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AI商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反思

1

【猎云网(微信号:ilieyun)北京】417日报道(文/马丽)

4月17日,以“进击•融合”为主题的猎云网&AI星球2018年度人工智能产业峰会,在深圳大中华希尔顿酒店隆重举办。此次峰会由猎云网&AI星球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创头条、蜂巢协办。上百位人工智能行业顶级专家、知名投资人和精英创业者到场,与会共同交流现今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创新变革与机遇,旨在促进行业整体向前发展。峰会现场干货满满,座无虚席。

现阶段的人工智能,大家讨论最多的还是技术落地,以及如何在各细分领域中挖掘其商业价值。在今天下午的首场圆桌交流环节,越疆科技CEO刘培超主持了“AI商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反思”圆桌论坛,狗尾草智能科技CEO 邱楠、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常琳、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涂鸿川、招商局创投VP 甘自辛、信天创投合伙人张俊熹参与了这次的讨论,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6][0]

狗尾草智能科技CEO 邱楠

邱楠提到,AI不存在真需求和伪需求。AI能改变我们的交互方式,而且能落地商业应用场所,提升数据利用的效率。这两方面都是真实的需求,只是有的需求找不到实际应用落地的场景,有的需求技术还不够成熟。假以时日,其总是能够迎来一个突破口。

在未来,AI会重新定义我们的使用场景,让用户对交互技术的期待有所下降。就如上文所说,现在主要的问题就是“还没有来得及”。比如说,最早互联网的服务是基于PC端,从PC端转移到移动互联网花了3-4年时间。所以,关于AI,我们也需要给予其更多的时间,让其裂变和发展。

另外,关于企业与资本的拉锯,邱楠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表示,由于资本的原因,短时间内企业的规模会做得很大,把创业和竞争变得更加艰巨,窗口期变得更短,规模效应更明显。通过短期快速形成规模化,你很难让它快速实现同样相等的收益,这个收益一定是滞后的。

[8][0]

乐聚机器人创始人兼CEO常琳

常琳认为对于AI圈、技术圈里的真伪需求之分,看行业的亏损率或许可以明白些什么,现在市场上80%的智能硬件企业都在亏损。如果产品没有问题,经营没有问题,亏损的概率应该是很低的。大部分智能硬件企业都有技术优势,技术优势对应到产品优势上却是很漫长的过程。能把技术优势变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优势,才是真正市场所需要的东西。

智能硬件的发展过程可以相当于整个互联网进程的第三阶段。未来物联网形成的阶段的到来,肯定就是智能硬件大普及或者说智能家居大普及。

常琳还表示,定义爆品的原则得考虑几个因素,他们定义内部产品时第一个考虑的是对于C端人群的价格把控,价格在消费类领域非常敏感。二是产品带来的粘性、体验。

[17][0]

沸点资本创始合伙人涂鸿川

1995年,涂鸿川进入高科技领域创业,在这个领域一做就是23年。很多人说高科技领域已经饱满,行业触到了天花板。但涂鸿川则另有一番感触:做了23年,每隔两三年就有颠覆,就像今天的AI一样令人不可思议。涂鸿川介绍,沸点资本只投高科技领域,被投企业的跨度覆盖ABC各轮次。

最近几年,AI智能硬件流行起来,很多公司争相推出不少相应的产品。那么,在智能硬件的需求中,哪些是真实需求,哪些是伪需求?涂鸿川认为,AI在制造业很普遍,主要原因是制造业生产的零件和步骤都是标准化,从AI的使用来看,顺其自然,比较好做。而C端比较分散且个体化,AI在这些领域的应用需要有大量的数据积累。涂鸿川表示,对于产业来说,AI是系统集成项目,并非引入了AI厂家马上就能应用,AI需要组合、需要配件,流程较长。

关于AI创业,涂鸿川表示,今天的AI创业者站对了赛道,3-5年之后,几乎所有的东西背后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存在。涂鸿川认为,投资对于AI创业非常重要,未来,十亿、百亿甚至千亿量级的公司将出自AI领域。

[4][0]

