对内模块是否吃满南侧,内庭院的尺度是否合理,只要餐厅合理,一层的后勤区就相当完整,正如下面这个ABBS的答卷:

接下来是第3种西南后勤,即东出标答方案,布局和第2种类似,这种布局有良好的内部流线:旅客进入大厅——售票——安检——候车上车,没有迂回,到达出站的旅客也是符合外部主要矛盾,但最大问题是后勤的外部流线:特别是厨房货运出入口,内部餐厅还好,外部快餐厅如果设在西部,就和人行广场打架,怎么可能出现人行广场前有货车停在旁边卸货呢?而且场地考试中,我们都知道经常考核污染源的上下风向的问题,而这次大设计这种西南厨房的答案,让人行广场情何以堪,所以这道题就是这么BUG,但出题人告诉你这个只是低频交叉…笑SKR人

就像下面这位群友的方案,布置成内院式,组织蛮顺,按照内务办公的面积规模和调度用房的要求,办公必须放在南侧靠近站台,那只能把对内模块里的厨房放在西侧,就出现了后勤最污的部分靠近人员最集中的部分,这里到底扣不扣分我还没拿到评分标准,如果扣分就真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了,而这个方案我没看到二层,从一层楼电梯位置看,是不是快餐厅是摆在二层东北角,但一层东侧没有标出入口,如果有出入口,那也算合理,另外,像前面一位群友的方案,这里用了两跨中庭,想必会带来一些空间不够用的问题,所以你会看到出站厅被挤出去了,这种悬挂式空间出现在考试里,多半是意味着其他地方出现了不合理,出现了扣分点了,因为一个接近答案的考卷,都可以是比较完整的,毕竟先有答案再有题目

其实大部分群友的确也是把二层快餐厅放到了东侧出站口上方,譬如下面这位,因为快餐不属于内务部分,是可以独立出去的,但分到东侧要注意,厨房入口不能和出站人流入口在同一个边,不然厨房入口会对出站流线有影响,但这位朋友没有看到他的一层独立厨房入口在哪,不知考试时是咋样的,但即使快餐厅可以独立出去,但也是有条件把它放在后勤模块上方,也就是西南侧,正如西出方案那样,这样就会后勤模块高度统一

像这位群友快餐厅实际上也是够摆西侧的,目前西侧后勤上方有好几跨放空的不规则空间,说明面积没有用尽

余下就是其他种类的,最多就是L型的后勤区,用L型走廊串起房间,如下面这位西南角的L型:后勤布置非常合理,围合出的候车厅次要空间刚好用作卫生间、商店和内外模块的出口,作为候车大厅的过厅,这种空间上的凹凸就可以接受了,因为有定性,而且一些表达,都是比较到位和成熟的,唯一有两个不足,一是快餐厅的后勤区设在了北边,卸货口直接开向对外公众停车场,二是售票厅占用了西侧入口,造成人员拥堵,这种是直接扣分项

以下这位群友就是和楼上是同一种布置,但细节处理会更完善一些,可见他把所有后勤入口都处理在南侧,把餐饮部分都布置在南侧,使得二层北侧有条件全部布置商业,这个是满足柱跨和功能的要求的,而且没有利用一些凹凸来布置扶梯,努力让换成空间更完整,所以这份答卷没有过的原因,估计是不是一些细节问题例如消防问题,这里的楼梯数量不够,或者是其他一些诸如面积或房间疏漏之类的问题

另一种就是东侧的L型:个别群友会出现这种横向公共区,后勤区绕着一侧布置成L型的做法,在ABBS上也不少这样做的,不考虑场外的条件时,这种做法也是合理的,从买票到进站,还有出站,都有较短的路线,后勤的关系就类似超市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如果放在前期做层间对位时,你就会发现二层的后勤只能摆在北侧,结果整条二层换成走廊一侧都是后勤,虽然基本的建筑知识告诉你这样做不合理,但从考试上来说,按照以往评分标准来看,这样做并不一定就是扣分项,但如果把这种分区放在场地中,就会和北侧场地主入口面的场地关系有冲突,这个对功能用房位置的选择失误,也反映在了快餐厅部分,把厨房放在公共区,餐饮区相反放在内侧,这个错误就说明这位朋友没有把房间属性和位置挂钩,不知道什么样的房间应该摆在什么样的区域,需要加强功能和位置的判断,得从功能分区开始练起!

