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品和设计的热爱,让他打造出了这款 iOS 上的精美倒数日工具:专访 Time | 幕后

Time 时间卡是一款设计精美、使用体验也非常出色的 iOS 倒数日工具,少数派之前也对这款应用进行了介绍。除了 iOS 开发,开发者 JonyFang 对于产品和设计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Time 时间卡精美的界面设计以及灵巧的动画效果就是很好的例子。

Time 时间卡在上架初曾被指图标像 Habitify、界面选择器与 Things 相似,我们也对应用的设计思路和理念感到好奇。本期幕后我们就请到了 Time 时间卡的开发者 JonyFang,和他聊了聊 Time 时间卡的产品思路,以及对于产品和设计的思考。

介绍一下你自己

Hi,大家好~我是 Jony,本名方春,94 年生人,现在是一名 iOS 开发者。

编码之外,我对产品与设计也很感兴趣,利用业余时间,我也独立完成了 Shots 精简壁纸 与 Time 时间卡 2 款应用的上线。总的来说,我很享受产品从 0 到 1 实现的过程给自己带来的一次次自我否定与一次次自我突破。

Time 时间卡的开发者 JonyFang

怎么想到要做 Time 时间卡?

Time 时间卡诞生的出发点其实很单纯,我想要一款能够按天计数的应用,同时它要能够支持「倒计日」和「累计日」2 种功能。之前我已经在 App Store 上看了很多同类应用,可惜没能够遇到自己喜欢的。

幸运的是,基于开发者的出身加上自己在设计实践上跃跃欲试的心态,我可以动手 DIY 一款遵循自己使用习惯的 App 给我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使用。这样,就有了Time 时间卡。

iOS 平台上的倒数日应用很多,这其中不乏质量和口碑都非常不错的应用,Time 时间卡相比之下有没有什么优势或特点?

在介绍 Time 时间卡之前,我想先谈一谈自己对目前应用商店里已有的倒数日应用的一些看法。在此先感谢一下这些应用,正是它们的存在,使我在 Time 的设计和开发上得到了许多灵感。

在做 Time 之前,自己也试用了很多现有的倒数日应用,我发现了很明显的一点是:这些应用的「逻辑」与「界面」是基本一致的。在使用的过程中,我常会有类似这样的疑问:为什么需要这样操作?

比如,倒计日事件在到期后会自动转为累计日事件继续存在。在我的理解里,这与创建倒计日事件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在一次事件结束之后,自己需要知道的是事件已经结束,而不是事件自动切换为另一种形式继续存在。并且,从我自己以及了解到的用户创建倒计日时间卡的情况来看,很多倒计日事件是具有实效性的。

例如我最近创建的「提醒买去南京音乐节的车票(目标日期:2018.09.03)」这张时间卡在 9 月 3 日前对我有存在意义,但是在这个时间之后这张卡片对我的意义其实就不再那么大了。其它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

相比同类应用,我尽量地在 Time 时间卡的交互体验与视觉设计上做着突破,以让这款应用更贴近实际生活的场景需要,比如:

  • 言简意赅的事件创建

在我们使用 Time 添加事件时,会发现有「倒计日」和「累计日」两种事件的创建入口,这样做的意图在于明确给出用户创建时间卡的类型,让用户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创建对应的「倒计日」或「累计日」。再交互上采用这样的形式会更为直接,也不会给用户带来太多使用上的选择压力。

  • 轻便快捷的手势操作

Time 在开发过程中,融入了一系列的手势快捷操作。如时间卡的归档和删除只需通过左右滑动即可完成;时间卡的排序,可以通过长按拖拽的方式移动到想要的位置。这些使用场景,其实也是在贴合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应用的习惯。这样做直接的结果是,我们使用 Time 的时候,在交互操作上时常会有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在体验上也会更为轻便快捷吧。

当然,现在的 Time,还有很多待完善的地方。欣慰的是,我收到了很多来自用户的意见反馈和功能需求的建议,后续版本里,我会选择性的加入进来。

你找了一位 Android 开发帮你做 Time 时间卡的 Android 版本,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工和协作的?