招商局创投VP 甘自辛

对于AI智能硬件中的真需求和伪需求问题,甘自辛认为,AI技术应用的领域刚刚启航,有很多东西可能现在看不清楚,但是真需求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是伪需求,只有需求量集中起来成本过高,或者需求付费意愿不够强烈,体验没有到那个程度的需求才可能是伪需求。

目前在工业机器人和工业级应用方面,AI获得了上千万、上亿甚至几十亿订单的应用,而消费级的机器人或者AI硬件的消费却处于冷淡状态,对此,甘自辛认为,终端消费者是不断挑剔的,当大部分终端消费者所用的技术集成产品的体验、技术的应用的成熟度还不够的时候,它组合出来的体验往往是很难达到消费者愿意为之买单的心理门槛;另一方面要更精准地聚焦需求人群。

[5][0]

信天创投合伙人张俊熹

什么选择投资产业互联网?据张俊熹所说,是基于两个基本观念,一个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可以被量化,都可以形成数据;二是宏观世界不存在真正意义的随机,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设计算法解决的。

从国内电商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在线化、数据化、人工智能化后,企业将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很多产业的这一历程还没开始,甚至可能连基本的数据在线还没有做到。“我认为刚刚开始,有很多点和位置需要我们填上,这是明确的、长期的、可以耕耘的需求点。” 张俊熹说。

哪些企业和创始人被看好呢?张俊熹表示,团队中需要有新型的产品经理,懂产业,连接现实问题和技术;需要掌握核心技术,有蛮扎实的掌握屠龙之术的技术班底,同时匹配着了解产业的市场营销和销售团队。

以下是论坛实录云网(微信:ilieyun)整理改:

刘培超:各位在座的朋友,以及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在人工智能的今天我也被赋能了,客串一下主持人。今天组织方给出的题目是AI商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反思,我们请到三位智能硬件的创始人以及知名创投的合伙人。在圆桌论坛开始之前,先请各位嘉宾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还有公司状况的介绍。

大家可能对越疆不熟悉,但是Google开发者大会有一个智能机械臂写毛笔字,是越疆第一款产品,在美国众筹起家。这两年越疆进行深层次的技术研发,打通教育、工业和商业三个领域的全技术链的机械臂技术和解决方案,市场也是在这三个领域。

邱楠:我来自狗尾草。狗尾草科技是一家机器人公司,我们开发自己的AI引擎,我们在知识图谱和认知引擎上做了大量的开发,希望能够让我们所开发的机器人拥有更强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认知用户的能力。机器人产品有两个,一是是公子小白,主要应用于智能家居,是智慧家庭生活的机器人。另外一款产品是把AI和泛娱乐结合做的产品,是针对C端,让所有年轻人感兴趣的,带有泛二次元文化的IP属性的虚拟生命,这是我们公司做的两个事情。

常琳:乐聚机器人是比较年轻的公司,2016年3月份成立。我们主要是做双足人形机器人,这次在冬奥会有咱们的机器人在现场有做展示,当时在宣传片里面有露面的,一个是京东的物流,还有一个是摩拜单车,作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展示,还有我们的机器人。

涂鸿川:大家好,我是沸点资本的涂鸿川。我1995年进入高科技的创业,第一个项目在深圳。年1月份我们刚刚完成将近2亿的人民币和美元的基金,去年我们开始就投了从奇虎360剥离出来的360安全,那是应用AI大数据改变传统行业。新零售在AI的应用还是非常不错的,简单来说我们只做高科技领域,从ABC轮都投。

甘自辛:我们是深圳本土的创投,我们是典型的C2C,主要帮助高科技领域寻找到新的创新的公司,我们欢迎的是在自己现有的产业基础上会有新的技术或者新的应用,能够使得双方都为我们提供场景来提供信息合作的方式,来有新的突破的公司。我做投资之前差不多做了7年的互联网创业,5年多的投资经历都是在这个领域。很高兴在这方面和大家做一些探讨。

