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通过早期教育建立孩子的科学思维?

  1. “早期教育建立孩子思维”→“有兴趣,爱琢磨,有思路,懂方法,打基础”

基于题主问题,对“科学思维”和“科学教育”这个超大话题,略转化到幼儿家长可能更关心的点上:

“我希望孩子能从小对万事万物感兴趣,愿意琢磨,能动手动脑解决问题,从小为以后学科学习和工作生活打好基础。但我家娃才幼儿园,三四五岁的娃,好像太复杂的东西也不懂。总之,家长能做啥?”

2. 直接、简单、有效的教育方法→ 探究式科学教育

为了更好讨论,这里必须对“探究式科学教育”做一下解释。尽量不长篇大论。建议还是看一下。

(1)什么是探究

请你想一想,自己了解的科学研究过程,或者是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相关经历,是否涉及下面的活动:

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或网络搜索等来了解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信息;制定调查研究计划;通过实验等活动,来获得信息和数据等结果;分析和解释信息与数据;根据获得的信息和数据,来解答问题;和他人交流结果;(可能会)在结果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从而进行新一轮的探究。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中涉及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大到科研或项目,小到日常生活,可大可小,均有应用。

举2个贴近老母亲生活的例子:

例如,给娃买买买的过程中,你一定看过各种”测评”。“哪种尿不湿性价比更高?”30种尿不湿,各种实验,最后给你个评级作为购买参考。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探究”。(如果你发现测试方法有问题,或者数据统计方法有问题,这就是探究的过程中,方法不对或过程不严谨。)

再例如,给娃报辅导班,“XXXX哪家好?”你先各种网络搜点评啊、问朋友啊,然后选了几家有品牌,口碑好的,去上体验课,最后自己综合了体验课感受、价格和优惠什么的,最后选定了一家去报名。这个过程也体现了“探究”。

(2)儿童怎么探究

儿童天生好奇、善于发现问题,“热爱探究”。先来个漫画轻松一下:

虽然是个搞笑的小漫画,但意思多少还是点到了的:

①看到地上有团东西,感觉和平时吃的东西有点像,能吃吗好吃吗?(观察、发现问题)

②我觉得能吃(提出假设/预测)

③吃吃看(进行实验)

④口感差味道差(分析数据)

⑤太难吃啦哇哇大哭(得出结论,分享结论)

⑥给妹妹吃吃看(新一轮探究)

(3)举一个5岁幼儿探究课程的例子

给大家看一个有探究式科学教育课程的幼儿园或培训机构的课程案例,也是我很喜欢举的一个例子,因为一说大人都懂,基本都带娃玩过——肥皂泡。反正我家小区里或广场上,但凡有个吹泡泡的,肯定后面追一群。

很多孩子都玩过肥皂泡,无论是家长带着吸管吹泡泡,还是挥的那种泡泡棒,还是自动的泡泡枪。探究式的“玩法”怎么搞呢? 可以发现和探索太多好玩的问题了。以下是5岁幼儿课上的部分内容(分布在总计3个小时的课时里,作为一个模块单元的内容)。

-什么样的工具可以吹出泡泡?怎么用身体制造出泡泡?

-泡泡可以是什么形状的?(大人可能觉得是圆/球形,但看到这里的大人们想一想,有扁的时候吗,有在桌面上的半球形吗,能劈成两半吗,两个泡泡连在一起时是什么样子的,一堆泡泡呢,可以大泡泡里套小泡泡吗,一个泡泡叠在另一个泡泡上面继续叠高会发生什么……)

-泡泡很容易破吗?可以放在手上吗,可以把手伸进泡泡里吗?(大人们,你觉得一戳就破对吧,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呢?)

-泡泡有颜色吗?——每个泡泡上的颜色种类都一样吗?会运动吗?有规律吗?会变化吗?……(请读者大人们想一想,从吹出,到最后破灭。关于颜色的探究,既有多个泡泡共时的共同特征总结,又有单个泡泡从开始到结束历时的变化。)

-什么液体可以制造出泡泡?——什么液体可以?水可以吗?……

具体怎么做,怎么“探究”呢?用其中一个问题,再详细举例:

关于“什么样的工具可以吹出泡泡”的问题(注意,只是“泡泡”主题下的一个小问题哦):
①提出要进行吹泡泡比赛,请幼儿想一想,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吹泡泡?