除此之外,这份答卷还有一些消防问题,例如二层尽端走廊,还有商业部分的楼梯位置不合理,广播值班医务等内外模块周边出现迂回走廊,大设计里出现这种交通关系,往往就是功能布置有问题的结果,总的说来,这位朋友需要多花时间练练基本功了

看完后勤部分后,我们来看看另一个重要的扣分项,主要考核进站—购票—乘车过程里的交通组织问题,包括4条流线,4个考点,但我没拿到官方的评分标准前,不确定哪个考点会产生扣分项,但各位依然要注意这几条流线:

  1. 一层进入换乘厅——购票——安检,平层出发流线
  2. 二层下来进入换乘厅——购票——安检,跨层出发流线
  3. 出站厅——电扶梯——换乘,跨层到达流线,或直接一层出站
  4. 平层、跨层过站转换人流,

先看第一点:一层进入换乘厅——购票——安检,平层出发流线

这个考点的意思就是:

你的换乘大厅主入口设在哪?到达售票厅购票后再去安检口的路线是不是迂回了?

我们都知道在安检口前面会设排队区,一般在买票前都不会经过这个排队区,不然就会造成拥堵,因此只要你从主入口到达售票厅要是经过了安检口,会被认为是交通组织不通畅,而哪个才是主入口?从题目对北侧设2个主入口,西侧设一个出入口这条要求来看,北侧才是人流量较大的主入口;而且在东出的情况下,从北侧外场车流上下客和右进右出原理,可以判断北侧入口左边的门才是真正的主入口大门,北侧右边的门很可能就是专门给出站的人用的出口大门,那么,考察这条流线顺不顺,就是北侧左门——购票厅——安检是不是单向的流线

再看第二点:二层下来进入换乘厅——购票——安检,跨层出发流线

这个考点和第一点类似,只是起点是从二层进入,到一层购票,这个过程主要是看扶梯的位置,那么对应上一条的考点就是:扶梯口——购票厅——安检是不是单向不迂回的流线

第三点:出站厅——电扶梯——二层换乘,跨层到达流线

同理,这点考的就是:出站口——电扶梯——二层换乘,一考电梯扶梯的位置,二考出站人流不能和购票进站的流线有交叉,因为出站和售票厅一定是分设两头,所以一般的答卷在出站和购票安检这条流线上基本不会出现交叉,同时,出站到二层换乘这条流线也很少会经过中间的排队区,因此这条流线会不会作为其中一个评分项还不好说

第四点:平层、跨层过站转换人流,

就是穿梭人流,主要考核二层换乘大厅是否通畅,也就是各位网友形容的“肠梗阻”,截止到我发稿时,收到的信息就是8米(一跨)以上的宽度不扣分,8米内有扶梯或房间等影响宽度就扣分,扣多少各有说法不一,目前还没见到权威的评分标准

除了以上几点流线方面的主要问题,交通方面还有一些细节问题:

  1. 疏散楼梯距离
  2. 售票厅是否占用交通过道
  3. 安检口前是否有足够空间安排等候区

我们来看看各位的图:

以下这位是东出方案,首先复核流线1(黄色),从西侧进入先到达西侧的售票厅,再到达安检口,路程较短无迂回,而且这位群友刻意把安检口移到左侧,让流线缩短,但售票厅占用了西侧通道,这里将会被扣分,而且安检口和扶梯出入口同用一个跨,也是容易造成等候拥堵的;如果是从北边主入口左门进入,从售票到安检的路线,从门和安检口的错位判断,可不经过排队区,不属于迂回,所以第一条黄色单向流线是OK的,除了拥堵问题,这里可以看出只要是东出,那么售票就一定在西侧,配合北侧左门进入的流线,基本到安检这条路径是很通畅没有交叉的,这也是东出是标答的“坚强的理由”

