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e:李荣浩的《贝贝》只有 4 秒,解读却是绵绵不绝

“看到这个老哥刚把手机靠近耳边,不过五秒就一脸疑惑的看着手机,就知道他在听什么了。”

这条微博网友@名侦探柯基_ 发布的现实段子虽然全程没有出现歌名(虽然播放封面暴露了是哪张专辑),但歌曲作者本人李荣浩还是在茫茫微博的@里一眼就认领了这条段子,并本人亲手盖章了“老哥对不起”。

这首刚一问世便以段子上了热搜的歌名叫《贝贝》,出自李荣浩的新专辑《耳朵》。

虽然很短,但据说也是大制作。这首歌一共用了 9 个音轨,还加上了 200 美金买的效果器。

该大制作只有 4 秒,此长(短)度恰好可以制造一个爆款。爆的不是曲子本身,而是它到底代表了什么意思。

发布才几天,网易云的评论已经垒起高楼,网友们围绕它创造的脑洞调侃无数。有人说它是最好学的流行歌曲,有人说它让很多音痴有了能在 KTV 欢唱的自信,也有人开始期待李荣浩要怎么给它配个 MV。

但转到知乎,确是另一番景象。围绕这首 4 秒的歌,洋洋洒洒的分析文已经可以集结成一本论文了

《贝贝》热最过瘾的部分其实就在这里——面对一首只有 4 秒的歌,且看各路高手们到底还能怎么说。不知李荣浩当时灵机一动想到录《贝贝》的时候有没有这么复杂的心理过程。

关于创作《贝贝》的初衷,李荣浩自己的说法是,经常听到 R&B 歌手不时把 Baby 挂在嘴边,于是自己录歌的时候为这个 R&B 歌曲中的第一热词专门赋歌一首。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皮一下。

就像去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卷里《一种美味》最后,数万考生被要求理解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到底是何含义,弄得其实压根没多想的原作者巩高峰尴尬不已。

除了被过度解读,《贝贝》身上还出现了一种原创段子被反复咀嚼后被人当做真相的现象。例如真的有人觉得听《贝贝》就是在感受李荣浩在对自己说情话。

这种当刚刚被热点辐射到的网友赶到时,看着段子手们累积的丰富的结构素材人云亦云不探究其根源的情况时有发生。

最近的一个例子大概就是锦鲤了。锦鲤在迷信界原本是保佑主人给主人带来好运的意思,但随着越来越多人随手一转,它逐渐模糊成了一种好运的概念。最后,在“信小呆事件”的助推下,这个文化符号成功地被带偏为一个能拿到终极大礼包的幸运儿代名词。

一件事被捧成网络热词,永远都得靠众人拾柴火焰高。但大火之后剩下的灰烬,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题图:李荣浩《耳朵》专辑封面(有裁剪)

#Meme 是《好奇心日报(www.qdaily.com)》2018 年 9 月上线的新栏目。

“Meme”(/miːm/),“梗”、“包袱”、“表情包”的意思。我们用它来记录一些文化现象,有些事情光记录下来就很有意思。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