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天桥上的魔术师》将改编电视剧,作者入围布克奖

知名台湾作家吴明益,日前才传出以《单车失窃记》入围布克国际奖的消息,最近又传出他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集《天桥上的魔术师》将改编成电视剧。

1971 年出生的吴明益,是台湾的知名小说家之一,他也在东华大学担任华文文学系教授,过去曾著有《复眼人》《睡眠的航线》《浮光》《天桥上的魔术师》《迷蝶志》等作品。

《天桥上的魔术师》这部电视剧将由台湾公共电视着手制作,并拍摄成十集的短篇剧集,预计成本为 1.55 亿台币(约 3.3 千万人民币)。

2011 年出版的《天桥上的魔术师》是一本短篇小说集,故事以过往曾经风光过的台北「中华商场」作为场景,以一种魔幻的笔调描述小孩成长的故事。

中华商场,1961-1992

这座商场早已因为都市更新的关系遭到拆除,若要拍摄成电视剧,最大的挑战包含如何还原当年那个风光一时的商场。

倘若现在询问一些有点年纪的老台北人,过去有哪些地方对于台北来说相当具有代表性,中华商场绝对会是被提及的答案之一。

这座由八栋商场组建而成的商区是在 1961 年建成,初落成时,曾经是台北的重要地标,也是 1970 年代台湾经济奇迹的一个小缩影,那里是许多从乡下来到城市的人,打拼赚钱的重要地方。但随这时间流逝,商场逐渐老旧,加上台北城的都市规划,以及商区转移,使得这里逐渐没入衰败的境况。最终在 1992 年遭到拆除。 

中华商场自此成为台北城发展的重要阶段,不只是《天桥上的魔术师》,过去也有不少文学或影视作品把这里作为创作的背景,像是蔡明亮导演的《青少年哪吒》、侯孝贤导演《恋恋风尘》等,凡是希望描述 90 年代以前的台北都市生活,基本上很难避开这个地方。

当年在风光之时,许多外地来到台北城谋生的人,都尝试在中华商场里找到一块角落谋生,这当中包含吴明益的父母,他们原本在西门町附近的简陋竹仔厝,此后搬入中华商场开鞋店,整个店面不到三坪。

吴明益此前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就曾说到由于小时候家境不甚良好,与父母在这个小小的店面的生活,充斥在他小时候的记忆,也因此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看见中华商场的繁华与尔后的衰败。他亲眼所见外界不为人所知的中华商场。

“ 年轻时我对中华商场没有很大的感动,居住在里面时,只觉得这个地方很落后……会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来自当时的台湾氛围,原本住在乡下的父母来到都市赚钱后,想的就是要如何来翻新房子,坦白说,我是直到离开后,才觉得应该要重建 ‘中华商场’ ,甚至觉得自己过去向往的 ‘干净‘ 大楼是多么无聊的空间,现在回想,中华商场的空间设计虽然简单,但三楼的长廊可以晾晒衣服、养鸟种花,人们可以对着矮矮的女儿墙练打乒乓,整栋大楼就像是个大型的游乐场。” 吴明益说。

中华商场的天桥

中华商场的八栋商场在当时分别以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名,至于吴明益小说里提及的天桥,其实是连接爱栋与信栋之间的天桥。这栋天桥可以看到商场上的人流,也曾经是台北交通的重要枢纽。

吴明益以自身成长的记忆,套入大时代背景,让人回到 90 年代以前最真实的台北。过去接受媒体采访时,吴明益也曾坦言自己小时候也曾经觉得为何自己是出生在一个小鞋店家中,并没有像其他人的家庭有着了不起的家族史,一直到他逐渐成年,走上文学这条路之后,他才慢慢发掘自己拥有的历史记忆是多么珍贵。

“回头去看记忆的时候,每个人都活在一个大历史里面,可是不是每个人知道此刻站在历史的哪一个位置”,吴明益说。

《天桥上的魔术师》相对来说以更为朴实的文字以及语句去呈现过那个如今没入历史并且成为传奇的中华商场,以小孩的视角,看见整个城市的历史变迁。

对于故事将改编成电视剧,吴明益坦言非常期待,他认为虽然要还原当年的风华或许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如果可以让没有过中华商场记忆的 90 后台湾人亲眼看见当年的台北城生活,并引起对于城市的讨论,也会是延伸出故事的重要的一件事。

至于电视剧何时开拍与播出目前尚未确认,一切都还在筹备阶段。

题图《天桥上的魔术师》

我们做了一个壁纸应用,给你的手机加点好奇心。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