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不是剽窃的遮羞布 : 二评“差评”洗稿系列事件

腾讯旗下基金投资科技新媒体“差评”,引发了公众舆论对差评持续“洗稿”的批评和对腾讯投资逻辑的质疑。腾讯发布公告:重启对该投资的尽职调查,不排除撤资的可能性。

这个结果显然是“差评”不满意的,他们开始回击了。

在第一篇回击《5000人的朋友圈是有局限的》里,“差评君”谈到了他们的“初心”。差评君是一个很小的时候看《大众软件》和《青少年科技博览》的小朋友,他对里面“有趣的计算机和科技知识”着迷了,于是长大之后做了“差评”。差评君说,他们的编辑“大部分是理科生”,这就是他和我们这些“媒体老师”最大的区别:他们是理科生,我们是文科生。他们“足够了解专业知识,才能写出非专业的人都能看懂,轻松有趣易于接受的内容”,而我们这些批评差评君、指责差评君洗稿的媒体老师们,“脑子里的东西都不足以做出这样的内容”。

一句“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区别,奠定了做科技媒体高下优劣的区别。文科生鄙,理科生贵,这就是差评认为他们“成功”的地方。

很可惜,这并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

首先,“理科”是一个很庞大的学科集群,但“差评”显然不是《走进科学》。差评的内容大多在数码消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领域,以专业而论,这些领域只能涵盖“理科生”群体的1/10。如果差评君说他们的编辑“大部分都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这个逻辑的完整性恐怕能提升60%。因为一个核物理专业的毕业生是无法保证在智能手机评测的写作上,一定超过一个每天玩设备拆机器的商学院毕业生的。即便是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他可能写得好一篇关于图像识别在治疗癌症过程当中如何应用的科普文,却对美团和滴滴围绕着网约车的大战茫然无知。差评想用一个“理科生”的幌子来证明自己更擅长做科技媒体,写出来的东西更“专业”甚至更好看,逻辑上是立不住的,反而暴露了它对学科多样性的无知。我们不确定差评君是不是知道《三体》的作者刘慈欣毕业于水电专业,这似乎更能支持差评“理科生更能写好文章(科幻小说)”的逻辑,但我们相信差评君一定不清楚社会学专业出身的作家王小波还会软件编程,但我们并不想把这背后的逻辑弱智地简化为“因为王小波是文科生,所以更擅长编程”。

其次,做好一家科技新媒体,甚至是做好一家任何领域任何介质的媒体,更多的技能和常识是来自“媒体”本身,包括正确的新闻观,采访、写作、编辑和内容渠道分发,更包括良好的版权意识,“不洗稿”的职业道德底线,以及尊重其它同行劳动成果的基本伦理。我们不想把媒体从业者基本的操守和技能划归给“文科”或者“理科”这种幼稚的高中二年级分科方式,毕竟我们见过各个专业毕业的优秀媒体从业者。我们只是在这里想奉劝差评君:不要侮辱了那些理工科专业出身的、在媒体的操守和专业性上做得极其出色的媒体老师们。他们都是“理科生”,但他们没有因为这个标签而罔顾知识产权,一而再再而三地“借鉴”别人的文字成果,也没有因为“理科生”的标签而故意地生产一惊一乍的标题党和充满劣质表情包的文字信息流。理科生能做出好的媒体,理科生能成为好的媒体与内容从业者,但绝对不是差评这个样子。更值得警惕的,是差评借着“理科生”的自我标榜,对版权争议、洗稿和剽窃等行为的故作无知和“我们有不同观点”的刻意曲解。

