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克文化对平面设计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一个展览解释这事

70 年代中期,作为一种对包括前卫摇滚(progressive rock )、重金属( heavy metal )在内的流行音乐形式的“反叛”,朋克(punk)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摇滚界出现了。

起源于 1960 年代的车库摇滚 (garage rock ),再加上对流行音乐歌手英雄崇拜式的偶像塑造的不满,这时候的朋克乐队发展出了以地下音乐( underground )、极简摇滚(minimalist rock )为代表的反乌托邦音乐风格——它们仅利用非常简单的乐器,制作出短而快节奏的歌曲,旋律原始却有力。在当时席卷西方的社会思潮的影响下,朋克的歌词又始终脱离不开“鼓吹个人自由、反建制主义”的政治诉求。

“反抗”,是朋克音乐从一开始就对外传递的讯息,它也形塑了之后更为广义的朋克文化( punk culture )的表达方式。

你可以在朋克极具视觉冲击力的产物中找到答案。

这一亚文化群体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时尚逻辑”。比如具有挑衅性的T恤、皮夹克和马丁靴;引人注目的花哨发色和莫霍克斯(mohawks)发型;夸张的文身、珠宝甚至经历过身体改造;女性在“硬核”场所还会通常穿着男性服饰等。

还有平面设计。

6 月 16 日至 10 月 7 日,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克兰布鲁克艺术博物馆( Cranbrook Art Museum )将推出展览:Too Fast to live, Too Young to Die ,追溯 1976 年到 1986 年间朋克视觉设计的风格和技巧。展出的 500 余张图像涵盖了传单、海报、音乐专辑和杂志等领域——其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从纽约收藏家 Andrew Krivine 的收藏体系中挑选出来的。

朋克图像设计最鲜明的特点在于,它们通常都会以挪用、拼贴、戏仿等手法进行创作,尽管经历过不同阶段的风格演变——从兴起时风格朴素的简约主义,发展到后来鲜艳明丽的色彩表现和新浪潮( New Wave )的表达方式。

平面设计师 Arturo Vega 是受雇于雷蒙斯合唱团( The Ramones )的平面设计师。他曾为乐队设计了著名的 LOGO :挪用了美国国徽的标识,只是用棒球棒取代了雄鹰紧握在手中的箭,并将国家的座右铭“ E pluribus unum ”替换成了“ Ramone’s Hey Ho, Let’s Go ”。自和雷蒙斯合唱团建立合作后,“雄鹰”也成为了 Vega 艺术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

1975 年, Vega 为雷蒙斯乐队设计了这一张竞赛海报。他拍摄下一位艺术家佩戴着雄鹰皮带扣的照片。整个画面显得有些模糊不可辨,只有“雄鹰”的标识被刻意突出了。

杰米·里德( Jamie Reid )算得上是最出名的一位朋克平面设计师了。他的创作汲取了异轨( detournement )、文化劫持( cultural hijacking )等来自情境主义国际(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简称 SI 。这是一个由先锋派艺术家、知识分子和政治理论家组成的左翼国际组织,于 1972 年解散。)的技法。

这是里德为以性手枪( Sex Pistals )为主角的伪纪录片电影《 The Great Rock ‘n’ Roll Swindle 》设计的海报——他挪用了美国运通( American Express )为其信用卡所做的广告宣传“Your Name Here”。与电影的主题相一致,音乐产业本身被作为了“攻击目标”:艺术家是“妓女”;唱片公司则是“皮条客”;整个音乐行业就是一场从头至尾的“骗局”。

不过,这张海报的命运就没那么顺利了。当美国运通以采取法律行动相威胁后,海报被撤下,大部分的拷贝也随之销毁。

这张海报是图像设计师彼得·萨维尔(Peter Saville )为快乐分裂乐队(Joy Division)的首张唱片所做的宣传海报。它的原型来自乐队成员 Berbard Sumner 在天文教科书中发现的“脉冲星被记录下的连续波”。萨维尔“颠倒”了原有图像中的颜色,以带出专辑音色所营造出的较为阴暗的氛围。

近来,这一设计逐渐被上升到了一个标志性的地位。你可以在数字可视化领域找到它的衍生物——“ joyplot ”。这种新的作图方式会生成连续性的、接近直状图的图像,以呈现一种“山峦叠嶂”的视觉效果。

这是 M&Co 唱片为美国新浪潮乐队传声头像( Talking Heads ) 1980 年的专辑《Remain in Light 》制作的海报。乐队的贝斯手 Tina Weymouth 和鼓手 Chris Frantz 与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 Walter Bender 、 Scott Fisher 一同创作了被使用在海报上的计算机生成图像: Weymouth 和 Fisher 首先对乐队成员的肖像进行了模糊化的数字处理;四架战斗机组成的队列则暗示着专辑的原始标题“Attack Melody”,它也同时对 Weymouth 在美国海军部队服役的父亲表达了致意。

有了局部的方案后, M&Co 完成了海报的平面设计和版面处理工作,包括对“Talking Heads”中的“ A ”字母做了倒置的处理。

1985 年, 男同唱片( Rough Trade )的产品经理 Jo Slee 为史密斯乐队设计了这样一张海报。

史密斯乐队一系列极具辨识度的专辑封面设计都和主唱兼词曲创作者莫里西( Morrissey )的个人偏好有关——他会避免使用已经变得“模式化”的乐队肖像。作为替代,其他流行歌手和电影明星都有在史密斯乐队的专辑封面上“露脸”的机会,詹姆斯·迪恩、坎迪·达林……都在名单之列。

在为热门单曲《 The Boy with a Thorn in His Side 》设计的海报中,莫里西选择了一张由著名摄影师塞西尔·比顿拍摄的青年时期的杜鲁门卡波特( Truman Capote )的照片——Jo Slee为其做了一贯的双色调处理。可以看出,这一画面也和单曲的主题形成了巧妙的呼应。

朋克运动不仅仅只是小圈子里的自娱自乐。作为一种“强调差异和多样化的设计实践”,它对日后的漫画、科幻小说和恐怖电影等领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另外,根据策展人 Andrew Blauvelt 的说法,“朋克杂志和传单中对拼凑和戏仿的运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探索 DIY 文化的发展历程。”在他的理解中,朋克在平面设计历史中留下了一个清晰的轨迹,“如果朋克孕育了一千个车库乐队,它无疑也孕育了同样多的设计师。”——早在电脑出现前,以“未加工的业余主义”为特色的朋克图像就解放了平面设计,使其开始走向“去技能化”。

这里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朋克促成了一种更加民主、开放的文化生产方式,“如今的绘本小说、另类音乐电台和街头时尚的发展,都有需要感谢朋克的地方。”

题图及文内图片来自:dezeen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