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又来了,可是红蜻蜓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我们最常见到的,是蜻蜓目中蜻科和体型更大的蜓科,统称蜻蜓;以及均翅亚目中的各种蟌,也就是俗称的“豆娘”。题主描述的应该是前者。

一、蜻蜓何以成为环评指示生物?

蜻蜓目昆虫遍布世界各地,但在热带地区种类更多。全世界6000多种,中国已记录了900余种。蜻蜓兼有水、陆生活史,幼虫(稚虫)叫水虿(chài),在水中发育,在水中用直肠气管鳃呼吸。水虿肉食性,比较凶猛,在水中捕食蚊子的幼虫孑孓和其他小型动物,有时同类也相残食。一般要经11次以上蜕皮,需时2年甚至更久之后沿水草爬出水面,蜕皮羽化为成虫。成虫则大量捕食蚊、蝇等对害虫,有的还能捕食蝶、蛾、蜂类等。

蜻蜓目早在1991年就被Brown确认为适宜作为环境评价指标的昆虫类群之一。虽然最合适的是鳞翅目秀蝶类和膜翅目蚁类,一同入选的还有等翅目、弹尾目、鞘翅目( 步甲科、天牛科、叶甲科、象甲科、叩甲科、虎甲科) 、和膜翅目( 蜜蜂总科、胡蜂科、泥蜂科),但是只有蜻蜓,同时适合水、陆环境评价。2008年Balian更是直接指出蜻蜓是理想的环境评价指示生物。

蜻蜓不同类群对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同,在各种水体环境及与水相关联的陆地环境中均有分布:

1、对稚虫而言,生活在各种淡水环境中,如山间的溪流、瀑布、江河、湖泊、池塘、引水工程、沼泽、甚至积水的树洞中都有分布,而且不同类群的栖息环境迥异,对水质的要求也各不相同

2、成虫虽然营陆生生活,但对水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并且对水体沿岸环境状况异常敏感。部分种类蜻蜓( 尤其是均翅亚目种类,也就是各种豆娘)终生不离开其生活的水体,成虫通常产卵于自己幼年时生活的水域以完成一个世代。

总体上,一些种类仅分布在水质好,含氧丰富的流动水体中; 另一些则仅分布于静水水体中,并对污染和富营养化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根据不同蜻蜓类群对水环境质量要求不同的特点可以较直观地评测各种水体环境质量或污染情况,因此所有的蜻蜓类群均可作为环境指示生物

二、蜻蜓都去哪儿了?

回到题主的问题,蜻蜓虽然尚算皮实,可适应不同环境,但也架不住人类活动的干扰与侵害,尤其是近城市的郊区。

1、栖息地破坏

蜻蜓对栖息地中的多种环境因子敏感,乔木隐蔽度、水体季节性、流速、水生植物群落(主要是挺水植物)等都会影响蜻蜓类群。人类活动对栖息地的破坏直接影响蜻蜓的生存与繁衍。

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位蜻蜓博士之一、拥有1500余种世界范围内蜻蜓标本和上万份藏品、曾在湖北神农架新发现3个古老的大型珍稀蜻蜓种的中科院水生所博士后张浩淼博士曾这样告诉记者:

蜻蜓在城市中的绝迹是一种世界现象,这主要是因为蜻蜓的栖息地消失了,蜻蜓是一种水生昆虫,它的幼年是生活在水里的,城市建设导致城市里的很多池塘、湖泊、溪流消失,栖息地被破坏了,没有适合生活的水环境,蜻蜓自然就没有了。
  “我在贵州有一个长期监测点,用来观测一种巨型蜻蜓,我监测了10年,在这10年里,我亲眼目睹了这个物种怎样从一个稳定种群到基本消失的全过程,主要原因就是人为干扰,它所生存的环境在一年年地恶化,直到这里被国家列为5A级景区,原始的溪流全被破坏了。”

2、环境污染

已经有研究表明杀虫剂浓度显著影响蜻蜓稚虫的生长发育。城市排污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更是直接影响蜻蜓赖以生存的环境。污染一方面不适合蜻蜓生存,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其发生基因突变,二者都会导致蜻蜓数量和种类的减少。

3、环境治理影响

法国曾在一项研究中,对因露天采矿而酸化的湖泊经人工添加石灰进行生态修复,发现发现未进行人工修复的湖泊其蜻蜓多样性明显高于进行了人工修复的湖泊,且其类群组成结构也优于后者。原因就是人工添加石灰导致水体透明度大为下降,明显降低了湖泊的环境质量,影响了生物多样性

4、气候变化

英国2004年蜻蜓学会曾经分析了1960-2004年蜻蜓的物候观测数据,发现每10年蜻蜓的初飞时间( 即每年春、夏季节羽化后开始飞翔的时间) 提前约1. 5 d,或年平均温度每提高1 ℃初飞时间提前约3 d。研究证明蜻蜓对温度变化敏感,其生物、行为学特征变化与气候温度的变化明显相关。荷兰蜻蜓学会2008年的研究结果与之一致。国内也有研究表明温度过高时蜻蜓数量会有所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所带来的温度和湿度变化,对蜻蜓数量也会造成影响。

蜻蜓就像人类的亲密“邻居”,它的数量多少、是否健康,就代表着我们的生态环境是否健康。蜻蜓数量锐减的背后,其实是生态系统的衰退

为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为了我们的孩子们依然能够看到漂亮的蜻蜓,还是只能弱弱地呼吁一句:保护蜻蜓!

(关于题主提到的萤火虫,我在另一个回答里有涉及,有兴趣的朋友可移步。)

城市中的生态碎片化如何影响昆虫的生存?

参考资料:

  1. 于昕,卜文俊, 朱琳. 应用蜻蜓目昆虫进行生态环境评价的研究进展. 生态学杂志,2012, 31( 6) : 1585-1590.
  2. 虞蔚岩,李朝晖,黄成,等. 江苏蜻蜓区系及多样性. 生态学杂志,2011,30( 7) : 1375-1381.
  3. 徐璐等. 温湿度的季节性变化对蜻蜓目昆虫数量和种类的影响. 湖北农业科学,2016, 2(55),3.
  4. Balian EV,Segers H,Martens K,et al. 2008. The Freshwater Animal Diversity Assessment: An overview of the results.Hydrobiologia,595: 627-637.
  5. Chang X,Zhai B,Wang M,et al. 2007.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osure to an insecticide and fluctuating asymmetry in a damselfly ( Odonata,Coenagriidae) . Hydrobiologia,586:213-220.
  6. Clark TE,Samways MJ. 1996. Dragonflies ( Odonata) as indicators of biotope quality in the Krüger National Park,South Africa.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33: 1001-1012.
  7. D’Amico F,Darblade S,Avignon S,et al. 2004. Odonates as indicators of shallow lake restoration by liming: Comparing adult and larval responses. Restoration Ecology,12: 439-446.
  8. Remsburg AJ,Olson AC,Samways MJ. 2008. Shade alone reduces adult dragonfly ( Odonata: Libellulidae) abundance. Journal of Insect Behavior,21: 460-468.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欧阳海龙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3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