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研究者发布论文,中国中部所产水稻里甲基汞含量正在上升

近日发布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AGU)上的一篇论文表示, 中国中部地区所种植的水稻中的甲基汞含量正在上升。

据该论文,水稻汞含量较高的地区有河南、安徽、江西、湖南、贵州、重庆和湖北,这七个省份也是全国稻米产量较高的地区,共占去了全国大米总产量的 48%。这些地区的汞污染主要来自空气沉积,来源主要是燃煤电厂等能源产生的大气汞排放,这些地区大气汞沉积是其它地区的两倍,其中部分地区稻米中的汞含量超过了国家 20 ng/g 的食品标准。

论文的作者们以建造稻田模型的方式模拟了汞如何在沉积后,经过水和土壤污染水稻的。据介绍,大气汞的沉积物通过灌溉进入土壤,在水稻生长季节中,这些沉积物不断随着灌溉进入根部,累积转化为甲基汞。

甲基汞进入人体后会被输送到肝、肾脏、脑组织等器官。其中脑组织受损害会先于其它器官,主要损害部位为大脑皮层、小脑和末梢神经。摄入超量后,会引发肌肉萎缩、口吃、感觉障碍、焦虑和精神压抑等症状。

事实上,国内大米中甲基汞超标情况一直存在,尤其是在中国西南汞矿区。但由于耕地资源缺乏,一直采取的是一边种地一边治理的政策。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一份 2015 年的数据报告,贵州省在有汞矿开采地区大米的甲基汞含量均为 26ng/g,湖南汞矿开采地区含量为 33ng/g,江苏工业污染地区含量为 155ng/g。

除了汞含量超标,大米中镉含量超标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得到解决。

2013 年,广东对学校食堂和餐馆进行抽检时发现,44% 的大米镉超标,也就是说,在广东餐馆吃饭时,有近一半的概率吃到镉超标的米饭。据《南方日报》调查,这些大米大部分来自湖南工业污染产区(铅矿和铜矿)。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试验,在受污染的耕地用可吸收镉和铅的柳树和杨树来改善土壤,但由于在土壤改善期间不能种植农作物,这种措施进展缓慢。去年袁隆平研发出了可以大幅度降低镉吸收的大米,但目前还没有开始大面积使用。

2012 年时,伦敦为处理奥运会主办场地中受工业污染的问题,用了“彻底清洗土壤”的方式处理了 2.5 平方公里土地,具体做法是将这些土壤挖出,分离沙子和碎石后,提炼出污染物,再用电磁铁分离掉重金属。不过这种方式费用昂贵,清洗每立方米土壤需要花费 3900 美元,仅清理国内 2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需要花费 1000 万亿美元。中国也没有美国环保局“超级基金”这样的机构和法律条例,来专门来监控和治理土地污染问题。 

目前还没有具体数据表明,有多少耕地受到了工业污染的影响。据国务院 2016 年发布的《土壤污染防治计划》,会在 2018 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在 2020 年时,才会基本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

题图:West African Plants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