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只展示三天的朋友圈状态?

其实发/删/三天可见朋友圈这么简单的事情,被冠以又是「装x」,又是「矫情」的,大多是倾向于贬义。它隐含着一种被默认的观念:老发朋友圈就是矫情自恋,不发朋友圈都是高贵冷艳,三天可见的都是自闭不值得交往。

但以下,我们并不想把“发不发朋友圈/微博/说说”以及“展示几天的朋友圈”这件事加以价值判断。就单纯地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发朋友圈,却只展示三天?

一、这个时代的社交方式

现在我们几乎全部的社交圈都被转移到了网上,有一些社交甚至仅存于网上。在你微信的好友中,有很多人可能一句话都没有说过。

我加了这个人的微信,就好像有一种“我跟Ta之间是可以联系上的(approachable)”假象,但其实联系Ta的可能性无限趋近于零。而且脱离了网络之后,在真实世界中,见面的场景可能会十分尴尬。

但我们还是会留着成百上千人的微信,保持着「可联系上」的微弱关系。对于这些永远不点开对话框的关系,朋友圈是别人对你产生第一印象的地方

发朋友圈是一种很好的社交方式。有人认为现在的友谊都太肤浅了,全都是「点赞之交」。然而点赞之交本身没什么可诟病的,它只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进化出的社交方式而已。

二、我分享,故我在

这同样是一个全民分享的时代。我们需要自己的存在被别人看到,所以,I share, therefore I am.

我们分享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当下的情绪、思想,分享眼前的景物、分享一篇文章,这些都是自我展示(self-presentation)的过程。

通过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这些东西,向他人展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观点、态度是什么。

这一秒钟的我是情绪化的,迫切地想要向所有人大声呼喊我的情感,让大家都知道我有多么开心/绝望/失落/激动……我们需要和人分享旅途中的美景,想和别人说在地铁里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小姐姐,想和别人一起吐槽刚才遇到的奇葩,想诉苦一天里受到的委屈。

如果在以前,我可能会编个短信给某个好友。而现在,发朋友圈只是把特指的定向分享改成了非特指的扩散。而每一个点赞、回复都是给予自我展示的正性反馈。会促进我们进一步分享。

三、但是有些朋友圈,我们并不想让人永远看到

小编也有这样的感受,过段时间再翻翻自己的朋友圈,就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当时的自己怎么会发这样的内容?

后半夜发的朋友圈,消失!那些脑子不清醒时发的只言片语,要么是哪里抄来的情感鸡汤,要么多半是说给已经不在乎你的EX的,怎么能被别人看到!

内容里有使用感叹号的句子,消失!作为一个高贵冷艳神秘的人,怎么能使用「!」这种暴露强烈情感的符号。我要塑造的是一个随性地透露出优雅和漫不经心的形象,切记不能与高唤醒程度的人类情绪有丝毫的牵扯。

配图为表情包系列,消失!表情包这种东西,更新换代快的很,过气网红还有什么资格出现于朋友圈里!(你又不是不了解我这有趣的灵魂?)时刻提醒自己是个淡漠一切的人,越是流行的东西越不能沾。

也许当时发送时还是非常心潮澎湃,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过了心情的保鲜期,这一刻的高贵冷艳的自己就开始嫌弃上一刻的矫情愚昧。

不如只展示三天吧。

四、为什么只展示三天?

频繁地发却仅展示三天朋友圈,可能是出于这几个原因:

1 印象管理

在朋友圈中,一个人的形象是可编辑的。Ta可以选择展示给别人的形象是怎样的,也可以通过分组来向不同的人展示完全不同的形象。

前几年一篇《S小姐的朋友圈》讽刺了这种把分组功能用到极致的现象。不同的分组里,发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分组的好友看不到别的组的内容。每一个分组就是一个平行世界。

创造出平行世界没有什么不好。首先,印象管理(impression management)的目的就是通过选择性地自我展示,来影响他人对于自己形象的感知。我们需要印象管理,因为没有人希望、也不需要看到一个人完全真实的自我(毕竟我们发个自拍还要美颜一下呢)。

另外,每一个人除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以外,还不可避免地隶属于某些群体。这些群体身份(community identity)使得我们需要让自己展示出一些和这个群体相符的形象

例如,一个公司员工需要展现出自己与企业文化相符的那部分个性。如果是个等级森严的日企,那么可能朋友圈里就常常发些加班的照片,配上“路是一步步走出来的”。而在狐朋狗友的分组里,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无公害段子手就是一个永远不会错的选择了。

而当朋友圈能定期消失之后,留给别人的只有寥寥几笔,很难对你的形象产生直接的评价。这种空荡荡的神秘感,使得印象管理方便得多了。

2 自恋和羞耻感

朋友圈作为一个虚拟公开场所,你的分享行为是被其他人看到的,相当于被远距离观察,而这其中的有些目光可能包含敌意。虽然朋友圈没有「匿名点呸」功能,但这个功能却存在于我们心中:对于敌意凝视的预期所产生的羞耻感是一个重要的“关闭”朋友圈动机。

暴露(exposure)的经验会引起一系列连续的、令人不那么舒适的感觉,「被观察」、「被评价」引起的焦虑会增加自恋的防御。

无论是出于怎样的表面原因仅展示三天,归根结底都是因为我们对先前的朋友圈感到了羞耻(shame),这种情感具有极强的破坏力,让人无地自容,想要躲起来,最好是消失。无法让自己消失,那就让朋友圈消失吧。

3 朋友圈里的社会压力

我在新加了好友之后,尤其是那些我们想要给他们留下美好印象的好友之后,每每发朋友圈之前都会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不光是新好友,有时候看到一些较为偏激但符合自己观点的文章,想要分享出去的时候,就会顾忌到,朋友圈中是否有与自己观点不符的人,而这篇文章中的观点是否会触到他们的“雷区”。

所以,发出的朋友圈在一段时间后能自动“隐形”,就给了我们一些安全感。

经过这样一番操作,你的朋友圈里今天还有一些有趣的东西,明天也许也就看不到了。

但是,如果大家的朋友圈都变成了这样,那该有多无聊啊。

小编以前发朋友圈的时候也有过压力,认为别人会因为观点不同而judge我,但小心翼翼的发过又藏过几次之后,其实发现在这个自我关注的时代里,根本没什么人在意你发了什么,你说了什么。

最后,请大家和小编合唱一首《想唱就唱》的朋友圈版本:

“想发就发,要发的漂亮~就算没有人,为我点赞~至少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昂~”


以上,希望这个答案能给你新启发。

想了解更多心理学知识,欢迎关注简单心理知乎账号,或者简单心理微信公号「微信号:janelee1231」

你还可以:

参与专业心理问答「http://jdxinli.cn/5azu6z

预约专业心理咨询「http://jdxinli.cn/2ukmmb

成为心理咨询师「http://jdxinli.cn/ky4kjx

和2W+小伙伴一起共读,吃透经典心理学著作「http://jdxinli.cn/4nho68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简单心理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26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怎样做一名微商?
朋友圈里常发什么样的文字图片的人比较讨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