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能拿奥奖吗?不重要!

10月17日,2020年奥斯卡奖正式公布“最佳动画长片”初选名单,本届有32部报名进入初选,两部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白蛇:缘起》入选。

在10月初,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在奥斯卡金像奖官方网站发文,就公布了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原“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93部报名电影名单。在93部影片中,《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就已确定“代表中国内地竞争该奖项”。

几乎每年公布冲奥影片,总能在国内引起不小的讨论,今年也不例外。除了表示支持的观众,这次围绕《哪吒》冲奥的讨论主要可以分成两块:一是是否因为选择《哪吒》导致其他同样优秀的电影失去了亮相国际舞台的机会;二是奥斯卡的评审们能否接受这部电影。

其实,这些疑问本质上指向的都是奥斯卡奖的评选制度。

一方面,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只允许每个国家选送一部电影,很多时候选片部门也很为难;另一方面,由于这个奖项的初选(即入围名单的选择)是由少数评委决定的,加之文化差异的存在,这个小评审团会青睐一部中国影片的可能性确实不大。

如果再进一步细究奥斯卡的规则,你就会理解为什么说“《哪吒》能不能拿奖”这个问题真的不重要。当然,如果你硬要挑申奥选委的刺,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选《哪吒》是有理由的

依据惯例,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每年都会邀请每个国家选派一部电影来参加最佳外语片的竞赛。在中国,承担起选片任务的就是国家电影局。

这也决定了每年参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的中国电影的样貌。一般来说,选片的流程和规则都是完全保密的,这种做法在其他国家也都并不罕见。回看新千年以来中国选送的19部电影,会发现它们在题材上主要呈现出几个特征:

1.有明显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古装题材,比如《英雄》和《无极》;

2.能代表中国历史进程重大事件/人物的历史题材,比如《梅兰芳》和《唐山大地震》;

3.以及能展现当代中国人生活的现代题材,比如《搜索》和《夜莺》。

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是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华语电影
2000年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是唯一一部获得奥斯卡奖的华语电影

从中也能看出明显的政策导向。比如2008年的《筑梦2008》,明显就是从当年为数不多的几部奥运题材电影中选出的;2014年的《夜莺》和2015年被奥斯卡拒绝的《狼图腾》,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展现中国和法国2010年签署《中法电影合拍协议》的成果;2016年《大唐玄奘》的选送也是配合了“一带一路”。

《哪吒》的当选则占尽了题材和政策的优势。

首先《哪吒》以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为基础、把中国传统神话人物哪吒和东海龙王之子敖丙作为主角的安排就不用多说了。国家电影局曾在今年8月23日召开《哪吒》电影研讨会,形成的一致观点就是:《哪吒》实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重塑,符合当代社会和年轻观众的需求。

按照当时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尹鸿的说法,“《哪吒》所体现的成长主题是跟今天我们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实际状况相联系的,正因为这一点,它让一个传统的英雄有了和当代观众对话的可能性。”

政策上,国家也在一直支持国产动画的发展,比如每年都会对优秀国产动画电影提供电影精品专项资金补贴,2017年还启动了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画电影创作工程,同样也会选派优秀动画电影创作者出国交流等等。

可能有人会说,《流浪地球》在这两方面也有优势。如果是在往年,《流浪地球》代表中国冲奥是完全有资格的,但今年它恰好遇到了《哪吒》。

直观上看,《哪吒》比《流浪地球》强就强在了票房:今年8月31日,《哪吒》在上映第37天时票房超越《流浪地球》(后者最终票房为46.54亿),位列中国影史票房亚军,仅次于2017年56.83亿票房的《战狼2》,同时也成为全球非美国好莱坞制作的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而且《哪吒》现在仍在映,密钥将延期至10月26日。

其实,奥斯卡奖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关注也反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力量倒转。1947年最初设立的外语片奖项(当时还叫“奥斯卡荣誉奖”)目的是为了提高奥斯卡的国际影响力,直到1956年,最佳外语片才正式成为竞赛单元,往后逐渐被认为是对电影出品国的一种奖励,受到追捧。

在这样的印象下,中国观众会如此关注奥斯卡奖也就不难理解了。换句话说,每年最关心选择哪部电影冲奥的,一定是中国观众(毕竟如果不是到提名阶段,外国观众可能根本都不知道有这部电影),所以申奥选委选择电影时势必也会将观众作为考虑因素——《哪吒》能当选,完全有理由。

奥斯卡也不完美

有个段子是这么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入围规则是筛选掉好电影的有效措施。

长久以来,关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评选规则的争议一直没停过。诸如每个国家只允许选送一部电影,电影主创国籍、对白语言等等限制都是人们时常诟病的话题,因为规则的限制导致好的影片无法参选也是常有的事。

“每个国家只许选送一部电影”的规则之所以备受争议,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一些多产的国家(如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所制作的电影,也许足以获得数个提名,但却受限于规则最多仅能获得一项提名。比如2008年因为法国提交了索尼公司的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参赛,另一部曾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导演奖的电影《潜水钟与蝴蝶》就不得不牺牲掉参选资格。

