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天科多肉植物的秋季栽培管理

处暑过后炎热开始逐渐散去,又快到了买多肉的季节。不管之前这个夏天死伤如何,在正式进入多肉的狂欢季节之前,还是有必要整理一下入秋的注意事项,以免多肉在肆意生长之前因为不恰当的养护管理而死亡。

有关环境与植物休眠期

最直观的变化是温度和空气湿度。温度开始下降,昼夜温差增大,空气湿度(尤其北方)逐渐开始降低,很多在夏季进入休眠期的多肉开始从休眠状态恢复过来,比如莲花掌属开始生长新叶、石莲花属的植物开始消耗下层叶片生长新根。但同时昆虫和细菌也随着温度下降逐渐开始活动起来,所以这个时期做好入秋的准备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1换盆与修剪

露养的多肉夏天休眠状态下,生长停止或者减缓,加上浇水周期变大,部分毛细根容易风干,加上一个春天的生长和夏天多肉自身积累的晒伤和虫害,可以有选择性的对一些多肉进行换盆和修剪:主要是清理下层被生长消耗干枯叶片、修剪干枯的根系和部分毛细根,同时更换新土。

这一步需要等最高温慢慢降到25°C左右的时候再开展,这时候温度适宜,也有助于多肉快速退出休眠状态。注意湿土换盆、修剪后喷、撒多菌灵。可经常向植株喷水,以利于根系的恢复和新根的生长。

2杀虫杀菌

温度下降后,昆虫和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有必要在这一阶段施用杀虫和杀菌药剂做好预防。

多肉植物的常见病害多是由根部呼吸受阻导致组织坏死或是昆虫啃食、昆虫残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大雨过后或杀虫后施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即可预防多数病害。

秋季植株生长较快,虫害整体较多。过于潮湿的腐殖质土壤易吸引尖眼蕈蚊,俗称“小黑飞”。过于潮湿的腐殖质土壤易吸引尖眼蕈蚊,俗称“小黑飞”。“小黑飞”的幼虫会啃食植物根系,导致伤口感染腐烂;蚧壳虫则易在叶片生长点附近聚集,吸食汁液,并排除粘性粪便,粪便容易附着在叶片表面,难以清除,并吸引蚜虫和蚂蚁;根粉蚧则会在根部聚集,除非换土翻盆,很难发现。

其中最具代表性莲花掌属植物一年四季都容易受到蚧壳虫虫害。蚧壳虫,其身体有一层角质的甲壳,一般的杀虫药较难去除,可以选择正午最热的时间段,此时蚧壳虫多张开甲壳散热,这时使用“蚧壳灵”等专用药去除,效果显著。“小黑飞”和蚜虫则可以使用一般的杀虫药剂去除。

3施肥与花后复壮

初秋,多肉对肥料的要求还不是那么高,这个时候主要以浇水为主,只要保持土壤湿润,不完全干透就可以。

在秋季生长期,尤其是开花后,施用混合肥,不仅可以提供生长期植物必需营养,还有提高植物抗逆性的作用。

另外,在秋季的中后期,大概10月份左右,此时日照长度和热量相较夏季均大幅度较少,景天科的多肉很少会再次抽出花剑,此时集中施用合适浓度的磷酸二氢钾,可以使植株粗壮,也有利于提高多肉在晚秋季节的抗寒能力。

4通风

阳台露天养殖条件下只需在正午做好遮阳措施即可,避免正午的强紫外线照射造成植物生长点坏死。花房和封闭阳台则需要及时开窗通风或增加换气通风设备。北方较干旱地区的花房可考虑安装水帘机,通风降温效果十分明显。

另外,在以大量泥炭为基质的多肉盆栽中,尤其以石莲花属多肉植物为主,由于营养充足,生长期底部会留存大量的肥厚叶片,对于根茎部的通风极其不利,容易滋生病虫害。可以选择在生长旺季控水一段时间之后 再将下部叶片留作扦插材料繁殖。

5繁殖

选取健壮的侧芽或者完整的。细沙和泥炭按照3:1至4:1比例混合,置于浅盘中(如果是茎干插在深盘中容易烂)。把侧芽斜插入基质中,叶片水平放置。尽可能保持基质湿润(不是潮湿),绝大多数可以扦插的品种一周左右即可生根。具体操作可见以下链接。

征铎:景天科多肉植物扦插——以口红东云为例

6露养防鸟

秋季中后期,北方地区乔木落叶,果实也多随之掉落,很多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为食的鸟类食物减少,加之秋季多肉植物颜色鲜艳会引起鸟类的注意,部分露天养殖的多肉可能会遭到鸟类袭击,造成啄伤,甚至被叼走,可以设置透明纱网或者在盆栽中插上短木签防鸟。

7出状态

初秋,浇水方面,此时仍遵循“干透浇透”原则,直接浇在土中,不可浇在叶片表面。春夏季应注意排水防涝,以免因土壤积水造成烂根,南方雨季浇水时间以凉爽有风的傍晚为佳,避免中午高温时浇水。高度超过10cm的盆和大部分陶盆的盆内透气困难,往往会出现土表已经完全干燥但内部仍然湿润的情况,可以将牙签扎进土中确认土壤水分情况或者通过对完全干燥的盆栽重量的判断来确认是否缺水。

秋季中期,植物生长旺盛,此时如果想要多肉呈现出鲜艳的颜色,应该逐渐加大浇水间隔,同时将多肉放在露天环境下全天日照。在室内养殖条件下,许多原本为鲜绿色的多肉此时呈现出的颜色多为暗紫色,俗称“猪肝色”;而露天环境下,控水、暴晒温差会使多肉植物呈现出鲜艳的“果冻色”。如果植株长期在室内或者其它光照不足处栽培,不要突然移到阳光下暴晒,以免灼伤。

猪肝色的红宝石
轻微果冻色的八千代

多肉植物出的状态和水分、光照、栽培基质的组成、及栽培基质的酸碱性都有关系。前两者会直接影响到多肉的生长速度,影响多肉对环境的适应。

另外,栽培基质中如果颗粒较多,容易造成大的温差,有利于多肉呈现出较为鲜艳的颜色,同时也会一定程度上减缓生长速度。而栽培基质中如果放置了过多的泥炭则效果相反。

而土壤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和土壤的酸碱性也会间接决定多肉在出状态时的一些细微变化,比如很多石莲花属的植物会在偏酸性条件下,会呈现出与常规土壤条件下相比之下,较为少见的颜色。

不同状态下的奥普琳娜1
不同状态下的奥普琳娜2

总之,因多肉植物养殖者所处气候区不同,多肉栽培基质、栽培场所、水分条件等差异,管理方法还需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和总结。


不要怪我没有新图啊。好久没拍了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知乎用户(登录查看详情)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