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大家转发鲤鱼,后来又转发杨超越,现在又关注信小呆…我们深爱着锦鲤,但锦鲤真的有用么?

“信小呆”下半辈子不用工作了,但我下半辈子还得工作,好心痛。

十一期间某付宝搞了个转发抽锦鲤活动,奖品是全球无数商家的各种免单福利,一共有三百万人转发,信小呆就是那一条中奖的锦鲤。

巨大的挫败感下,我决定老老实实工作,以及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

以前大家转发鲤鱼,后来又转发杨超越,现在又关注信小呆…我们深爱着锦鲤,但锦鲤真的有用么?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有些情况下其实还真有用……下面,让我隆重地为大家献上一份锦鲤使用手册。

心理学有个说法叫做“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当你表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念,无论这个信念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足以影响到其他人,而其他人的反应往往会导致预言的实现。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给某学校的学生测试智商,然后告诉这个学校的老师哪些学生智商高,哪些智商低。一段时间后重返学校,发现之前那批“被认为”智商高的孩子的成绩取得了明显的提升。

事实上,学生的智商并不存在差异。但面对“智商高”的学生,老师明显更有耐心,课堂上也会对他们做更多提问。这些互动和反馈才是学生成绩提高的真正原因。

转锦鲤,其实就是这样一种“自我实现预言”的方式。

打个比方,当人们在盆友圈转发杨超越,祈祷“后天雅思顺利”时,或多或少向朋友圈传递出了“我要考雅思,而且希望考好成绩”的信息。当更多人看到这条朋友圈,考试的人就有可能会得到一些适时的帮助(比如有人分享一条不知道的经验),或者少受到一两条无意义的打扰(比如考试前夜忽然有朋友来借钱,很影响心情的)。相比于不转锦鲤,Ta成功的概率也许真的会高出一丢丢。

当然,前提是你要“祈祷”的目标,确实是需要通过自己付出努力才能实现的,而不是单纯凭概率。

追溯人们对于锦鲤的“狂热”,我们会发现锦鲤其实是一种成功、顺利的“象征(symbol)”。“象征”一词起源于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是表现和传达内心活动和精神世界的媒介。

荣格进一步扩充了“象征”的范围:一种东西,如果我们不能或不能完全按常规对它作出合乎理智的解释,同时又仍然确信或直觉地领悟到它具有某种重要的、甚至神秘的(未知的)意义,它就被视为一种象征。

所以当我们不断制作锦鲤图时,其实也是自我内心活动的表现。裸考求过的会找杨超越,毕竟她是“不用努力躺进前三”的典型代表;想一夜暴富就会关注信小呆,毕竟她稀里糊涂就天降横财。在典型性和代表性方面,每个“象征”都有各自的“权威性”。

一旦某种锦鲤被偶然间验证“有效”,它在我们内心的象征地位便会更加根深蒂固。一位同事曾因为微博转发一枚硬币实现了“拿到北京户口”的愿望,从此四年对这条微博不离不弃,每逢大小困难都转发一次,事后一定要去还愿,非常虔诚。

这种行为,也可以用心理学解释为“路径依赖”:指一个人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好坏,都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惯性的力量会使人不断自我强化这种信念。坚持这条路径已经被他默认为能够提高效率,尽管有时也会增加付出的成本、降低效率,但依然乐此不疲。在依赖某种象征的过程中,人也会得到心理安慰,这种象征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安慰剂。

面对锦鲤的神秘力量,很多人会觉得这不过就是自我安慰。但心理安慰真的没用吗?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永远不要低估心理安慰的作用。

1955年毕阙博士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某次战役之后,镇痛剂被用完,伤兵十分痛苦并嚎叫着想要镇痛剂,护士无奈之下告诉他给他注射了强力镇痛剂,但其实注射的只是生理盐水。但神奇的是,伤兵确实感到了疼痛的消失。

