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堆新词很难读懂,但读懂了你可能就想说“是我”

新气象新词汇,语言词汇的动向里看得出每个时期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辞典界老大哥《牛津英语辞典》(OED)每年四次更新,收录一段时间内使用频次显著上涨的新词或新的词语释义。

OED 今年的第二次更新版本中新增 900 个词/词语释义,其中被官方博客拎出来展开讲讲的、首次被收录的新词,不是关于当代人的职场困境,就是彼此间的微妙偏见。

比如令人心酸的 precariat ,不稳定(precarious)和无产阶级(proletariat)的组合词,指工作、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没有稳定保障的“不稳定无产者”。这个词是由美国政治活动家 Michael Harrington 在他 1989 年出版的《社会主义的过去与未来》里最初引入的,最近几年之所以热度上涨,是因为经常出现在关于自由职业者的讨论中,用来描述他们依靠有一茬没一茬的外包工作养活自己的生活状态,简直恰当又戳心。

同样被收录在这次更新里的关于职场的词还有 impostor syndrome,冒名顶替综合征,指“持续感觉自己才不配位,对获得的成就感到不安,不敢相信是自身能力和努力的结果”的一种心理障碍。最早出现在 1982 年 Vogue 杂志的一篇文章中。好奇心研究所此前根据“冒名顶替综合征”现象做过一个名为“你在职场上有哪些心虚”的调查,6363 次表态中觉得自己的能力称不上学历的最多,有 16.4%,他们可能会因为害怕没成绩被指点“xx 毕业的也不过如此”而回避讨论自己的学历。

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朋友本身未必是冒名顶替,他们只是对有自我否定的倾向,事实上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在高成就的群体中,毕竟你先要确实取得了点成绩,才有机会去考虑“我是不是配得上”。

除了这些,本次更新中关于偏见的词也令人瞩目,比如 microaggression,微侵犯,指针对少数族群或边缘人群的间接的、微妙的或者无心的歧视言行。比如对 LGBT 人群的“理解但不支持”表态。可能不含恶意,但仍然是出于不尽理解不能共情而导致的区别对待,比显而易见的歧视更普遍。

还有致力于使电影中的性别不平等引起关注的 Bechdel test,其内容包含以下三条:1. 至少有两个女性角色;2.她们彼此交谈过;3. 谈话的内容不涉及任何一个男性。如果一部电影满足这三个标准则说明它在性别平等上做得还不错。《卫报》此前在的相关报道中说“没通过这个简单测验的热门影片的数目令人惊讶,女性们复杂而有趣的生活在电影工业中几乎不存在”。

有人做了一个用 Bechdel test 命名的网站,由用户一起罗列了从 1999 年到 2018 年间的电影是否通过该测试的情况,在被收录的 243 部 IMDb Top 250 的电影中,只有大约 31.3% 的电影通过 Bechdel test,不过在截止 2018 年更新的全部 7760 部电影里,三个标准全部满足的电影已经有 57.8%。

本次更新收录的词汇还有:

ase:asexual 的缩略词,无性恋群者。

lezzo:lesbian 的缩略用法(非正式,有冒犯意味),指一个女同性恋者。

lorem ipsum:指用于测试排版设计的示例字符,比如演示文档中的“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self-fashioning:自我塑造,指根据一套被普遍认同的社会标准(比如受教育、提升衣着品味等等),逐渐建立起个人认同和面对公众的人格的过程。

spoiler alert:剧透慎入警告。

teensploitation:指过度消费青少年文化的影视作品。

walkative: 形容一段长时期修复期之后,迫切想要步行的状态。

whataboutism:不直接回应对方的论点,而是通过反诘“那你又是如何做的”来质疑对方的一种辩论逻辑,某种意义上的资格论。

如果还好奇有哪些新鲜词,可以点这里看全部的新增列表

题图来自:辛普森一家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