②给幼儿提供各种材料(勺子、毛根、电线、卷纸芯、吸管、塑料瓶、漏斗、网眼小篓、连环扣、滴管、垫圈、棉绳……等大概15-20种),先请幼儿基于经验挑选TA觉得能吹出泡泡的工具,并记录下来(不需写字,记录单上圈出即可。)

③幼儿用这些材料尝试吹出泡泡,并记录下来。

④教师引导讨论(例如,毛根能不能吹出泡泡?有的孩子说不能,有的孩子把毛根弯成一个圈就能吹出泡泡。然后引导孩子如何用不同的方法“摆弄”材料,来吹出泡泡。)

⑤幼儿进行新一轮的尝试,继续记录(此时他们对“什么样的材料可以吹出泡泡”的判断,已经比第二步中的预测选择,改变了很多)

⑥最后教师带领孩子总结,哪些材料可以吹出泡泡,包括哪些材料可以直接吹出泡泡,哪些材料“变一变”能吹出泡泡,最后,能吹出泡泡的材料有什么共同点———(看到这里的大人你的答案是什么?有个圈?并不是,比如我用毛根做了个方的或者星星状的或奇形怪状的,也能吹出。我用大网眼的网筛也能吹出。)

孩子们通过探究,不一定能用例如“有完整的孔隙”这样的话表达出来,但TA们对于“用什么样的东西能吹出泡泡”这个问题的认识,相对没有经历过这个探究过程的孩子,绝对是更加深刻的,完整的。有丰富探究经历的孩子,知识、方法、思维方式,是会正迁移的。

3. 家长如何通过早期教育建立孩子的科学思维→ 为孩子选择探究式科学教育的资源

可以是专业机构(需要辨别,除课程本身外,对教师的要求也比较高),也可以家长自己在生活中进行(家长下些功夫,效果不会比在幼儿园或机构上课差,甚至更好)

关键词“探究式科学教育”“探究式学习”等,选择3-6岁早期教育相关的内容,可以看一看。

如果非要说下实操原则的话:

1-家长不要焦虑,多了解些孩子发展规律,心态好一些,不要揠苗助长。(适用于很多情况……)

2-提供充分的探索机会:充足户外活动、游戏、各种物品摆弄、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不要太多的用“不可以”限制孩子。泥巴玩起来,沙子玩起来,水玩起来,各种材料玩起来。

3-家长能投入陪伴:和孩子一起玩,不需要做到老师那种专业,稍微帮他们组织一下。提出个小挑战,例如垒高。设计个小变量,例如玩具小车从不同斜坡开下来,哪个跑的远。或者引导孩子关注下他们自己可能关注不到的地方。(总之如果家长自己培养的话,多少自己也要注意提升相关积累哦)


后话:

写到这里,发现实在偏离了“简单易行”的要求,但真的到“教育”上,哪里有直接、简易、有效、药到病除,一针见效,立竿见影的东西呢…………就像有人邀你理财,说你不用花时间,不用学习方法,不用投入成本,还高收益,零风险,你敢信么?

例如上面举例的泡泡课,耐着性子看到这里的人,可能觉得还不错。但落到现实是,课的名字会适应幼儿年龄,叫“泡泡的秘密”之类看起来很幼稚的名字。上了什么,孩子也说不出一二三。家长看课堂照片,可能得到的结论是“玩了一节课的泡泡???骗我上课,退费!”遂,老师卒……

尤其是“科学思维”“科学素养”之类的,马上看不到结果、成绩的东西,搞起来尤其累。虽然探究式科学教育从引入到实践已经十几年了,但搞起来“麻烦”,对老师要求也高(知识与能力、组织、引导、个体观察、发展评价等)。再托高考指挥棒的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人重视。外加有些机构课程草草,老师了了,也没增加什么好影响。

总之!科学素养很重要,科学教育有好处,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家长们加油!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大泡泡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

此问题还有 37 个回答,查看全部。
延伸阅读:
什么样的业余爱好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要求简易,可行)?

你觉得好的家庭教育是否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