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于国庆档正式上映的张艺谋导演作品《影》,还将在正片以外,推出一件附属产品,一部关于《影》从筹备到上映全过程的纪录片。
这部名为《张艺谋和它的“影”》的纪录电影将于 10 月 5 日正式上映,片长大约 94 分钟。根据猫眼专业版的信息,截至 9 月 25 日下午三点,上映首日当天全国预排片场次达到 5700 余场,该纪录电影占到了其中一场。
张艺谋已经不是第一次这么做了。2002 年的《英雄》上映前,关于这部电影的纪录片《缘起》就通过电视台,以 12 集纪录片的形式播出,还发行了碟片。到了《十面埋伏》,张艺谋则再次推出了纪录片《如花》,此后还有《千里走单骑》的《千里之旅》等。
这种关于电影的纪录片,可以被称为花絮,在世界各国的影史中都可以找到,并因此有了一个专有名词来称呼他们 making-of 。这类纪录片尽管看上去像是电影的副产品,但其中也能够诞生影史经典。讲述赫尔佐格如何拍摄《陆上行舟》的《电影梦》就是其中一例。
《陆上行舟》讲述了主角菲茨杰拉德计划在南美雨林当中建设一座歌剧院的故事。而在雨林中拍摄电影,难度并不亚于建设歌剧院,因此《陆上行舟》想要表现的主人公偏执而狂热的那一面,也全部体现在赫尔佐格本人身上。甚至有人认为《电影梦》比电影本身更出色。被公认为选片标准严苛的 DVD 发行商 Criterion Collection (CC) 的网站上,目前就只有《电影梦》销售而没有《陆上行舟》。
像这样电影文本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的情况可遇而不可求,《张艺谋和它的“影”》要达到这样的高度显然难度很大。从张艺谋过去的做法来看,它可能更像是一种纯粹的记录,并为张艺谋进行背书。近年来,张艺谋的创作态度屡遭质疑,2016 年底上映的《长城》就被很多人质疑是浮皮潦草的糊弄之作。或许将纪录片公开放映,也可以视作是张艺谋本人对于批评的一种公开回应。
然而与大众预期的不同,其商业价值可能反倒有限。以 16 年前的《英雄》为例,电影的票房大约为 2.5 亿元,VCD/DVD 版权价格拍卖出了 1780 万元,而《缘起》的版权价格则只有 30 万元,电视台的版权价格据报道也仅为 6 位数左右。
此次将《张艺谋和它的“影”》推向院线,片方需要付出的成本包括,对于纪录片的后期制作,并将其提升至院线电影的规则,以及一笔院线发行的费用。
而影院目前对于这样的纪录片的态度,从预排片的情况来看,似乎也有相当的保留。毕竟,过去几年电影市场膨胀过程中,纪录片本身始终是小众题材,更何况是关于电影的纪录片。《张艺谋和它的“影”》的观众会在哪里,并没有人知晓。
当然,在更大程度上,《张艺谋和它的“影”》表现如何,也取决于《影》本身的表现。如果张艺谋能够挽回他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的话,那么或许也能让纪录片本身再火一把。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