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一些初高中的孩子越来越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其实,并非现在的孩子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是“自伤”本身就高发于青春期。

青春期绝大多数的自伤行为属于非自杀性的自伤(NSSI),是指在没有自杀意图的情况下,对身体表面进行故意的伤害,包括物理伤害和过度服药等。非自杀性自伤在青春期到成年早期非常普遍,根据美国的数据,约15-20%的青少年有自伤行为,其中13、14岁是最高发的时期。自伤行为不分性别,但在伤害方式上呈现差异,女性大多会选择割伤、刺伤,男性则多是烧烫伤或击打。

为什么有些人选择自伤?

1、转移负面情绪

大部分人自伤的目的,都是为了处理和缓解那些通过其他方式无法处理的负面情绪,从而抚慰自己 。创伤经历、受虐待经历、长时间的精神压力、抑郁和焦虑情绪都是自伤的原因。

在青春期,负责驱动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发育早,而负责提供判断和冲动抑制的前额叶皮层发育较晚。这种生理上不匹配的发育,导致青少年往往有着强烈的情绪,情绪稳定性差,攻击性强(包括言语和躯体的攻击)、易冲动,却缺乏一定的判定能力。在遇到一定的应激事件,将出现一定的情绪调节困难。

进入初高中,他们开始面临大量的人际交往和繁重的学业,有着持续不断的压力源。如果此时他们感受到大量的负面情绪,感受到低自尊、孤独、不被人理解、又找不到合适的渠道发泄情绪,很可能会选择自伤来缓解负面情绪,让自己感觉好一些、从而应对痛苦的策略。

2、自我惩罚与控制感

研究表明,低自尊与自伤的关联非常高,在日常对话中,自伤者说出“我”、“自己”等表达自我的词汇数量,通常只有非自伤者的1/5。而自伤正是一种低自尊者自我惩罚和获得控制感的手段。他们难以认可自己,认为不值得被好好对待,于是用损毁身体的方式惩罚自己;但他们可以凭借自由的意志改动身体,就等于获得了对身体的掌控感,似乎这样就可以重新获得对自己生活的掌控

3、增强对长期痛苦的耐受

长期自伤的人,会增强对痛苦的耐受性,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试被试者将手放入冰水前后对刺激物的眨眼反应。有过自伤行为的被试,在放入冰水前感受到的痛苦就更少;而将手放入冰水后,所有人对痛苦的感受都减少了。经常自伤的人的身体已习惯了受伤的状态。当新得伤口出现,他们会无意识开启防御,即使感受到了疼痛,也觉得更容易忍受。因此他们为了习得对痛苦的耐受,可能会在潜意识中主动寻求痛苦。

互联网对自伤的负面影响

网络快捷的传播以及社群性质,对于自伤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

1. 对自伤的美化会吸引追求独特的青少年。

2012年,美国《大西洋月刊》提出了网络社群中的“美化痛苦”现象,一些社交平台将自伤刻画为美丽、浪漫、深刻、黑暗的风潮。比如搜索“病娇”会发现大量的图片,用二次元或文艺的方式呈现被割伤的身体;用美化过的文字来赞扬那些愤怒、孤独、求而不得不到就要毁掉的偏执情绪。

青少年喜爱追求独特,很容易认为拥有类似的观念或行为,意味着自己是特别的,意味着自己也可以成为黑暗、深刻、浪漫的一员。此外,这种将负面情绪、自伤浪漫化的现象,也容易使青少年混淆真正的临床意义上的精神障碍与“无病呻吟”,建立错误的自我认同,比如自我诊断为抑郁症,但实际上并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2. 网络社群对自伤的助推

a.社群信息的封闭

社交媒体社群的产生,助推了自伤行为的扩散。在这个越来越智能的时代,我们的世界观得到挑战的机会其实越来越少。如果你搜索过几次#病娇#,后台就会给你匹配推荐更多有关的内容。如果你关注了几个喜欢割伤自己的人,或者进入一个活跃的自伤社群,那么你也就会获取更多经过美化的自伤信息,很难再听到不同的声音。

b.社群归属与认同

活跃在在自伤为主题的社群中,大多是是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成年人理解、有过创伤、感到孤独的人。对他们来说,找到一个这样的社区,找到和自己价值观类似的人是很重要的,他们会感受到未曾获得的被接纳感、安全感和归属感,也因此容易对社群的理念产生认同。“想寻找的其实不是伤痕,而是关注和温暖”。

c.同辈压力

在这样的自杀/自伤者社群中,同辈压力也是驱使参与者做出自我伤害行为的推动力。“有些人不敢,但如果与别人一起,他们就可以割伤自己。”

d.退出威胁

处在自伤社群中的人会很难停止自伤行为,因为如果不继续自伤,就无法留在社群;而离开社群,就意味着失去那些认同你的人。

如何应对青春期的自伤倾向?

1.如果不能短时间内停止,做好事后消毒。

如果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存在习惯性的自伤,你可能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止这种行为。出于减轻伤害的考虑,可以从使用干净的刀片,或者采用其他风险较低的自伤方式开始,以避免因自伤出现炎症或者患上其他疾病。

2.保持规律的醒睡周期和运动

睡眠本身就是保持好心情的有效方式。长期缺乏或者不规律的睡眠,会使得人们处于疲倦、精力不足的状态中,从而降低对情绪的管理能力。他们面对压力源时整体的情绪唤起水平会提高,在被激发情绪的时候更难缓解。在寻找解决途径之前,保持规律的醒睡周期是很重要的。

3.不要美化痛苦,寻找真正的解决方式

有时,很多痛苦的人,内心深处也有不愿意失去这些痛苦的想法。长期处于痛苦中,痛苦会慢慢成为他们自我身份感的一部分。他们害怕失去这种痛苦后,自己也会失去很大一部分自我。而实际上,我们的独特来自我们从痛苦中学到的一切,并不来自痛苦本身,我们不需要呆在痛苦里才会显得酷而美。

自伤只是一个暂时性的缓解痛苦的方法,却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如果找不到其他的方式来处理负面情绪,可以尝试寻求专业帮助。

青春期是特殊而艰难的时期,如果有人能给予自伤的少年们有效的理解、关爱和引导,一切都会变得更好。希望每个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能够被温暖的守护。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为什么长大后,「疲劳感」越来越难以通过睡一觉消除?

你见过最厉害的人是什么样的?

情侣间怎么增加亲密感,维持亲密关系,怎么从喜欢过渡到爱,走进婚姻?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KnowYourself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6155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怎样看待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学校」的存在?
你的高三都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