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巴西博物馆火灾启示

(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任何形式转载,谢谢)

关键词: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

央视新闻消息:当地时间2日晚,巴西国家博物馆起火。该馆成立于1818年,收藏文物超2000万件,也是巴西历史最悠久的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新闻秘书处表示,由于火势始终无法控制,藏品恐怕都已被烧毁。事发时该馆已闭馆,没有人员伤亡。火灾原因尚未公布。

1 概述

博物馆是一种代表着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的实物场所,其本身具有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的功能。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机构或建筑物、地点,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些科学知识、教育文化或艺术欣赏。博物馆建筑本身一般由陈列展厅、藏品库房、办公用房三部分组成。

博物馆建筑通常具有很强的标志性,大可以为一个国家的象征,小则是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地标。博物馆类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往往会在经济、文明、社会、政治等多方面产生重大影响。馆内收藏的文物本身大多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有些文物甚至是国宝级无价之宝,一旦发生火灾,所造成的后果都会是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由此可见,对于此类建筑的防火设计与消防安全管理都需要慎之又慎。

2 博物馆火灾统计

表1为作者根据网络新闻等资料整理的2000年以来国内外博物馆及文物类建筑的火灾案例统计情况。

图1 巴西葡萄牙语博物馆火灾(图片来源:网络)
图2 印度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火灾(图片来源:网络)

3 博物馆火灾危险性

具体而言博物馆建筑的火灾危险性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博物馆建筑耐火等级较低,不同区域间防火分隔差。近年来新建的博物馆根据现行消防设计规范要求建成,如西安的秦兵马俑博物馆、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十堰南水北调博物馆等,这些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一、二级。建筑内的防火分隔较为完善,各项消防设施设置合理,整个观众参观的流线组织条理清晰,各处人员主要的疏散通道和疏散楼梯间畅通。尽管近年来新建的这些博物馆多为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但由于其功能性需求,建筑内部装修仍然大量采用了可燃材料。

还有一部分博物馆建成的年代相对较为久远,如五、六十年代建立的博物馆。相对而言,这类博物馆受当时的建筑材料的限制、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的落后以及人们对火灾规律认识不足的局限,耐火等级普遍较低,防火分隔效果差。尤其是一些结构设计形式采用木结构的博物馆,由于建筑存在的时间较长,作为建筑构件的木材干燥,并且由于长期的风吹日晒导致质地疏松,这类材料极易发生火灾。同时,这类古建筑往往以大木柱作为其支撑构件,以形成巨大屋顶的特殊构造,一旦失火,燃烧速度可能非常迅猛,火灾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展到全盛时期。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博物馆依托于民用建筑建造而成,这类型的博物馆一般规模不大,如梅兰芳纪念馆,馆内防火条件较差,各收藏或陈列区域之间并没有完善的防火分隔,纪念馆的周边情况也较为复杂,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也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二是博物馆的藏品本身存在火灾隐患。一方面,博物馆的大部分藏品、展品本身就存在火灾危险性。如丝质、棉麻制品、古旧图书、纸质资料、漆雕等等均为可燃物。另一方面,用于陈列博物馆藏品的陈列架、展台等大部分都是木制品,木制品本身具有可燃性。

三是伴随着博物馆的免费开放,参观博物馆的人数众多,人员密集且复杂性强,流动性大,不易控制,如馆内吸烟、人为损坏消防设施也可能导致火灾的发生。

四是博物馆内大量照明灯具、高功率LED显示屏,模型所需要的电动机、变压器等用电设备,在展出临时用电增大的情况下,负荷量过大,很容易导致短路起火。博物馆的技术和设备用房内工作人员使用的计算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在用电设备的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也可能发生电气故障从而引起火灾。

另外,在博物馆后期运营过程中,可能会有部分展厅施工维护或文物修复工作,在这类工作过程中,可能涉及到部分危险作业如电焊作业、使用明火、电热器、酒精等化学用品,一旦不注意,将有可能引发火灾。