回想起来,和 Android 开发伙伴认识的过程,还是比较的有趣的。很感谢钟颖大大的搭桥介绍我认识了合作的 Android 开发 Gemini_Wen

其实我们不是雇佣关系,是合作关系啦。在 Time 时间卡 Android 版本的开发过程中,@Gemini_Wen 主要负责 Android 的业务开发,我负责 Android 的产品与设计。Time 本身存在一些交互动效,在开发的推进过程中,我们也会沟通动效的实现思路以及原理。不得不说的是,@Gemini_Wen 在对细节的把控上很打动我,这里要点个赞。

出于限制盗版的考虑,Time 时间卡的 Android 版本目前只在 Google Play 上架。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点击这里去看看哦。

有人说 Time 时间卡的图标和 Habitify 很像,时间选择器也和 Things 有相似之处,你设计它们的时候是如何考量的?后来也出现了一些跟 Time 时间卡相像的应用,你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应用的?

很好的问题,其实也有很多朋友以及用户问过我同样的问题。

关于 Logo。其实 Time 中「T」这样的设计样式,还是很常见的。不容否认的是,在配色上,确实有借鉴 Habitify。

左为 Time 图标,Habitify

关于时间选择器,Things 3 在一些交互上还是很赞的,Time 的时间选择器借鉴了 Things 3 的日历布局与配色。但如果你细心使用 Time,会明显地发现,Time 在日历的整体交互方面会更加便捷,比如年快速切换功能。

左为 Time 时间选择器,右为 Things 3

对于和 Time 时间卡相像的应用,其实良性的竞争,本身是一件好事。开发者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技术把一些自己理想的 feature 以自己最优的理解实现出来,提供给大家使用,这是一件好事:对开发者,会有竞争感;对用户,会得到更多更好的应用。

当然,我自己是一名开发者,同时也是一名消费者。所以也很愿意看到更多的好应用产出,自己也能有更多的选择。不光对 Time,其它的应用也类似。

Time 开发的初衷是要打造一款给自己和身边朋友用的倒数日工具。开发 Time 的过程中我一直都是以使用方便、交互和动效足够灵动、能够符合自己日常的交互行为为出发点,没有过多地考虑外界的因素,可能这也是诱使 Time 引来争议的原因。

当然,Time 还很年轻,可以改进的空间还很大,现有的缺陷会在后续的版本迭代中逐渐完善。

Time 时间卡的设计非常精致美观,你之前也帮郝海龙设计了他的电子书《少年阿珵》的封面、宣传图以及其它设计工作。你是如何学习设计的,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其他想入门设计的朋友?

无论你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在面临生活中的困难与抉择时,我们都会需要像阿埕一样纠结与思考。这部小说试图将这种每个人都有的真实思绪用故事呈现出来。《少年阿珵》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心里真实的故事。

很幸运在小说连载时,我参与了郝海龙老师《少年阿珵》的试读。阅读过程中,我逐渐被书中内容的一个个推理情节和人物设定所吸引、打动。

机缘巧合,我在某天收到了来自郝海龙老师的邀请,参与了电子书《少年阿珵》的封面、宣传图及周边的设计工作。对自己来说,这是一次挺棒的经历,而在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编程开发之外的惊喜。

Jony 设计的《少年阿珵》宣传图

UI 设计对于我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我很喜欢那种将大脑一拍映射到屏幕上的快感。自己属于兴趣驱动类型的人,于是出于好奇开始自学界面设计。可能因为我本身是技术出身,不会对新事物的学习存在过多的抗拒心理,反而更多的是好奇和跃跃欲试的躁动。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沿用了自己的技术学习路线:多看、多想、多练,使用的主力设计工具是 Sketch。如果你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要主动请教自己认为资深的前辈,清晰地罗列好问题。对于用心的提问,相信很多前辈都会很乐意为你解答。

你之前在微博里说,Time 时间卡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好的产品方向等待着去落实,能跟我们透露一下吗?