这便是“安慰剂效应”:病人获得的虽然是无效药剂,但因为“预料”药剂有效,即“相信”它有效,使症状舒缓。这个效果并不是由所服用的药物引起,而是基于病人对于康复的期望。

从这个角度看,锦鲤可以产生一种正向暗示的自我激励作用。如果我们为了某件事成功,特意去转发锦鲤,便是给了自己一针安慰剂,有时候的确能在潜意识里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当你在面对困难,特别是独自面对困难的时候,转发锦鲤的行为可以帮助缓解压力,哪怕只是随手的转发,也可以帮助即时发泄情绪。

当一个人处于焦虑的状况下,例如申请了国外学校等待结果、面试完等待offer时,情绪状态很容易不稳定。

这时,一条锦鲤可以成为情绪的小出口,弥补内心的无力感,暂时缓解焦虑。

要解释锦鲤的功效,可能还要聊聊心理学上的“社会支持系统”(Social Support System)。按照心理学家Cassel和Cobb的说法,“社会支持”其实是一种“信息”,包含三个方面:使个体相信自己被关心和爱的信息;使个体相信自己有尊严和价值的信息;使个体相信自己属于团体成员的信息。

当人从某件事物中得到这三种信息之一,便会感觉自己得到了社会支持,从而产生正向心理感受。

转发锦鲤,就是能让人感觉得到社会支持的一种信息。

当周围很多人都沉浸在锦鲤的湖泊时(一位实习同学说,她同学群十几个杨超越头像,全凭感觉找人),其实是在释放相似的情绪状态,获得一种群际间的认同感:你和我都不是一个人。

这时你会获得信息:哪些人正在做哪些事并为此烦心,付出了多少的努力,这种信息的获取会给你提供一种力量。

仔细回忆一下,当你看到别人也在各种转发锦鲤跪求事业顺利的时候,是不是就没有那么焦虑了?别人看到你的动态也是如此,大家一起通过锦鲤“相互取暖”,以更积极和自信的状态迎接困境,可能也能间接提高做事的成功率。

另一种转发锦鲤的目标,比如“转发杨超越,啥也不会考试也能躺进前三名”、“关注锦鲤吸欧气,下半辈子都能不工作”的梦想……这种情况下,锦鲤会有用么?

不会。

希望通过小概率的偶然事件“一夜暴富”,属于典型的侥幸心理,回报率几乎不存在。

当然,几乎所有人都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其实是人类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当遇到压力,风险,危机而感觉焦虑时,心理会失去平衡,为了防止这种不平衡无限制地扩展下去从而导致人出现精神问题,就需要一种不确定的乐观情绪来支撑起人的精神层面,这种乐观不是基于现实的,甚至是和现实相反的,它的作用就是暂时稳定人的精神。

但侥幸心理如同心理上的吗啡,当人过度依赖它,生活就可能变得缺乏动力,形成一种自我催眠,不仅会导致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而且也容易患上心理疾病,和赌博成瘾同理。

默念“我与运气本无缘分,都是概率在死撑”总能让人清醒。从此每当彩票落空、抽奖没中,就能做到淡然一笑。

可以看出,面对一件事的成败,锦鲤能做到的,只是影响其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而已。

俗话说:“尽人事,听天命。”转发锦鲤本质上无疑属于玄学,之所以很多时候看起来有用,还是因为我们做好了“尽人事”这一关。

(听说,转发这篇锦鲤使用手册的朋友,都能升职加薪发大财?)


以上,希望这个答案能给你新启发。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简单心理知乎账号,或者简单心理微信公号「微信号:janelee1231」

你还可以:

参与专业心理问答「http://jdxinli.cn/5azu6z

预约专业心理咨询「http://jdxinli.cn/2ukmmb

成为心理咨询师「http://jdxinli.cn/ky4kjx

和2W+小伙伴一起共读,吃透经典心理学著作「http://jdxinli.cn/4nho68

觉得有用,就赞一下再走呗~~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简单心理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