张俊熹:大家下午好。我是张俊熹,来自信天创投。我们基金的定位是产业互联网的早期机构。早期是覆盖天使论到Pre A,产业互联网是社区驱动的产业升级。我们关注比较核心、比较有潜力的产业,比如金融行业、物流交通行业、零售行业,我们投资它背后的赋能者,在这里面有可能日常都用过的,都是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刘培超:第一个问题,AI智能硬件特别流行,特别在风口,很多公司推出很多产品。第一个问题,智能硬件的需求中,有哪些是真实需求,哪些是伪需求,目前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涂鸿川:其实95年,各位还没有开始用电脑。我记得95年打印出网页,有是URL网址的时候,加起来不到3页纸。我觉得今天的AI类似于那种,稍微比那时候好两三年。从那个点到后来有市值10亿美元、100亿美元是十年后的事情。现在的智能硬件,坦白说今年的智能硬件是属于非常早期的,但是有它的功能。这里面很重要的点,不纯粹是靠硬件,但是深圳有一个好处,我们看到很多智能机器人,看了之后差距并不大,应该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通过做语音的方式,我觉得这只是开端。现在更多是用户怎么互动,比如导航,每部车的速度怎么样、每部车的行驶,这都需要AI。我个人觉得现在还是处于AI的1.0、2.0的阶段。

甘自辛:我们的问题是真需求、伪需求,这个点非常难讲。我们只能说现在的需求看上去比较浅显,优秀需求沉在水下,看不出来,更多是技术的拓展和技术的进步。某种意义来讲,从我本人包括我背后的机构来讲,我们会更关注已经能够应用到应用场景中的东西。对于演进中的技术还需要不断的积累,向上突破这部分,需要保持关注。有很多东西只能判断这是渐进变化的东西,现在需求方不是非常明确,更多的是这样子看。像刚才这位前辈提到的,我们这个行当中,在AI技术应用的领域,真的是刚刚启航,有很多东西可能现在看不清楚,我觉得真需求很多。我不认为所有东西都是伪需求,只有需求量集中起来成本过高,或者需求付费意愿不够强烈,体验没有到那个程度的需求。

张俊熹:这个世界的万世万物都是可以被量化的,隐含的是背后可以形成数据。二是宏观世界不存在真正意义的随机,很多事情是可以通过设计算法解决的,这是我们顶层的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的指导下,为什么选择投资产业互联网?我们认为这是未来明确、必要的需求。当一个行业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的时候,它会释放巨大的产能。我们也是看到国内很多的早期互联网企业、电商企业,他们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形成的在线化、数据化、人工智能化以后,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反观我们中国现在的更多的产业,其实可能连第一步数据在线,就业务在线都还没有实现,这块的潜力我认为刚刚开始,有很多点和很多位置需要我们填。我认为这是明确的、长期的可以耕耘的需求点。

刘培超:对于刚从奥运会回来的乐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你可以从自身的产品来说说你的想法。

常琳:我想举两个例子,现在80%的智能硬件企业都是亏损的。它为什么亏损?如果造出来的产品是符合市场需求的,亏损的概率应该是很低的,只要它经营,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运营能力。真需求、伪需求的比例很明显。大部分智能硬件企业都说自己有技术优势,技术优势对应到产品优势上是很漫长的过程,有技术优势的企业OK,如果你真正能把技术优势变成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优势,才是真正真正市场所需要的,才能说企业能占领这块。

邱楠:目前AI发展的方向不存在真需求和伪需求,我们说AI在商业化落地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改变我们的交互方式,改变我们的交互方式之后可能会形成新的硬件平台,无论是语音还是交互的入口,带来新的流量。它会有很多新的需求产生。二是AI在商业应用场所落地,它会提升数据利用的效率。这两方面都是真实的需求,只是有的需求找不到实际应用落地的场景,有的需求技术还不够成熟,还受制于外部的条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成长。

我认为从大的方向来看,是没有所谓的真需求和伪需求。如果我们在小的产品或者功能设计的细节上面来看,可能有些从产品的逻辑上来说,它可能会是些伪需求。

刘培超:第二个话题,目前工业机器人和工业级应用过程中,AI获得了上千万、上亿甚至几十亿订单的应用,消费级的机器人或者AI硬件的消费过程中,还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还没有非常漂亮的数据。大家针对这个现象如何看待,并且在2018年到2019年会有什么样的改变?