当前的 Time 一直在遵循「小巧」的原则,所有事件的创建,都是由用户根据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进行添加,动机是自发的。所以我在想,Time 能不能给用户提供一个类似信息流的媒介,可以为用户找到一个创建时间卡的动机。比如公布一部电影未来的上映时间,用户只需要点击添加按钮,Time 就会为用户自动创建一个对应的时间卡。

这些初步的想法都还不够完善,后续如果上线,会先以实验室的形式上线。如果大家都可以玩的很开心,我会逐渐开放到应用的首页中。

Time 时间卡有没有可能会支持更多平台,比如 Mac 版本?

Mac 版本有考虑,由于我个人精力加上 Mac 用户比例相对较少的原因,暂时的想法是放后面些。当然,我也在考虑写一款自己的 Mac 应用,在 Time 的 iOS 以及 Android 版本完善后,我会优先考虑把 Mac 版本的开发计划提上日程。

你说你的另一款壁纸应用 Shots 精简壁纸在新版本发布之前会保持限免,接下来有什么计划?你理想中的壁纸应用是怎样的?

Shots 精简壁纸是我的第一款应用。软件版本停滞更新有一段时间了,这也是这次限免的主要原因吧。如果你是 Shots 的用户,细心的话,会发现 Shots 内的壁纸内容其实还在保持每周的内容更新。

Shots 在进行中的是一次大版本的功能更新,体验上会更贴合 iOS 最新的界面设计与交互。至于改版后的结果,这里先卖一个关子,上线后见分晓吧~

关于理想中的壁纸应用,我不太喜欢多而乱的选择,对于其它应用也是如此,简单而纯粹更能满足我的要求 。我理想中的壁纸应用应该要能在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支持下载、提供一定的壁纸定制化功能。在此基础之上,还可以加一些其它优质功能,算是锦上添花吧。

听说你之前跟 Hum 聊了很多与工具类应用有关的建议和心得,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

和 Hum 的交流,还是收获很多的。对于工具类应用,Hum 有很多细致独到的见解。在交流过程中他提到了一个点,应用本身需要有一个标志性的特性,这个特性要能够贯穿整个应用的「流」,支撑起整个应用和支架。这也是聊后我对这一个点的总结。

听起来会有些形而上,但实际上确实是这样的,围绕着这个点,应用可以衍生出很多细致的功能分支。在迭代的过程中,开发者也要学会主动过滤功能,不能让应用逐渐发展为一个堆积功能的「大礼包」。道理还是很直接的,我也在 Time 的迭代中实践着这一套理念。

从你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你是一个对应用设计和体验方面很有追求的人,能不能介绍几个你认为在设计和体验方面都足够优秀的应用?

感谢认可,也很欣喜大家能够喜欢我产出的应用。设计和体验方面都足够优秀的应用,其实有很多,下面这几款是自己平时高频使用的:

  • Price Tag:应用的降价信息和应用推荐模块很棒。
  • 小历:关闭了系统日历,日常的日期查看基本都是来自这里。
  • Things 3:很棒的 GTD 应用,自己日常的离线 GTD 任务,基本都已经转移到 Things 上。
  • NOMO:到目前为止,自己最喜欢的一款相机类 App。

对于即将到来的苹果发布会,你有什么期待,今年准备购入哪些新产品?

其实每年都在期待,这次的新产品里,比较期待传闻中支持双卡双待的 iPhone XS。其实,对于支持双卡的 iPhone 我已经想了两年了,希望这次能如愿到来。虽然我今年在考虑更新设备,但可能会选择第二批或第三批入手,为了不成为第一批的小白鼠 🐁,哈哈~

关于「幕后」

我们每天会接触大量的软件、硬件,但是多数时间下,都只是以固有的「使用者」视觉去体验和评判,快节奏的模式让我们没时间体会太多背后的理念。「幕后」栏目 因此而生,我们会不定期邀请一些开发者,讲述他们创造产品背后的故事。这是本栏目的第 47 篇文章。

👉 阅读其它「幕后」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