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从小在城市长大的我们,很早就知道了麻雀乌鸦喜鹊,但除此之外还能说出的鸟类名字就寥寥无几,更不要说是亲眼见到的。有人说这是因为城市里已经没有野生鸟类了,果真如此吗?据统计,仅仅在北京市区内的几大公园,一年就可以观测到种类过百的野生鸟类。如何走入这个隐秘的精灵世界,这就要从观鸟说起。
鸟类是飞翔在天空的精灵,也是自由的象征。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整日面对钢筋水泥森林、车水马龙和单调枯燥的工作,缺乏与活蹦乱跳的野生动物的联系。我曾经是其中的一员,偶然的机会,我由于学业开始接触观鸟,不得不说,正是观鸟开启了我被封闭的心灵。在自然里看着那些活蹦乱跳,充满生命活力的鸟儿,我意识到,地球上不是只有人类自己,我们身边还生活着那么多美好的生物。认识它们的生命形态,了解它们的生存行为,看着它们觅食、打斗、养育后代,阳光下闪烁着光泽的羽毛体现出的蓬勃生命力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珍贵。这种不带有任何功利性的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欣赏,正是这个人情日益冷漠的社会里最缺乏的视角。
作为一名对观鸟感兴趣的爱好者,最初,怎么上手呢?
栗斑腹鹀
耳听八方、眼观六路
在这个手机移动端大行其道,生活充满了碎片信息的时代,人们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虽然我们也知道专注力的重要性,但怎么才能锻炼到呢?观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在观鸟时首先需要保持安静并专注,尽量激活全身的感觉神经,特别是要注意在自己视野里划过的身影,以及从环境里提取鸟儿的鸣叫声;接下来顺着鸟儿的身影和鸣叫声先用肉眼圈定一个大概的视野,然后使用双筒望远镜寻找并观察、记忆鸟儿各个部位的特征;最后依据记忆的特征对照图鉴进行识别。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配备一台单反相机,拍摄鸟类的照片,然后对照图鉴进行识别。那么怎么记录特征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 体型大小
- 羽毛颜色
- 典型识别特征
陆禽——红腹锦鸡,我国境内留鸟(摄影/傅聪)
没有经验的观鸟者一开始会手忙脚乱,常常找不到鸟,就算找到了,也看不出差别,这时候身边最好有具备丰富经验的观鸟爱好者指导。所以走出门去,和经验丰富的观鸟爱好者在一起,多观鸟,多记录,多对照图鉴记忆各种鸟的识别特征,把各种鸟类的视觉识别特征和声音记在脑海里。
不可错过的迁徙时节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这句话在观鸟上也是同理,如果在鸟类活跃的时间观察,可谓事半功倍。多数鸟类在日出前后最为活跃。据多年观鸟经验,不同季节观赏鸟类的时间也有差异,春季可从7:00开始,鸟类活跃程度可持续到上午11点左右;夏季推荐从6:00开始观赏,一般到上午10点,之后鸟类的活跃程度就降低了;秋季与春季时间一致;冬季可从早上8:00开始观赏,鸟类可一直活跃到中午12点。
另外一年之中,不同的时间可以观赏的种类也不一样。以北京为例,一年四季都可以在北京看到的鸟类称为“留鸟”;只有春末迁徙而来,夏季在北京地区繁殖,夏末秋初离开的鸟类称为“夏候鸟”,只有秋末迁徙而来,在北京地区越冬的鸟类称为“冬候鸟”,而只在迁徙季节(一般是春秋季节)路过北京的鸟类被称为迁徙鸟或者过路鸟。
猛禽-红隼
因地制宜的观鸟策略
鸟类是自然界种类繁多的生物之一,小到一指长的蜂鸟,大到一人高的鸵鸟,它们都属于鸟类。为了便于科学研究,我们把鸟类分为猛禽、水禽、林禽和陆禽等类型。猛禽常常在高空出现,例如常见的鹰隼等。我们观察起来比较困难,常常需要借助单反相机和长焦镜头拍摄猛禽的照片,然后对照图鉴进行识别。北京的百望山森林公园有一个猛禽观测点,富有经验的观鸟爱好者在春、秋两个迁徙季节常在那里观察、记录迁徙路过的猛禽。水禽是生活在水体及其附近林地内的鸟类,例如鹅、鸭等。它们往往体型较大,栖息在距离人类较远的水面、水岛上或者湿地里,这时需要借助单筒望远镜进行观赏;颐和园的治镜阁及其周边水面是冬季观赏游禽的好地方,圆明园遗址公园的长春园和九洲清宴景区的湿地是夏季观赏涉禽的好去处。林禽是生活在林地里的鸟类,往往体型小巧,我们在城市区域里常常见到的喜鹊、灰喜鹊、麻雀和大嘴乌鸦就是林禽。陆禽是偏好生活在地面的鸟类,例如雉鸡、鹌鹑等鸟类。
