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潜为何死亡率这么高?应该如何安全的进行浮潜?

此文9400字,如果嫌太长可以直接跳到第一个视频下方直接浏览如何安全的进行浮潜,我希望每一个计划去浮潜的人都能仔细看看。

从我们的钱包慢慢开始鼓起来以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外海岛去放松休闲。而绝大部分人是不会满足在海岛仅仅晒个太阳踩个水而已的,总想着跑大老远,该花钱体验的就绝不会吝啬,而各种水上活动商家也看到了中国人多钱也多,人人都想来抢这块吃不完的大蛋糕。

而如此多的水上活动,例如冲浪,单人浆板,水上滑翔伞,摩托艇等等,其中浮潜作为门槛最低,不需浪费宝贵的假期去训练,看上去也十分安全,穿好装备即可下水的活动,总的来说,就是门槛低,耗时短,价格便宜,感觉很安全,所以得到了大多数中国游客的青睐。但很多国人都没有注意过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人普遍不会游泳,水性极差,而且大多数家长反对孩子在假期去水边游玩,大多数学校也在竭力压榨孩子们的体育课,甚至根本没有修建游泳馆。其他国家的潜水教练在教学过程中都会很顺畅有效率,同时他们很疑惑为什么这么多中国人不会游泳,所以这也是我们中国潜水教练难做的原因之一,因为很多教练在教学之前还要花费大量时间教学员游泳,而热门一点的旅游地教练甚至没有时间去教学员游泳便直接开始潜水教学,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危险。

人人都认为深潜比浮潜更危险,那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

泰国统计:2017上半年溺亡人数达163人,其中中国游客占到73人

现在我们来对比一下大家觉得看起来更危险的水肺潜水,也就是深潜

数据来自Diver Alert Network

潜水事故报告系统(DIRS)通过DAN网站进行潜水事故的收集。我们鼓励潜水员在休闲潜水中当发生意外事故时向我们进行报告。死亡事故会被转发至潜水死亡调查团队。DIRS项目始于2012年。在2015年,107起事故中包括开放式呼吸器潜水员(98起),循环呼吸器事故(5起)和闭气潜水(4起)。4起闭气潜水意外将在第四章中被讨论。本章内容涉及除闭气潜水外的103起案例,其中65起为男性,34起为女性,4起不明确遇难者性别。

如需详细水肺潜水事故数据,Divers Alert Network 点击这个链接输入名字和邮箱可下载1988-2015年的水肺潜水事故报告。

可以对比一下,水肺潜水2015年全球共107起事故,2017仅在上半年而且仅仅在泰国就发生了163起事故。

所以到底有多少人低估了浮潜的危险程度?

你可能觉得浮潜的装备很简单,只要面镜、呼吸管就行,也许还要加一套比基尼泳装。但看似差不多的呼吸管其实是有门道的!

浮潜为什么死亡率这么高?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7787675864117248


如何正确且安全的进行浮潜

先来说下装备问题

很多人所不了解的浮潜三宝:呼吸管、面镜、脚蹼

1.呼吸管分为湿式、半干式、全干式三种

各种呼吸管的区别

2.浮潜面镜常用的大致有三种:

全面镜,半面镜,以及全面罩式面镜

挑选面镜时尽可能在实体店先去试戴一下,如果不适合你的脸型的话,整个浮潜过程都是煎熬,因为你的面镜会不断进水,而面镜又是罩住鼻子的,鼻子一直淹在水里非常难受,还有可能会因此呛水进而在水里恐慌危害到你生命。

全面镜

整个镜面为一体,视野宽阔。

半面镜

由鼻梁隔断将面镜分为两块,虽然视野不如全面镜宽阔,但优点在于可以更换近视镜片,所以眼睛有近视问题的同学可以在水里摆脱看不清鱼和隐形眼镜随时可能掉的尴尬。

全面罩式面镜

敲黑板,此处重点

这个面镜是所有面镜当中最危险的一款,虽然是近年来的新产品,造型炫酷,但自从它面世以来,浮潜的死亡率大大增加。上面的视频也有用这种面镜进行演示,但只指出了一个缺点,既不适合所有脸型而导致面镜容易进水。另一个原因造成了更多的死亡案例,那就是这个面镜大大增加了呼吸死腔。由于详细解释呼吸死腔需要很大的篇幅,所以对这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照我另一个回答潜水呼吸管能加长到四米吗?

