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细节体现了建筑的包容性?

码一点字,贴几张图。

包容性(inclusivity),与之相对的是排他性(exclusionary)。提到包容性,往往能与公共性(publicness)、可达性(accessibility)等词联系起来。我们经常提到的公共空间,原则上是任何人(不论种族、年龄、性别、财富、信仰等)都可以进入的地方,能参与各种社会活动。但事实上,往往因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达不到真正的“公共”,公共空间的私人化(Privatisation)也越来越明显(这不一定是坏事)。另外,对于“public”来说,本身并不是一个连贯统一的群体,更像是一个碎片化(fragmented society)的东西。比如那些城市里的滑板空间,对于青少年来说可能非常“public”,但对于中老年人就不怎么待见了。所以,影响包容性的因素,有太多太多了,包括设计层面、功能层面、感知层面、管理或所有权层面等等。


一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就想到了一种建筑形式,那就是建筑的屋顶、平台或斜坡作为一系列连续的步行表面,而且通常与地面直接相连。我称这种形式为“Aerial Promenade”。与常规的屋顶花园或空中庭院不同,这种空间在竖向维度的基础上强调的是水平性(horizontality)。这种做法加强了公共性(publicness)连接性(connectivity),当然也可以说体现了建筑的包容性。下面举几个例子。

奥斯陆歌剧院(Norwegian National Opera and Ballet),这座房子欢迎着每一个人,可以说几乎达到最广义的包容了。不论你对歌剧或艺术感兴趣与否,也不论你的种族、年龄、性别、财富地位和信仰,来到这个城市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走上去瞧一瞧,做自己想做的事(滑板、表演等等,当然违法的事不能干。。。)。靠近奥斯陆火车站的歌剧院,已经成为了城市的门面,绝佳的地理位置也几乎不会让这个公共空间变得冷清。公共性(或是包容性)是设计的核心,甚至在设计开始阶段,斯诺赫塔事务所就与艺术家、工匠们进行不断沟通合作,这种跨文化跨学科的普世方法本身就极具包容性,充满着多元化。放图:

另一个包容性类似的例子:FOA的横滨国际客运中心(Yokohama International Passenger Terminal)

还有BIG的8 House。不过在包容性这点上,这个与前两个项目有一个本质的区别。看完图片后说。

尽管BIG在住宅项目上创造了独特的公共性,但是,不同于公共建筑,住宅项目本身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住户的隐私、安全,还牵扯到管理等等问题 。所以,在包容性上,它与前面两个案例有了不同,公众的行为、参观时间、人数等等都有了限制。


再谈一个,特别细节了。Caruso St John设计的New Art Gallery Walsall。先放两个室内图:

讲讲这两个图里的微妙细节。

第一张图里,那些白色的, 是脚印的痕迹,建筑工人的靴子印痕永久留在了混凝土地板上。建造师希望不要覆盖掉它们,因为这些建造过程中留下的人性痕迹会不经意间让观者与建筑工人产生某种互动,同时也能展示用建筑材料叙事的潜力(materiality as narrative)。当然, 更远了说,把建筑工人以这种方式搞进来,建筑的包容性也展现出来了。

第二张图,注意扶手,触觉的感知(perception)。两种材料带来的不同触觉感受,让摸着扶手上楼梯的人马上明白,我要转弯了。这不但是现象学层面物质性与身体、运动的关系,更是对残疾人士的关怀。


提到对残疾人士的关怀,我突然想起了SANAA的瑞士劳力士学习中心。如果再结合一下“包容性”,突然觉得有意思多了。因为这件作品在“包容性”这个主题的体现上,不仅仅在于它对残障人士的关怀,也可能因为建筑本身带来的一种“不确定性”。这座房子不仅仅是学习中心,更是社交的场所:在这里,开放流动的建筑空间对功能的限定进行了消解,这让行为的发生不由建筑师决定,而取决于使用者。因此,社交活动或是事件的发生变得自由多变起来,这是“包容性”的一种体现。另外,由于连续、起伏的“坡地”带来的视点的变化,以及多种的路径选择带来的异质性(heterogeneity),更加剧了行为活动的“不确定性”。这个也是回答问题过程中突然想到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上点拍的照片:


部分语句涉及到本人的研究内容,所以转载引用之类务必私信,部分图片谢绝右键,谢谢大家。。。。。。。。。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KOU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4 个回答,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