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中文网上医学健康相关的搜索结果很多是竞价广告和谣言,时不时能看到被搜索耽误治病的新闻,让人唏嘘。国外这方面做的好多了,各类政府网站、研究机构、医院都有面向普通大众的医学科普。我一直想写写美国权威医学网站都有些什么内容,正好借着最近诺贝尔奖的契机,以此话题尝试写一篇。
写的时候参考的都是权威的来源,比如美国的顶级医院、国家研究机构,尽力写好写对,完成之后也会尽量请小伙伴校对。但也不能保证内容完全准确、时效,医学健康方面的科普关系重大,马虎不得,本文仅供参考,看病还是要听医生的哦。
感谢Admiralfutanari对本文的校对。感谢 @wendy wang 的支持。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免疫学家James Allison和Tasuku Honjo,以表彰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领域的贡献。
癌症免疫治疗到底是什么?癌症,都有哪些常见的治疗方法呢?
手术(surgery):通过手术切除全部或部分肿瘤的治疗方法。对于比较“老实”的乖乖呆在身体某处的癌症,手术切除是很有效也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一般还会配合使用其他治疗方法,比如化学治疗或放射治疗,以除去残留的少部分癌细胞。
但是对于容易转移的癌症,手术的效果就要打个折扣了。癌细胞在身体里乱跑,医生却不能在病人身体上乱切。有时候切除肿瘤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过大,比如切除肿瘤会很大程度影响到重要器官或组织,医生在进行手术时还需要考量切多少、怎么切的问题。这种情况下通常会尽可能切除更多的肿瘤并且保证重要器官或组织正常工作,同时配合其他治疗方法。
有的手术还可以起到预防癌症的作用。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好莱坞影星安吉丽娜朱莉。朱莉有乳腺癌家族史,并且携带乳腺癌高风险的BRCA1基因突变。她将来患上乳腺癌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选择了预防性质的乳房切除手术,也就是在癌症发生之前将可能癌变的器官或组织切除。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chemotherapy):使用药物治疗或控制癌症的方法。药物通过口服或注射,再经血液运送到身体其他部位,所以化疗对已经发生转移的癌症也有效。将药物放置于器官或体腔中从而主要对某一处癌细胞起作用的疗法则为局部化疗。
很多时候化疗的药物无法区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正常细胞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化疗的关键之一就在于药物的使用量。太少,癌细胞杀不死;太多,副作用巨大,身体负担过重。化疗通常包含几个周期,每个周期之间有几天到几周的间隔,让身体可以从化疗的副作用中缓一缓。医生需要密切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制定化疗方案。
化疗的原理是药物配合细胞周期,对新细胞的形成产生作用。通俗地说,细胞周期是一个细胞复制自己的DNA并分裂为两个细胞的过程,包括4个阶段——细胞生长和准备,DNA复制,准备分裂,分裂。大部分的癌症都是细胞分裂异常的结果,癌细胞往往比正常细胞分裂的更快。现在,已经有超过100种药物用于癌症化疗,它们在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发生作用,从而影响新细胞的形成,比如:
- 烷化剂(alkylating agents)是一类通过损害细胞DNA以阻碍新细胞形成的药物,包括六甲嘧胺(altretamine),马法兰(melphalan),替莫唑胺(temozolomide)等,用处广泛,通常可用于治疗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烷化剂在损害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对病人的造血细胞造成伤害,有很小的概率使得病人患上白血病。
- 抗代谢物(antimetabolites)是一类能影响细胞DNA复制的药物,可用于治疗白血病、乳腺癌、肠道癌等癌症。常见的抗代谢物有卡培他滨(capecitabine),吉西他滨(gemcitabine),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等。
- 有丝分裂抑制剂(mitotic inhibitors),顾名思义,是对分裂起到抑制作用的物质,如多西他赛(docetaxel)和长春碱(vinblastine),可用于治疗乳腺癌、肺癌、骨髓瘤等癌症,但可能损害神经。
- 拓扑异构酶是一种在DNA复制阶段帮助DNA分离的酶,拓扑异构酶抑制剂(topoisomerase inhibitors)可以作用于拓扑异构酶,达到阻碍新细胞形成的目的。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常用于治疗白血病和肺癌等,但有一定风险使病人患上急性骨髓性白血病。
- 抗肿瘤抗生素(anti-tumor antibiotics)能够影响癌细胞的DNA。常见的抗肿瘤抗生素有阿霉素(doxorubicin),表阿霉素(epirubicin),博来霉素(bleomycin)等,副作用是可能引起心脏受损。
医生通常会视病人情况制定化疗方案,可以是某一种药物,也可以是几种药物一起使用。除化疗外,病人同时也能接受其他治疗方法。
动画《工作细胞》中的癌细胞

现实中的模样……

图为正在分裂的肺癌细胞,来源: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https://www.cancer.gov/about-cancer/understanding/what-is-cancer
放射治疗,简称放疗(radiation therapy):使用高能射线的治疗方法。放疗的原理是通过高能射线如X射线、伽马射线损害DNA,从而抑制和杀死癌细胞。癌细胞附近的正常细胞也会受到放疗影响,但它们大部分可以恢复。