3.脚蹼我就不多说了,款式很多,而且对浮潜来说基本没有什么影响,建议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力量大的或者比较省力的脚蹼。

下面这个视频会教你正确的使用呼吸管和面镜,也许你觉得面镜呼吸管有什么好学的,不就是咬嘴里呼吸,面镜带好不就完事了? 但我告诉你,出现浮潜事故的人绝大部分人都是这个想法。或许看完这个视频能救你一命。

如何正确的使用呼吸管和面镜? https://www.zhihu.com/video/1007802122942824448


最后再来分析一下浮潜注意事项以及浮潜事故频发的次要因素

1、 浮潜一日游概况

这是大多数人在假期里会选择的项目。

一般来讲,潜店或旅行机构会有一个或几个的向导带领数个或数十个游客前往若干潜点。

基本上,会提供全套的浮潜三宝及救生衣,有些地方会强制穿着救生衣。

但很多游客穿救生衣下水拍照影响美观,为了水下能拍照更好看,就把救生衣脱掉了。

不是所有的游客都能够在向导的视线范围内的,尤其是某些他在前面带路,或者埋头在水下找有趣的东西指给大家看的时候。

在很多浮潜的地方,肯定是过人的水深,站起来够不到底的。即使会简单的游泳,但戴上浮潜装备,和徒手游泳的感觉也是不同的。

2、合理评估自己的水性

要对自己的游泳能力有所评估:能不停歇的游多远,是否能不用双手的帮助踩水,在水中是否感到紧张等等。

如果不经常游泳或者怀疑自己的水性,建议还是穿救生衣。

如果你确实不会游泳,但是又想尝试,和领队说明情况,说明你需要更多的照顾。

3、浮潜活动范围及浮潜环境评估

切忌单独行动,若身边的人出事,互相有照应,而且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立刻游过去帮助他,而是大声呼救,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由Francesco A. Pia博士命名的本能溺水反应(Instinctive drowning response),是一般人在水中避免实际窒息或感受到可能窒息时的反应。溺水和你想像的溺水不一样,Pia博士在海巡的On Scene杂志上,描述了本能溺水反应的几项特点:

除了少数情况外,从生理上来说,溺水者通常无法高声求援,这是因为呼吸系统是设计来呼吸的,而说话则是次要或是重复的功能。必须先能呼吸,然后才能发出声音。

溺水者的嘴巴反覆下沉及浮出水面,而且停留在水面的期间不足以吸气、吐气和发出声音。当溺水者的嘴巴浮出水面时,一面吸吐气,却也一面快速往下沉。

溺水者无法挥手求援。自然本能迫使他们的手臂向两侧伸展,然后从水面往下压,这个动作使溺水者在水中提高身体,才能把嘴巴移出水面来吸气。

在整个本能溺水反应中,溺水者无法自主控制手臂移动。生理上来说,在水面上挣扎的溺水者无法自行脱离溺水状态,以及自主移动像是挥手求援、游向救援者、以及靠近救援辅具。

在本能溺水反应理,自始至终身体都维持在水面附近,但没有踢水的迹象。除非由受过训练的救生员救出,这些溺水者只能在水面附近挣扎约20-60秒,然后便开始下沉。

这不表示,一个高声求援并剧烈摆动双手的人没有碰上麻烦—他们正感受到水上窘迫 (aquatic distress)。 不是每次本能溺水反应前都会出现水上窘迫,持续时间也不长。但不同的是,这些溺水者还是可以设法让自己脱困,自行抓住救生索、救生圈等等。

溺水是这个样子….

当人落水时,留意以下溺水征兆

  • 头低在水里,嘴巴约在水面位置
  • 头向后仰,嘴巴张开
  • 眼神涣散空洞、无法聚焦
  • 两眼紧闭
  • 头髮飘散在额头或眼睛处
  • 两脚在垂直方向没有动作
  • 过度换气或不停喘气
  • 试著往某方向游去,却没有移动
  • 试著向后仰
  • 像是在爬梯子,却几乎没有离开水中

所以如果一个人在浮潜,而且看起来没事时,可别因此掉以轻心。有时,最常见的溺水征兆是:他们看起来不像是要溺水的样子,他们可能在踩水,一面眼睛看着甲板。要怎么确定呢?

问他:「你还好吗?」如果他们有回答,那可能没事。但如果他们两眼空洞的望着你,你大概只有不到三十秒的时间过去把他救起。

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小孩在水里玩会制造很多噪音,如果他们安静下来,那你就该过去检查一下发生什么事。

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在享受假期的时候能多注意一下安全,不要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你认为非常专业的浮潜导游。自己都信不过,却还要用自己的命去押在一个陌生人身上是很愚蠢的做法。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張宇豪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