然后是流线2(红色),二层下来的人可绕一层扶梯上面的空间接到流线1,也可实现无迂回

流线3(绿色):没问题

流线4:二层出现“肠梗阻”

以下这位就是流线1出现了交叉,本来留给排队安检区的空间就局促,而且后勤东置加上左右主入口都在西侧,就必然穿越这个局促的安检区,同时又在安检区旁边放了行李存放,还有一把疏散楼梯,就会有产生多股人流在此汇集,交叉更严重,所以这里将会是比较大的问题,建议这位群友多关注人流路径和功能房间的配合,布置完房间后可以自己画出人行路径去复核流线

流线2同样的,汇集到流线1之后,也会出现交叉

流线3倒是很顺,直接出站上二层换乘,路径短而直接

流线4这有很严重的“肠梗阻”,一把扶梯一把楼梯,把二层的8米通廊几乎占满,这个将会被扣掉这项的所有分,而且出现了二层房间避让楼梯而做的拐弯墙,一旦考试中出现这种不合理的分隔墙,就证明这个楼梯布置肯定是有问题了,实际上这把楼梯完全无需保留

以下这位群友的流线 1(黄)就是典型的西出的硬伤,即使安检前面有足够的空间,都不可避免进门后购票安检路径过长,同时扶梯位置靠近西侧,会让流线2(红),二层下来购票的人同样有较长的路径,流线3(绿)就和绝大多数西出的方案一样,直接去换乘或出门,至于“肠梗阻”依然存在,而且二层还做了商店,这种情况也属于在空间直接做加法思维的,一半都是说明出问题了

以上三大扣分项就讲到这,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总结一下:

以上所有答卷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三种考生:

第一种考生:平面房间和流线布置很规整、通畅,但不符合场地客运流线,这类考上其实基本功并没有太大问题,只是没捉住这个交通建筑的主要矛盾,客流的上下和大巴的进出,关注点还是在单体功能本身,以致于把后勤放在合情理的东侧,这也是题目本身设置的一个缺陷,出题人给你两个鸡蛋,一个臭的,一个有毒的,正常人只是选择了回避臭的那个,但谁知道另一个是有毒的呢?所以,这部分划房间、拉走廊等空间处理的基本功尚可的群友,复习的时候注意增强对大部分建筑类型关键问题的认知,一碰到医院知道医院外场、急救、门诊的关系是什么,一碰到商业办公就知道汽车流线该有几条等等

第二种考生:做空间划分基本功不扎实的考生,通常对流线的理解和对场地条件的反应也是较弱的,但这次很有趣的现象是,这部分基础较弱的考生也会做出东出的方案,因为对后勤放西侧是不合理的这个问题无感,但并不会每年题目都会有BUG,所以这部分考生还是得下过些功夫去学怎么做合理场地分区和空间划分。这部分考生也许不是建筑学科班出身,来自其他相关专业,所以你们复习就不得不从基本的空间划分和场地布置开始练起了

第三部分考生:这部分多数是老考生,单体和场地布置都没问题,但就是过不了,多数是来自常年画施工图的设计师,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做方案,只是理解上有偏差,譬如有位群友和我说,他也知道大巴先下后上的原理,但他认为大巴先去远处放客再迂回来停车是没问题的,所以坚持西出,我告诉他,这种情况只有极小型的客运站才可能出现,因为管理不规范车又少,不会出问题,但一旦人流大起来,穿梭车流多了,就会出问题,而考试里是有条件让你先下后上的,为什么不做呢?这就是方案设计的一个理解问题,你是把问题放在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下,什么样的前提下去讨论,会得出不同的结果,而考试只给你一次机会,没人和你讨论,所以你只能遇到和出题人思想一致的时候才能过了,这部分考生,我建议你也许要放空一下自己,然后不要把一个问题放在一个极端环境下讨论,分清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高频发生什么是低频发生的事件!

OK本文内容到这,下一篇【总图读题】,敬请期待!

本考注系列的所有文章,均来自我的线上视频

部分没转化为图文的内容,都在我的视频里:知识店铺

有需要讨论的可以联系我微信:allenpan81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潘工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