甘自辛:终端消费者是不断挑剔的,当这个产品本身的大部分终端消费者还是用技术集成的产品,当它集成的体验、技术的应用的成熟度还不够的时候,它组合出来的体验往往是很难达到消费者原以为之买单的心理门槛的。这本身制约机器人相关的问题。环境中是进一步优化系统、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我们的集成效率。另外一方面是更精准的聚焦需求人群、画像范围更精准,把它更精准的找出来。

涂鸿川: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AI在产业和制造业,其实很普遍,主要原因是AI在行业很重要,标准化相对来说对制造业生产的零件和步骤都是标准化。AI的使用来看,顺气自然,比较好做。C端,男女从年龄阶段,它完全是非常散户,个体化。C端用户面对7、8种,语言、方言,这个东西要累计非常大的数量。我相信今天大家看到不少AI产品在台上演讲。我觉得是很不错的生意,但是面对产业的时候,我们比较担心的是,AI是系统集成项目,尤其面对产业来说,它不是一个AI,AI放进去,厂家马上拿着用。

张俊熹:现在很多AI的机器人在2C这块进展不是很顺利,有几个解释:一是任何东西都有跨越鸿沟的过程,当早期的创新品要去影响你最早的用户的时候,我们国外有几个比较有名的众筹社区,这里面看到很多很有创新性的产品。但是它往下走的时候,这个东西是走向终端用户的认知鸿沟,因为它改变终端用户的消费习惯和理解力,需要学习和适应。

邱楠:刚才说到工业机器人是落地比较好的,我认为AI为我们生活带来两个改变,交互方式的改变和数据利用效率的提升。工业机器人主要是数据利用效率的提升,目标很明确。在这个领域通过深度学习可以在数据利用效率上得到提升。

人脸识别、自动驾驶等领域都是因为数据效率的提升,所以得到快速的成长。现在最痛苦的是家用机器人,它主要是交互模式的改变。现在恰恰是交互技术上,技术的成熟度不够。我们从知识图谱的介入到各种认知技术的推理、联想、记忆等等都还不够,这是很大的难题。

前面的感知,我们哪怕对于降噪和处理,都有很多提升的地方。包括响应速度、响应时间,交互的体验感,这是纯技术层面。在技术限制的条件下,早期的电脑不可能畅销,因为有很多功能以当时的计算条线达不到。现在的交互技术达不到在家庭机器人所期望的场景,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的事情是要慢慢的等2-3年,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家庭机器人应用场景变得更多。

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要重新定义我们的使用场景,让用户对交互技术的期待有所下降。当这个交互技术的期待有所下降的时候,那有可能在某些场景上,在单一条件下,让用户觉得我的满意度达到,期望值被满足,这个可以做到。因为期望值可以被管理,也可以被涉及。

另一方面,除了交互技术,在现在作为家庭机器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现在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还没有来得及,还没有习惯从移动互联网的终端转移到机器人的终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像当年移动互联网开始流行,手机开始流行,最早互联网的服务是基于PC端,从PC端转移到移动互联网花了3-4年时间,从iPhone 1到iPhone 4,很多服务才开始转移到移动互联网上。交互机器人线性发展,不可能实现2B,从服务端有更多的服务会在家庭智能机器人或者智能音响的终端上得到实现,这是2018年整个行业的变化契机。

刘培超:很多技术还需要进步,除了管理消费者的期望值,我想硬件公司也应该更大的去加快这个速度的迭代和更新。

常琳:趋势角度,智能硬件会经历哪些过程?相当于整个互联网进程的第三阶段,第一阶段大家都知道,是PC时代,用电脑上网的时代。第二阶段是手机上网的时代。第三阶段是要进一步到互联网时代,物与物之间形成互联。在趋势上,未来物联网形成的阶段的到来,肯定就是智能硬件大普及或者说智能家居大普及。这是从趋势讲。