第三,既然差评以“理科生”自居,那么谢天谢地,我们,“文科生”和“理科生”交织共存的PingWest品玩,倒是更乐观地相信:现在被司法机构判定为“不成立”的洗稿和侵权指控,终将被“理科”的方式——人工智能(AI)所解决。“洗稿”是一项技术活儿,差评深谙此道,它毕竟不是生硬地大段摘抄和原封不动地乾坤挪移,它需要颠倒语序、替换词汇、拆解和重组段落等手段才可以称之为“洗”,但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著作权保护法律法规尚无法对此进行有效判别和认定。这也是为什么“理科生”霍炬诉差评抄袭一案在法院审理中败诉的原因。但理科生霍炬给我们的启示是:他在文章中故意留下来的一些语言表达细节在差评的文章中出现了,这种现行的法律法规无法认定的“抄袭”,未来极有可能通过AI基于语义分析处理、个人语料库的建立、学习和分析,辨别出哪些内容被差评们更别有用心地“借鉴”了。到那个时候,法律将随着技术的进步进而完善。这就是我们这群“媒体老师”对技术进步的乐观期待,也是给差评这种“理科生”的一次悲观警示。

第四,差评说他们“足够了解专业知识,才能写出非专业的人都能看懂,轻松有趣易于接受的内容”,而我们其它的科技媒体老师“脑子里的东西都不足以做出这样的内容”。那我们就看看围绕着技术有关的“理科”话题,差评做了什么样的内容,而其它的媒体(比如品玩)做了什么样的内容。

比如Google I/O,是Google年度的重要开发者活动,这两年一直是Google秀自己AI肌肉的舞台。三生有幸,PingWest品玩的记者和差评的记者同时在现场,差评的记者不知道该怎么在美国用Uber叫车(手机收不到验证码),品玩的同事还给了一点友情提示,解释了关于Uber与中国移动网络运营商的短信接口是如何工作的,但说实话,看到“理科生”差评同学当时的反应,我们真不确定TA是不是听懂了我们在说什么。

就Google I/O大会开场的报道,像大多数媒体一样,品玩和差评都选择了AI打电话(Google Assistant自动打电话给餐厅订位置)的场景作为报道的由头(不知道按照差评君的理解,是不是所有人都“洗”了差评的稿,毕竟差评君对“撞题”和“洗稿”的分辨力是有限的),报道出来之后,从标题上看有意思接近的地方,也都有“10W+”的流量效应,但我们倒是可以看看,是谁像差评君说的那样,仅仅在文章里满足于讲“这个技术有XXX的深远意义”,而谁又是用“人话”,也就是深入浅出的语言,把Google AI背后的Duplex技术是如何支持AI通话场景原理讲清楚的

By the way,在品玩主笔这篇文章讲Duplex技术原理,曾经直接拿微软研究机构的AI论文出来科普解读,也能对“网络中立”原则的是非与争议用人话讲得一清二楚的品玩美国编辑总监光谱老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语专业的文科生。

还有一个细节:在连续两年的Google I/O大会上,不同差评的记者都说过类似的话:我就是来听听,反正我们也不太懂。我们理解科技记者不一定都太懂技术,但这跟差评“理科生”的自我标榜,还是有距离的。不但“不太懂”技术,当PingWest品玩的记者跟差评的记者提起自己过去曾在财新工作的时候,对方一脸困惑:“财新是什么?”

所以差评君,你以为只有“理科生”才会写科技文章,只有理科生才会自己组装ARCore和搭人脸识别的应用,甚至只有理科生才理解AI和编程,那些都是因为你对世界、对媒体、对科技理解的促狭和无知。“理科生”当中有那么多优秀的人,但绝对不是你们这个样子,在职业水准和操守上,更不会是你们这个样子。相反,从那么多恶意洗稿、对科技话题的眼球式惊耸解读,以及自辩时候顾左右而言他的逻辑漏洞中,你们证明了你们自己绝不是合格的“理科生”。

不是这样么?当你跟差评君讨论“洗稿”的时候,它说同题不算洗;当你拿出更多证据指出两者若干接近之处的时候,它说那又怎么样法院说我没抄袭;当你将这些事公诸于众寻求他人判断时,它翻出了你之前的同题文章,说你也“洗”过我们啊;当你跟它说请就事论事的时候,它说你围攻我们,因为我们优秀,我们生而不同。而我们生而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是理科生。

差评君,不要侮辱理科生,也不要拿“理科生”当你们无知和妄为的遮羞布。

(题图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