说了这么多,相信你对观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谓知易行难,观鸟最重要的还是走到户外,去用心感受鸟类的世界。用不了多久,你的观鸟花名册上,就会写满鸟类的名字了。
水鸟——涉禽,草鹭,北京地区夏候鸟(摄影/何文博)
观鸟需要“大眼睛”
城市中的鸟类,往往隐匿于林间枝头,不易被人察觉,所以仅凭肉眼是无法看清鸟类的特征。所以观鸟时我们必不可少的装备就是双筒望远镜,以及鸟类识别图鉴。双筒望远镜的牌子很多,价位从几百元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不等,爱好者可以依据自己的经济状况购买。双筒望远镜一般放大8倍或10倍,物镜直径从25到50毫米不等,规格一般为“8×42”(图2)——放大倍数为8倍,物镜直径为42毫米或者“10×25”——放大倍数为10倍,物镜直径为25毫米;后者比前者小巧轻便,更易携带,但是视野较窄,对观鸟入门爱好者而言,在小视野中找鸟存在一定难度。手绘图鉴是作者根据鸟类标本、观鸟经验、鸟类的照片绘制的鸟类图鉴,其收录的各种鸟类识别特征显著,易于记忆。照片图鉴是书籍的图片作者拍摄的各种鸟类的照片,直观性更强。虽然手绘图鉴与真实的鸟类有些差异,但为了迅速的记忆鸟类的识别特征,入门观鸟推荐使用手绘图鉴。
鸟类识别图鉴推荐:
-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这是一本手绘的图鉴,记录了在中国境内分布的1329种鸟类。
- 《北京鸟类图鉴(第2版):北京地区448种鸟类彩色图鉴》,2014年才出版的这是一本采用照片展示鸟类种类的图鉴。
林鸟——金翅雀,我国境内留鸟(摄影/何文博)
越“土”越好
观鸟不是走T形台,穿着打扮不是为了吸引路人的眼球,而是为了不引起鸟类的注意,所以衣着最好是大地色系的服装,比如土黄色、深棕色等,因为在我们观赏鸟类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打扰它们的日常活动,为了将对它们的影响减小到最低,尽量不要穿着色彩鲜艳的衣服,如红色、橙色、白色等。尽量选择软质帽檐的遮阳帽。
陆禽——雉鸡,我国境内留鸟(摄影/楚建梅)
鸟人不孤独
作为入门观鸟爱好者,笔者强烈建议从城市公园开始您的观鸟之旅。第一是因为方便;第二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环境里就生活着上百种的鸟类,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入门者的观鸟需求;第三是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活跃多个民间观鸟爱好者组织,他们会定期组织城市公园的观鸟活动。也以北京为例,2012-2014年,在北京市的26个城市公园里就记录到136种鸟类,还不包括天坛公园、颐和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朝阳公园等几个面积很大的公园。由此可知,留心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常常会有惊喜。每周周末,“北京观鸟会”的“城市绿岛观鸟行”活动都会走进北京的城市公园内观鸟,由资深的观鸟爱好者讲解,例如圆明园遗址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天坛公园、颐和园、百望山森林公园等;在春秋季节,也会组织在野鸭湖湿地公园及其周边的观鸟活动、麋鹿苑的观鸟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全程公益,您只需要支付公园的门票和来回的路费。当您通过在城市公园里观鸟,发现自己爱上观鸟了,那么就可以投入一定的时间和金钱去纯自然区域观鸟了,例如河南董寨、云南西双版纳、新疆、台湾、马来西亚等地区。
猛禽——燕隼,北京地区夏候鸟(摄影/何文博)
红胁蓝尾鸲
要是有人喜欢,请点赞,让我有动力更新更多关于观鸟的知识哈!
本文来源:户外探险杂志
作者: 黄越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户外探险杂志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12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人眼的夜盲和相机的夜间噪点是否有呈像原理上的类似?
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太阳上有碳基生命或硅基生命的存在或是能说明不可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