我们内部定义产品的时候会有几个原则,和大家分享。第一个原则是消费类端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价格,价格在消费类领域非常敏感,现在大部分智能硬件的产品由于成本问题、因为整个供应链不是特别齐全,成本下不来,价格端非常高,所以消费者接受不了。产品黏性上,产品的用处、产品使用的次数和频率,消费者使用过程中是不是变成必需品或者常用品。这两点是在一个产品在消费类领域变成爆品非常重要的因素,现在进入互联网普及的早期阶段。从产品变成爆品的因素上,我觉得一个是把终端消费者的价格大幅度降低,二是随之带来产品的黏性、体验、使用的舒适程度上也要进行提升,这两点满足之后,爆品更加好。

刘培超: 第三个问题,目前我们一直讨论AI硬件,从投资角度或者创业角度,怎么看待AI在商业化和产品化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公司整个估值非常高,资本非常活跃。但是我们刚才说到,整个消费场景还是需要一步步探索。是不是资本吹起来的泡沫?当泡沫去的时候,如果是的话,去的时候会留下什么?

张俊熹:有些技术能力的服务,掌握屠龙之术公司的创始人,他们想办法改变、改造,这里面需要有几个角色具备,一是定义新型产品经理,这个角色一定要理解这个产业存在的问题在哪里,他要懂产业。而且他是连接现实问题和现实技术所谓的产品经理。二是掌握核心技术,不虚,蛮扎实的掌握屠龙之术的技术班底,同时匹配着和这个产业比较搭的市场营销和销售能力的团队。我们观察到很多行业都需要这样的角色,尤其是这个产品经理不容易找。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是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可能会不断的被削弱,要不就是被机器取代,要不就是和机器融为一体。

甘自辛:估值是以实际成交作为结果,我觉得钱放在不同的口袋里面,它背后的想法和方式是不一样的。我相信AI从长期来看,如果我们的眼光都放在5年或者5年以上,我们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就是另外的。

常琳:人工智能要当成技术工具,而不是变成标榜自己的标签,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一样,能切入不同的场景,把它变成工具,把人工智能变得有价值。

邱楠:说到这个特别怀念以前的古典经济时期,从前的巨头都很慢,车马邮件也很慢。现在创业靠自己的经营,短时间内由于资本的原因把规模做得很大,把创业和竞争变得更加艰巨,窗口期变得更短,规模效应更明显。资本注入通过资本把规模放大,快速形成规模效应,形成壁垒和网络效应,最后形成技术和商业的胜出,这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通过短期快速形成规模化,你很难让它快速实现同样相等的收益,这个收益一定是滞后的。我们应该慢慢等一会儿。

刘培超:互联网创业的前期需要更多的创业者教给最主要的人工智能,需要更多的人过来,把前面探索的事情做完,吸引到更多的资源、政策、人才,把前期的东西做好,后面可能再进来就会有更大的平台和更高的起点来做这个事情。 整个圆桌论坛关于AI创业遇到的问题,涂总也给做一次总结,提一些您的经历和建议。

涂鸿川:今天在场地创业者,起码是站对了赛道,不是在区块链的大会,不是在Bite大会。今天看到很多好的案例,你再给它3-5年,你身边几乎所有的东西背后都有一个人工智能存在。我们看到的市场有几个,在投资方面我觉得还是非常重要,这是一个刚需,是高频,尤其你面对C的时候这是必须的。我非常艰辛下一个十亿、百亿甚至千亿的公司肯定是从AI出来,就算今天到硅谷,因为我在硅谷有很多VC投资人,大家都是觉得肯定会有的,是谁很难说。但是刚才说的泡沫,的确人傻钱多,人傻,最近有什么好的话题、热门话题,其实对创业者来说是好事,希望更多的资本是人傻钱多,对创业者有帮助。

涂鸿川:人傻钱多,投你之后两三年没有IPO,AI行业不是这样的,AI行业有点像过去做存储系统,它其实真的在做研发,前面是要先把功练好,没有练好,投资人逼创业者上擂台,那肯定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个行业是挣钱的,至于估值的东西,现在来看,我并不觉得特别贵。

本文来自猎云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ieyunwang.com/archives/43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