4 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我国博物馆自建国时期以来,发生过多起火灾事件,这些除了有博物馆本身火灾危险性的影响之外,还与其本身的消防安全管理密切关联。具体而言,我国博物馆的消防安全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的建设一般涉及到多个部门,如规划、设计、建设、文物等,消防安全管理一般也与中央、地方消防主管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密切关联。对于不同地区如何结合人文气候、经济差异等特点因地制宜地实施一些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尚需研究。

二是消防规范长期滞后。对于博物馆的设计在2015年以前主要参考的是1991版《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该规范所提及的主要是一些规范性的条款,未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规范本身的设计要求不能够完全满足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的博物馆建筑,管理方面更是大片空缺。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A27-2002作为一项国家行业标准也仅仅规定博物馆本身的安保防护要求,关于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描述较少。2015年颁布并于2016年2月1日施行的《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从设计角度对博物馆相关要求进行了更新和完善,但对于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方面未明确。

三是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众多火灾事故显示,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薄弱也是造成火灾的重要原因。贵州省曾开展了社会消防安全工作督查活动,通过发放12000份消防安全知识测评表,对社会各阶层群众所掌握的消防安全常识情况展开了调查测评。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管理意识普遍不高。博物馆工作人员仍不乏消防安全管理意识薄弱者,不重视火灾的预防。

5 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建议

针对我国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健全博物馆安全消防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

制度是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行动指南。博物馆应当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其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具体来讲,博物馆应当定期开展消防应急演练、组织防火巡查和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定期维护馆内消防设施设备等等。

博物馆还应当建立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将具体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明确到各部门甚至明确到具体人员,增强工作人员做好消防工作的主观积极性。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必将事故责任追究到底。

除此之外,博物馆应当以“安全第一”为工作重心,制定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并针对火灾可能发生的部位或发生火灾后可能带来巨大损失的重点部位,制定专项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融入到日常管理当中。

二是制定国家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管理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并从设计角度更新完善了设计规范《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等法律法规,但我国目前并没有一部专门规定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

因此,建议国家消防主管部门应根据博物馆消防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总领全国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以符合这类建筑的特点。各级政府在贯彻国家博物馆消防法规的基础之上,可根据地方博物馆的具体特征,制定出相对应的地方性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规范,因地制宜地规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三是增强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责意识。居安思危,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是提高博物馆员工消防安全管理意识的重要手段,博物馆应该定期进行培训,强化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员工的消防安全责任意识。

博物馆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消防安全基础知识,还应当学习和掌握防火、灭火的基本技能,以便以管理的手段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控制火灾可能产生的后果,全面提升博物馆的消防安全性,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国家文物的可持续留存。

参考文献

  1. 夏怡乐.大连博物馆消防系统设计[J].建筑知识.2016.2.15.P64
  2. 胡浩,聂磊.李玉臻.国家博物馆大广场中庭烟气控制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6.1.(25).P47
  3. 章震.贵州省博物馆新馆的人员疏散安全评估[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2.4.15
  4. 王裕昌.博物馆消防安全的实施途径和措施——以甘肃省博物馆消防系统建设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1.15
  5. 况凯骞,吴斌斌,肖修昆,姚嘉杰,廖光煊.大型博物馆文物库房防火分隔与人员疏散消防设计[J].2013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中国会议.2013.10.22.P388-389
  6. 蒋金广.思考新建博物馆应才能去的防火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3.2.15.P124
  7. 王永武.谈博物馆的防火措施及安全管理[J]. 武警学院学报.2012.6.25.P67
  8. 田艳辉,李刚.某博物馆消防性能化设计[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4.(4)
  9. 杜梅.浅析博物馆火灾危险性及其对策[J].安防科技.2007.2.25.P75
  10. 刘涛.博览建筑消防性能化研究,西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p6
  11. 陈澄,陆洲,田志祥.上海自然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初探[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6.2.(3)
  12. 王晓明.现代化博物馆消防安全管理体系探讨[J].山西建筑.2014.(9)

欢迎持续关注本专栏,后续将提供更多精彩独到的分享。

(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严禁任何形式转载,谢谢)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南派三哥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