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一共打了多少颗?我们到底用没用上北斗?

2019年9月23日凌晨5时1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7、48颗北斗导航卫星,北斗组网又迈出坚实一步。

这里说的是第47、48颗北斗,但是如果算上2000年前后发射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我国前后一共发射了52颗北斗卫星。

每一次发射北斗的火箭箭体上,除了印有五星红旗外,还印有北斗系统的logo图标。logo采用圆形构型,象征“圆满”,与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而深蓝色太空和浅蓝色地球代表了航天事业。图标中的北斗七星和司南相互辉映,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又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育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图中网络化地球和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

我们都知道,GPS系统由21颗工作卫星和3颗备份星组成,而我们现在都已经发射了这么多颗北斗导航卫星,为什么还要接着打?首先,每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都是有寿命的,一般的卫星寿命在10年左右,有的更短,有2到3年的。从北斗发射一览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最先发射升空的北斗已经是接近20年前,早已过了有效寿命,所以得经常补网。

其次,我们讲北斗服务全球,主要是北斗三号系统,需要30多颗卫星组成,而北斗三号首颗星,是在2017年11月5号发射的。这么算来,我们离全球组网的35颗星,还有不小的差距,需要在未来几年里不断发射才行。

我们到底用没用上北斗?说到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说,我手机每次打开导航,用的都是GPS,北斗怕是没用上。其实不然。

想要测试自己的手机是否支持北斗定位,需要先下载一个测试工具,如“GPS状态”、“北斗伴”、“AndroiTS GPSTest Pro”等等,以AndroiTS GPS Test Pro为例:找个户外开阔的地方,打开手机的“位置服务”,然后运行AndroiTS GPS Test Pro软件。局座张召忠曾做过一个测试,结果是满屏都是北斗。

除了我们手机导航在默默用北斗外,由于北斗有GPS没有的短报文功能,北斗还广泛默默应用于野生动物保护、渔业、交通运输等领域。前不久,我去重庆出差,在去机场酒店的巴士上,就装有北斗的终端。这个终端,可以详细定位车辆的运行状况,监测司机有无疲劳驾驶、超速行驶,如果有这样的行为,终端就会对司机进行提醒,并发回车辆运营管理总部,如果继续超速或疲劳驾驶,总部则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司机进行处罚。保护野外生物道理也是一样,可以通过芯片来掌握种族群体和迁移方向等等。

只是目前受制于地面应用配套跟不上,北斗应用价值还没有达到百分百,任重道远。

发射了这么多北斗,都是从哪里发射?目前,所有的北斗都是用长征三号甲系列(含甲乙丙三基本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发射成功率达到100%。

百分百成功的背后,并非一帆风顺。就拿这次来说,通稿里有这么一段:“据悉,此次发射任务原定发射“窗口”因天气原因不宜实施,为不影响整个组网计划进程,北斗工程指挥部迅速调整工期,转换状态,决策提前一个窗口实施发射。”可见,百分百并不容易。除了这次的调整,印象深刻甚至惊险万分的北斗发射至少还有这么几次。

一次是2003年5月24日。发射前3小时,发射场突降暴雨,火箭控制系统发生漏电。这个时候,打还是不打,就是摆在发射场系统面前的一道选择难题。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主任毛万标,曾在《开讲啦》里回忆过这个难忘的场景,他说: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站出来,我站出来了。现场最高指挥长最后问我:“小伙子,你敢不敢立军令状?”那一刻真的有一股豪气从我心中涌起来,我就拍着胸脯斩钉截铁地说:“敢!”测试的结果非常顺利,火箭飞行正常,准确地将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一次是2007年4月14日的发射。2007年4月17号是北斗所申报的频率资源的最后期限,为了争夺这个频率,各个部门大力配合,在4月14号的时候,一枚火箭已经成功在发射中心准备进行发射了。凌晨4点07分,火箭有一个连接器没有按照规定脱落,如果三分钟内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对火箭、卫星甚至发射场都会是灭顶之灾。

“北斗女神”徐颖在《来自星星的灯塔》的演讲里讲到:当时的发射指挥员在一分钟之内下了7道指令,4点07发现的问题,4点11分的时候,火箭带着我们北斗试验星成功升空。在申请的频率资源失效前24个小时内,中国正式启用了北斗申报的频率资源,就此拉开了北斗全球系统建设的帷幕。值得一提的是,我在翻看这次发射记录时看到,担任这次发射任务01指挥员的叫唐功建。资料显示,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执行长征五号首飞任务时,他是文昌发测站站长。

长征五号首飞,惊心动魄,一波三折,最终成功,01指挥员胡旭东被网友誉为“最美01”,事后胡旭东在一次回忆里说到,当时他身边就坐着唐功建,唐经历的大风浪更多,看着唐,他心里就有一种信念:长五必成!

这就是航天人的一种精神传承。

还有一次,是2011年7月27日。当天5点30分已经到了发射窗口时间,但场区的雨越下越大,并伴有强雷电,任务指挥部要求气象部门给出最后会商结果。

西昌发射场气象系统高级工程师江晓华回忆,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详细的分析,我们向指挥部报告:未来10分钟内场区上空无雷暴,满足发射最低气象条件。最终,火箭在两次雷电间隙成功发射升空。

这次任务,作为观众我也在现场,每次回忆,仍是荡气回肠,惊叹不已。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路走来,一路辉煌,一路艰辛。

期待未来北斗路上,多辉煌,少艰辛。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张文军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我们的太空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