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师是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程不犯困的?

课堂内容有难有易,老师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有些机智幽默,有些沉稳细致,很难说那种风格更有效,而优秀的老师往往有一个共同特点:懂得根据授课内容的性质采用不同的节奏和策略。

为什么上着上着课,或者看着看着书,注意力会涣散?在心理学上,人们对任何外界刺激(external stimuli)的反应激烈程度,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下滑 (Nelson & Meyvis, 2008)——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适应现象” (adaptation) 。

在课堂上,学生从老师处接收到的信息也是一种外界刺激。也就是说,不论内容有趣或枯燥,学生对知识输入的反应都只会越来越平淡。正因为有趣内容和枯燥内容让学生犯困的原因不同,优秀教师对不同内容的不同处理显得格外重要。

讲解有趣的内容要适当打断

人们一般认为,有趣是无趣、枯燥的反义词。人们对不感兴趣的话题提不起精神、走神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发现,一个常见的误区是:既然内容有趣,那么就不应该走神。实际上,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适应现象对正面和负面的体验一视同仁——有趣的内容听多了,也会越来越无趣。也就是说,在教授有趣内容时,适应现象对有效教学是不利的。

面对适应现象的阻挠,优秀教师是如何变弊为利,反利用适应现象提高教学质量的?优秀教师往往懂得适当休息,而不因为内容有趣就不舍得打断。

这种教学方式是有心理学依据的:研究发现,如果一段体验被打断,适应会在打断后重置。在被打断后,人们对同一个外界刺激的反应会回到适应现象发生前,也就是反应的最高水平。也就是说,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会由于适应内容而渐渐开始不专注。而通过适当的打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不停地回到适应现象中最开始、注意力最集中的阶段。

在2015年,四位教育心理学家检验了打断适应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Perera, Frei, Frei and Bobe)。他们对比了同一批学生面对无打断和有打断的教学方式时,注意力是否有差别。与传统的无打断方式不同,在课堂进程中,教师插入了5-7分钟不等的与课程内容无关的活动,作为一种“头脑休息” (brain breaks) 。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90%的教师都发现,经过“头脑休息”后,学生的注意力有了明显的回升,表现更加积极、有活力,课堂整体气氛也更加活跃。除此实验外,还有多个实验证明,打断适应在多个学科、多个年龄层均对注意力与课堂活跃有显著的积极效果 (Westlake & Christian, 2015; Stone, 2015)

讲解枯燥的内容要持续深入

枯燥或难懂的知识点想必令多数教师感到棘手。一个普遍的想法是,因为面对枯燥无趣的内容更易走神,因此需要用其它更有趣的内容来调剂。穿插进行,才能再次吸引学生注意力,把神游天外的学生“抓”回来。

但结合适应理论考虑,不难发现,此时适应现象是对教学有利的: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对枯燥内容的抵触与厌恶情绪会由于适应而逐渐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不停地穿插其他内容,同样也是在不断重置适应现象——好不容易负面反应降低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如果被打断,再回到令人厌烦的内容,相当于是让学生不断重复经历最“痛苦”的最开始。

这种做法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疑是不利的。在处理枯燥或晦涩难懂的内容时,优秀教师往往会选择速战速决。一方面通过减少打断(或不打断)避免重置适应曲线,一方面也能尽量缩短学生“忍受”枯燥内容的总时长。

所以,在教育上,适应现象是把双刃剑。优秀教师的一个重要特质,就是能够根据内容的性质(有趣或枯燥),选择合适的策略使适应现象为己所用。

面对枯燥无趣内容,除了利用适应,教师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提高课程趣味性。例如,可以点出授课内容与其他学科、或生活其它方面的联系。心理学家发现,一件单一事物能提供的体验越多样,越能提起人们的兴趣与注意 (Crolic & Janiszewski, 2016)。

教师可以通过展现一个看似乏味的知识点的复杂性与多面性,来提升学生对其的兴趣。这不失为一个保证课堂气氛活跃,不至陷入死胡同的好方法。当然,使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不过度偏离核心内容。过于发散有可能弄巧成拙,无意中打断对厌恶、抵触情绪的有利适应。

以上~

References:

Crolic, C., & Janiszewski, C. (2016). Hedonic escalation- When food just tastes better and better.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3(3), 388-406.

Nelson, L. D. and Tom Meyvis (2008), “Interrupted Consumption- Disrupting Adaptation to Hedonic Experienc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5(6), 654–664.

Perera, T., Frei, S., Frei, B., & Bobe, G. (2015). Promoting Physical Activity in Elementary Schools- Needs Assessment and a Pilot Study of Brain Breaks.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Practice, 6(15), 55-64.

Stone, J. (2015). Effectiveness of Brain Breaks on Concentration and Ability to Answer Higher Order Questions in a 7th Grade Language Arts Class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Weslake, A., & Christian, B. J. (2015). Brain Breaks- Help or Hindrance?. TEACH COLLECTION of Christian Education, 1(1), 4.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当一对情侣无话可说的时候,该怎么做?

为什么部分人友善且独来独往?

低自尊的人应当怎样自我治疗或调整?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KnowYourself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292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