2008年法国选送的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最终并未进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但却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
2008年法国选送的动画电影《我在伊朗长大》最终并未进入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但却提名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片奖

不过也有支持者认为这种制度能保护较小国家的电影(像近年被提名的格鲁吉亚、尼泊尔和南非等国),让他们的电影被更多人看见,得以和电影多产的国家相庭抗争。

除此之外,许多评论家对奥斯卡不满的源头还有:每部电影都必须和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联系起来,即对主创人员国籍比例进行限制。今年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评奖细则中,关于主创国籍的相关表述只有这一句:

这样的表述其实并不明晰。实际上,一直以来奥斯卡奖在规则中都没有明文规定该如何判断主创比例是否合规,比如哪些岗位算主创,超出什么比例不可以,最终都需要靠主办方灵活裁定。

这也使得往届出现了许多已经提交报名的影片后来又被拒绝的例子。很多人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2015年的《狼图腾》,当时学院给出的原因就是电影制作中法国方参与过多,最后换成了难以服众的《滚蛋吧!肿瘤君》;2007年李安导演的《色,戒》在代表中国台湾参选时,也因为剧组成员大多并非来自中国台湾而丧失了参选资格。

受到限制的还有电影中对白使用的语言:

比如2002年杨紫琼监制、鲍德熹导演的《天脉传奇》,2008年SPC公司的《乐队来访》,就都因为片中出现了太多的英语对白,不符合奥斯卡外语片规定而被取消资格。

奥斯卡外语片不论是对主创国籍,还是对对白语言的规定,其实都有过时的倾向。因为在各国电影产业联系日益紧密的当下,已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合拍片,电影业的跨国界合作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如何界定合拍片主创的国籍只会越来越难。

可能学院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在今年做出了将“最佳外语片奖(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改名为“最佳国际影片奖(Academy Award for Best International Feature Film)”的决定。

学院方的理由是,“foreign(外国的)”这个说法在如今全球电影业中已经过时了,“我们相信国际电影长片的说法更能代表这个类目,宣传积极和包容的电影观念、全球性的电影艺术”。但尽管如此,规则方面仍没有进行太大改变。

此外,最佳国际影片奖还有一些评选规则也可能会越来越跟不上形势。比如对于电影放映格式的规定: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评奖细则中关于投票流程的表述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评奖细则中关于投票流程的表述

也就是说,流媒体电影依然不具备参评最佳国际影片奖的资格。尽管现在矛盾还没显现,但在其他奥斯卡奖项已经开始逐渐拥抱Netflix等流媒体的情况下,最佳国际影片奖会放开对流媒体的限制也是迟早的事。

所以说,奥斯卡奖并不完美,我们对待奖项的态度不妨更轻松一点。

预测:得奖是小概率事件

等着看《哪吒》提名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基本上可以先洗洗睡了。

最佳国际影片是奥斯卡最特别的一个竞赛单元。它的评选流程和普选的其他奖项有很大不同,一般而言,奥斯卡奖项是由职业委员会(如演员委员会、导演委员会)投票选出入围名单,最终再由全体会员投票选出得奖者;但外语片则是另成立评选委员会,由较少的评审委员选出入围名单,再由参与外语片放映活动的会员们来选出得奖影片

提名以前的评选有点像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小评审团制。

一部外语片的冲奥路径是这样的:报名=>入围(选10部)=>提名(选5部)=>获奖。张艺谋有一次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的描述很形象,“(得奥斯卡奖)只有一种可能,就是你拍完了觉得不错,然后运气很好,你被推荐了,然后你运气更好,九进五,你进了名单,运气再好,你才能拿,你这是要连中三元啊。”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评奖细则中关于投票流程的表述
第92届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评奖细则中关于投票流程的表述

2015年最佳外语片奖的评选规则曾有过一次大调整。在此之前,最佳外语片的提名与终投均由小评审团制选出,2015年开始,学院将提名后的终选权范围扩大,即所有学院评委均有权利对提名后的外语片进行最终投票。也就是说,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出来之后,也会像其他奖项一样进入到普选阶段

可想而知,一个由更多人参与评选的奖项,比小评审团选出来的奖项,结果更好预测。这样就使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结果更贴近美国人的口味,也更“政治正确”。

这样的形势下,《哪吒》大概率会因为不合评审的口味而出局。因为一方面,《哪吒》有很深的中国烙印;另一方面,它的竞争者也都很强,比如有很受奥斯卡评审们欢迎的阿莫多瓦(今年他导演的《痛苦与荣耀》已经是他第三次代表西班牙角逐奥斯卡外语片奖项),还有今年在戛纳电影节表现亮眼的奉俊昊等等(要知道奥斯卡评审们也都是“认人”的)。

第92届奥斯卡奖将于2019年12月16日公布10部入围国际影片,2020年1月13日公布最终提名,当地时间2020年2月9日将在洛杉矶杜比剧院举行最终颁奖礼。当然,参赛的也有不少好片,继续期待一下吧。

(除截图外,文中图片均源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