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鼓励生育二胎,但奖励政策就是多一两个月产假 | 好奇心小数据

辽宁省是 2017 年中国 31 个省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城市:-0.44‰ 。它的常住人口也减少了 8.9 万,这是连续第三年下跌,常住人口(4368.9 万)和出生率都排在倒数第三。事实上,整个东北三省的情况都不太好。吉林省的常住人口减少了 15.6 万。

因为担心人口红利结束,影响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口问题在过去几年简化为如何增加人口的问题。 2016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生效的“全面放开二胎”是一个标志。

辽宁省在今年 6 月 25 日印发了《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将“到 2020 年,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充分发挥,生育水平稳步提高”列为主要目标。到 2030 年,辽宁省的“总和生育率提升到人口世代更替的水平”。

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苏剑认为,这要求总和生育率超过 2.1,即平均每个育龄妇女生育 2.1 个子女。不过这份规划沿用了国务院引发的《“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将目标列为 1.8。

这已经是个不小的目标。在 2015 年,《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全国生育率数据为 1.05,低于世界银行公布的其它 199 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位于全世界最低(全球总和生育率 2.5)。《中国统计年鉴》在 2017 年删去了生育率数据,人口学学者梁建章在今年 3 月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目前中国的生育率为 1.3。

《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提到了几项鼓励生育的做法,包括实行生育登记服务、不实行审批、开展宣传,也提到要“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两孩配套政策”,涉及到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保险、生育假期和女性职场各个方面。

但具体怎么做,还在“加强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如果不实行鼓励政策,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将难以奏效。 2016 的出生人口确实比 2015 年多了 130 万人,但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的出生人口为 1723 万人,减少了 63 万。这一数据比最低预测还要低。国家卫计委在宣布两孩政策后曾预测 2017 年出生人口最低为 2023.2 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将其归咎于育龄女性的减少,特别是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

不过,从各省市公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来看,目前已有的生育二胎鼓励政策没有太多亮点,且大多制订于 2016 年年初。

这些鼓励政策主要着重于产假的调整。《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女性的基本产假为 98 天。新修订的条例增加了女性的产假,同时也为男方提供一定时间的“陪护假”和“护理假”。

在全国常住人口减少的六个地区上海、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和吉林,鼓励生育的做法和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广东省、出生率最高的山东省没有显著区别——女性增加的产假在 30 天至 82 天不等,产假长短和人口多寡没有直接关系。

天津则允许企业不增加产假,“不能增加生育假(产假)的,给予一个月基本工资或者实得工资的奖励”。北京市允许女职工向雇主申请另外 1-3 个月的假期,但不带有强制性。吉林省则允许女性员工向雇主申请最长 1 年的产假,只要雇主同意的话,需要在额外延长的假期里,支付 75% 的工资。

男性的陪护假在 7 -15 天不等。目前国内各省份延长产假的政策只适用于婚姻关系中的一对父母,不涉及非婚生育的女性。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大多提及了产假(部分也提到了陪护假)期间薪资待遇不变的问题。但除此之外,只有吉林省还提及了其它补贴:子女十六周岁以前入托(园)、入学、就医等,其费用由父母所在单位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助。不过,条例中未注明具体数额。

产假方面可以对比的是“生育鼓励典范国”瑞典的做法:父母双方的共同产假为 480 天,每人各有 240 天,在保证一人最低 90 天的情况下,剩余的产假可以转移给另一方。

而中国公开标明生育补助的做法还不多。在公开的媒体报道中有几例——新疆石河子市在 2017 年 7 月开始实行“八师石河子市辖区内的生育二孩(不含领养)的家庭,可领取顺产 500 元/户、剖宫产 1000 元/户的住院分娩补助。此外,在二孩 0-3 岁期间,每户还将给予适量奶粉补贴。”

湖北宜昌市按照“限额内报销”办法“对合法生育第二个及以上孩子的对象,以县市区为单位,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城区按每例 2500 元标准,并适时调整”。该市的卫计委网站此前曾刊发《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致市直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

如果和人口学者建议的持续补贴相比,现有的分娩补助和奶粉补贴微乎其微。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匡时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建议,每月对每个孩子和每个老人减免 1000 元的税收。

这项数额接近于瑞典的生育补贴。在孩子长到 16 岁之前,瑞典政府每个小孩每月提供 1050 克朗的补贴( 2015 年的数据)。不过如果拥有超过一个小孩,补贴的数额会更高。

人口学者梁建章统计了各国给养育孩子家庭的财政补贴占 GDP 的比例。其中一些西欧和北欧国家的占比接近或超过了 4%。他同时统计了各国的出生率,得出结论:大体上财政补贴越高,出生率越高。梁建章今年 7 月发布在《虎嗅》上的一篇文章称,“中国很有可能至少要用 GDP 的 2% 到 5% 来奖励生育(约 1.5 万亿-3.8 万亿元),才能够提升生育率到一个相对比较好的水平。”这相当于每月每个孩子有超过 1000 元的补贴。

梁建章也是未婚生育的支持者。他认为,非婚生育是维持北欧高生育率的重要原因。他同时建议女性更早毕业以便生完小孩再开始工作,支持女性冻卵和代孕,并指出不应该受制于伦理问题。在梁建章创立的携程,中高级女性管理者如果打算冻卵,公司将提供 10 万元至 200 万元不等的费用,及不超过 7 天的带薪休假。

今年 5 月,彭博社援引匿名信源称,中国最快在今年将全面放开生育,不再只限于二胎。不过中国没有官方的机构对这种说法做出回应。在各省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超过二胎的处罚依然严重。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数据称,中国将在 2030 年达到人口峰值 14.5 亿,此后人口将出现下降。对于人口增长,这是最乐观的一种预测。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前景 2010 年修订本》称,中国的人口增长的拐点将发生在 2026 年,为 13.96 亿。

制图/ 冯秀霞、王恺曼

题图/ Bekah Russom on Unsplash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