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开始前,先为大火过后的巴西国家博物馆默哀一分钟🕯
博物馆这东西不怎么挣钱,但是很有价值,中国有这么多的文物,化石,植物动物……希望同样的悲剧不要再次发生🙏🙏🙏
————————————-我是分割线——————————————
阿根廷一直都是巨兽的故乡,在巴塔哥尼亚这片荒凉的高原上发现了无数的巨兽。在美国亚特兰大的羊齿植物自然历史博物馆(Fernbank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Atlanta),有一个阿根廷龙与南方巨兽龙搏斗的场景,重演着发生在一亿年前的生存场景。

乌因库尔阿根廷龙(Argentinosaurus huinculensis, 之后简称“阿根廷龙”)是1993年由著名古生物学家波拿巴(Jose Bonaparte)及其同事报道,正模标本PVPH-1包括前、后段背椎各三节,部分荐椎,一些残缺的肋骨还有右侧胫骨。其中第一背椎高度1.59米,胫骨长度大约1.55米,是当时发现的最大的恐龙化石。


在整个90年代到新世纪,古生物学家都试图从这些有限的化石材料中尽力压缩阿根廷龙体型的置信区间。
1997年Paul估计的阿根廷龙体重有80到100吨【1】,事后被认为是大大高估了;
2004年Mazzetta等人利用不同经验公式得出的阿根廷龙体重为60.2到88.1吨【2】;
2006年Carpenter估计的阿根廷龙体长为30米,体重沿用了Mazzetta等人的估计【3】;
另外还有若干计算,在此就不一一详细陈述了,它们大多认为阿根廷龙的体重在60到80吨这个区间,体长大约30到35米。经过长期的讨论,大家已经差不多达成了阿根廷龙是最大恐龙的共识,尽管对具体的参数还存在争议,但古生物学家们认为已经找到了最大的恐龙。
在2014年,同样也是在阿根廷,研究人员又找到了一种新的泰坦龙类,施氏无畏巨龙(Dreadnoughtus schrani)。它比阿根廷龙晚了差不多2000万年,拥有所有恐龙中最为巨大的肩胛骨,而且更令人激动的是,施氏无畏巨龙的化石前所未有的完整。正型标本MPM-PV 1156包括了部分头骨,颈椎和颈肋,多达32块尾椎,几乎完整的左前肢与肩带,腰带以及部分后肢骨骼。

化石完整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加合理地进行复原,坏处就是丧失了不少想象空间。施氏无畏巨龙的化石材料经过镜像对称之后完整度超过70%(不包括头骨),这给整个泰坦巨龙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模型。
施氏无畏巨龙体长大约26米,比阿根廷龙小了不止一圈,早期针对四肢骨骼的经验公式得出的体重竟然达到了60吨,论文发表后立刻招来大量质疑与批评。随后,在2015年,英国Karl Bates实验室利用体积法进行了比较合理的估计,认为施氏无畏巨龙的体重在20到35吨左右。【4】

事实上,在2007年,阿根廷还报道了另一种巨型泰坦龙类,富塔隆柯龙(Futalognkosaurus dukei)。【5】这种恐龙的体型与后来发现的施氏无畏巨龙相仿(体长估计27米,体重约40吨,体腔比施氏无畏巨龙宽阔),而且化石材料也相当完整。但是由于学名实在是太麻烦,这种恐龙的名气远不及前文中的两种,在这里也就略过了。

尽管施氏无畏巨龙和富塔隆柯龙算不上最大的恐龙,但是它的发现对我们探索这个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一套近乎完整的泰坦巨龙类身体构造的蓝图,也告诉我们经验公式法在估计大型蜥脚类体重时会产生巨大的误差,体积法是更为精确,更有理论依据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暂时离开南美洲,去看看世界其他地方的巨龙们。
参考文献
- Paul, Gregory S. Dinosaur models: the good, the bad, and using them to estimate the mass of dinosaurs. (编) Wolberg, D. L.; Stump, E.; Rosenberg, G. D. DinoFest International Proceedings.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s: 129–154. 1997.
- Mazzetta, Gerardo V.; Christiansen, Per; Fariña, Richard A. Giants and Bizarres: Body Size of Some Southern South American Cretaceous Dinosaurs (PDF). Historical Biology. 2004, 65: 1–13 [2008-01-08]. doi:10.1080/08912960410001715132.
- Carpenter, Kenneth. Biggest of the Big: A Critical Re-Evaluation of the Mega-Sauropod Amphicoelias fragillimus Cope, 1878 (PDF).
- Bates, Karl T.; Falkingham, Peter L.; Macaulay, Sophie; Brassey, Charlotte; Maidment, Susannah C. R. (2015-06-10). “Downsizing a giant: re-evaluating Dreadnoughtus body mass”. Biology Letters. 11 (6): 20150215. doi:10.1098/rsbl.2015.0215. ISSN 1744-9561. PMC 4528471 . PMID 26063751.
- Calvo, J. O., Porfiri, J. D., González-Riga, B. J., & Kellner, A. W. (2007). A new Cretaceous terrestrial ecosystem from Gondwana with the description of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Anais da Academia Brasileira de Ciências, 79(3), 529-541.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Congyu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