化疗通常用于全身,而放疗更专注局部。虽然有一些放疗也可以到达身体其他部位,但效果不大,所以放疗对于转移的癌症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即便如此,放疗也常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一起使用。它是最常见的癌症治疗手段之一,根据美国癌症学会,半数以上的癌症病人接受了放疗。对于早期癌症,放疗往往是更好的选择,有效同时对身体造成的副作用相对较小。
放疗可以在体外给予,由机器向身体发出高能射线,也可以在体内放置含有放射性物质的针、导管等,还有一类经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放射性药物。
放疗的副作用是有小概率会引发另外的癌症。大部分情况下,治疗的好处高于可能的风险。但是,怀孕的女性不宜接受放疗。
靶向治疗(targeted therapy):传统的化疗或放疗无法区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在治疗时也对正常细胞造成损害,而靶向治疗是一种更精确识别和针对癌细胞的治疗方法。靶向治疗也是通过药物起到作用,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化疗,只是它的机理和化疗不同。
两位癌症科学家Douglas Hanahan和Robert Weinberg在《细胞》杂志上发表的Hallmarks of Cancer(癌症的特征)以及十年后的更新极好的概括了癌细胞的特点,比如癌细胞可无限分裂,可刺激新血管生成以获得氧气和营养供给等。这些特点使得癌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也让靶向治疗成为可能。靶向治疗的例子包括:
- 阻碍或关闭癌细胞生长分裂的信号
- 阻碍给癌细胞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新血管生成
- 改变癌细胞所必需的蛋白质
- 找到癌细胞并给药
虽然靶向治疗能更精确的识别和针对癌细胞,但不等于说它安全无害。靶向治疗的常见副作用之一是对皮肤的伤害,如皮肤又红又痒,干燥开裂。阻碍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药物还可能引起高血压、流血淤青等症状。
癌症免疫治疗(cancer immunotherapy):不同于传统治疗方法的治疗对象是癌症本身,癌症免疫治疗是作用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抗击癌症。癌症免疫治疗是近几十年的癌症研究热点,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就是颁给了这个领域。
免疫细胞在人体内巡逻,当发现了无法识别的、异常的外来物,比如病毒,免疫细胞会开始攻击外来物。但是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有时候癌细胞不会被免疫系统认作外来物,免疫系统会对癌细胞放任不管。有时候即便被成功识别了,但是免疫系统不够强大,无法对抗癌细胞。此外,癌细胞还含有某些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物质。总的来说,狡猾的癌细胞总有办法逃过免疫系统,癌症免疫治疗则能够刺激免疫系统,让它更“聪明”的发现癌细胞,更有力的攻击癌细胞。
目前,癌症免疫治疗有几个方向:
-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在实验室环境下制备的某种抗体,它可以识别并攻击癌细胞。美国FDA已经批准了一些用于治疗癌症的单克隆抗体。
-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免疫检查点可以理解为免疫细胞上的用来帮助识别外来物的分子,当这种分子被激活或者不激活时,免疫细胞会采取不同的反应。比如,免疫T细胞上的检查点是一种叫PD-1的蛋白质,正常细胞上有PD-L1蛋白,两者结合,T细胞就知道这是自己人,可以放行。对于没有PD-L1蛋白的外来物,T细胞就会开始攻击。而癌细胞就狡猾在也有PD-L1,让T细胞误以为是正常细胞,这种情况被称为 “免疫刹车” 。癌细胞让免疫系统 “刹车”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则是把 “刹车” 拿掉,这样免疫系统就能开动了。这就是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归属。一些单克隆抗体可以阻碍PD-1和PD-L1结合,从而拿掉 “刹车” ,如帕博丽珠(Pembrolizumab),纳武单抗(Nivolumab),阿特珠单抗(Atezolizumab)等。
- 疫苗:某些由病毒引起的癌症可以通过接种相应的疫苗来预防。举个例子,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与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喉癌等癌症紧密相关,几乎所有的宫颈癌都是由HPV病毒引起的。接种HPV疫苗可以降低这些癌症的风险。
总结
癌症治疗有传统的手术,依靠药物的化疗,使用高能射线的放疗,还有新兴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医生通常会联合几种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比如对于巨大的肿瘤,先进行辅助性的放疗使其变小,再进行手术切除,再如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剂刺激病人的免疫系统,同时配合化疗。接受什么治疗应该根据病人的病情(如癌症类型,进程,是否转移),身体状况(如是否适合某种治疗,能否承受副作用),癌症的特点(如癌细胞是否变异)等情况来考虑。
参考:
美国癌症学会 https://www.cancer.org/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https://www.cancer.gov/
Hanahan and Weinberg. The Hallmarks of Cancer. Cell. 2000 Jan 7;100(1):57-70.
Hanahan and Weinberg. Hallmarks of Cancer: The Next Generation. Cell. 2011 Mar 4;144(5):646-74. doi: 10.1016/j.cell.2011.02.013.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