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一所国际学校打算取消繁体中文课程,说要为 2047 年准备

香港一所国际学校打算取消繁体中文课程。虽然国际学校在香港有制定课程的自主权,但这项由学校发出的声明还是引发了争议。

根据《南华早报》的报道,香港哈罗国际学校周一给学生家长发了一封信,告知了中文课程将会有所变化:过去,哈罗国际学校提供的中文教学语言是普通话,但学生可以选择是学繁体字还是简体字。不过从明年八月开始,学校将不再提供繁体字的选项。

周三,哈罗国际学校又发表声明,确认在“听取了多方意见,并进行了详尽的讨论”之后,学校决定从低年级学校——包括幼儿园和小学课程里去掉繁体字的中文课程。学校认为,只教一种语言会让学生学起来更专注,也更清晰。不过,学校同时会引入更多有繁体字使用场景的课外活动。

哈罗国际学校是香港第一所寄宿和非住宿相结合的国际学校。2012 年 9 月成立后,招收超过 1000 名 3 到 18 岁的学生。

这些学生并非全部来自香港之外的“国际”学生。根据香港教育局 2017 年 9 月的调查,哈罗国际学校当年 1170 名学生中有本地学生 394 名,占比 33.7%。本地学生是指持有香港特区护照和英国国民(海外)护照的学生。

香港国际学校一直以来都存在本地学生超收的情况。香港教育局的说法是,从 2009 年起,获教育局分配校舍或土地发展国际学校的办学团体,必须录取不少于 70% 的非本地学生。但根据不同学校和政府各自签订的协议,本地学生的比例更高。哈罗国际学校在此前表示,按照协议,哈罗可招收不超过 50% 的本地学生。

哈罗国际学校官网上描绘的学生画像

本地学生的高占比加剧了人们对国际学校中文课程的关注。一些批评者还指出,国际学校向来是政府官员的教育首选。不过有人将其解读为最后的避风港(比如在《国歌法》事件中),另一些人则解读为政策的风向标(比如在简体中文课程事件中)。

在周三的声明中,哈罗国际学校还提到,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需要让学生在 2047 年的香港读写流利”。这种说法隐含了届时香港将会用简体字取代繁体字。

2047 年是香港 1997 年回归的 50 周年。这个年份在不同议题的讨论中都被反复提及,其特殊意义归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 5 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不过,在语言政策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在 1997 年回归后推行的是相对融合的语言政策“两文三语”。“两文”指中文和英文,“三语”指粤语、英语和普通话。不过在“中文”一条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为繁体中文,还是简体中文。通常认为,香港官方使用的中文为繁体。

和普通话、粤语之争不同,简体字和繁体字此前的争议较少。比较大的一次争论发生在 2015 年 12 月,当时香港教育局课程发展议会就“更新中国语文教育学习领域课程(小一至中六)”进行咨询。其中提到“学生在掌握繁体字后,也应具备认读简化字的能力,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及加强与内地、海外各地沟通”。

香港教育界的立法委员叶建源认为,扯上 2047 年是荒谬的。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香港的国际学校可以自由设计课程,就算他们不提供中文课程都无所谓,不过课程的修改需要家长同意。

同时,他补充说,学校不应该假装知道 2047 年会发生什么,也不应该拿这样一个不可信的理由来为自己出尔反尔辩护。

但一个既成事实是,参与国际文凭(IB)中学课程(MYP)繁体字中文科考试的学生数量很少。根据 IBMYP 统计的数据,2016 年全球只有 40 位考生参加了 IB 课程的繁体字的中国语言文学考试,不足 10 人参加了繁体字的中文习得考试。简体字考试的人数分别为 238 人和 299 人。

根据《苹果日报》的报道,IBMYP 计划最快两年后取消繁体字中文科考试,只保留简体中文科。不过,IBMYP 尚未对此发布公开声明。

目前,香港大部分的国际学校都是用普通话作为中文课程的教学语言。根据《南华早报》联系的香港 34 所国际学校,其中 21 家只教简体字,7 家只教繁体字,还有 6 家同时教授简体和繁体。

其中一家汉基国际学校在招生简章中注明:学校使用传统的中文繁体字,简体字用于以下特殊情况 1.  中文初级班;2.  之前只学过简体字的学生;3.  特定的简体字材料。

题图来自 丰子恺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