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 5 年、访谈 700 多人,美国小镇的人们都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小镇美国:现代生活的另一种启示》


内容简介

在美国,超过 3000 万人居住在偏远小镇。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原本可以去城里生活,赚更多的钱,享受更便捷的生活,得到更广泛的教育机会和更全面的医疗保健。但他们依然选择了小镇。

历时 5 年,访谈 700 多人,覆盖 43 个州的数百个小镇,综合 30 年人口数据,伍斯诺全面考察小镇的日常生活、社区领导、宗教信仰、种族和移民问题、道德和经济的衰退、子女教育等问题,用生动的故事与精准的数据,展现小镇生活的愉快与艰难以及小镇居民内心的希望与恐惧,为美国小镇描绘出一张细致且真实的全景图,既展示了小镇脆弱的一面,也探讨了现代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作者简介

罗伯特·伍斯诺(Robert Wuthnow),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和社会学系主任,宗教研究中心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著述丰硕且关注社会问题,享有崇高知名度。作品有《小镇美国》、《被遗忘之地:美国农村的衰落与愤怒》(The Left Behind: Decline and Rage in Rural America)、《粗野的国家》(Rough Country)、《同情的行为》(Acts of Compassion)等。其中,《同情的行为》曾获普利策奖提名。

书籍摘录

第 1 章 导论(节选)

我的这项研究主要采取对小镇的现有居民进行半结构化定性深度访谈的方式来完成。来自 43 个州、300 座小镇的 700 多位居民接受了访谈,包括社区领袖,例如市长、镇上的行政管理人员、教育局长、企业主和牧师等。他们对于社区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等非常清楚,在讲解个人体会的同时,能够让我们对于小镇各类事件有个总体的认识。我们也采访了许多普通的小镇居民—农民、工人、教师、经理、家庭主妇、退休人士等等—他们中有的人一生都生活在小镇上,有的人则刚刚搬到小镇或者搬到小镇来有一段时间了。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视角,让我们深切理解了小镇居民的生活状态,知晓他们融入小镇社区的各种方式。出于数据对比的目的,我们也选择了一些居住在特定城市和郊区的人们进行访谈。此外,还有一些数据来自全国范围内的调查,评估了人们对社会、道德、宗教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从统计的数字上可以看出小镇数量、人口变化、职业种类、收入情况、教育水平、种族结构和年龄情况。

据美国人口普查局预计,全美国大约有 19000 个建制居民点——这一数字在过去的 50 年里有所上升。其中,有 18000 多个建制居民点——占总建制居民点的 93% ——的人口不足 25000 人。按这个标准测算,大约有 5300 万美国人生活在小镇上。但是,其中大约 20% 的建制居民点处在“城市边缘”,按照美国人口普查局的定义,这是一个连续的紧密相连的地区,总人口一般超过 50000 人。排除了这些地方,就剩下 14000 多座人口不足 25000 人、也算不上市区的小镇,就是这些地方居住着大约 3000 万美国人。

采访中,我们邀请小镇居民用他们自己的语言畅谈他们为何又是如何来到目前的居住地,他们的日常生活如何,以何种职业谋生,有着什么样的希望与祈盼,以及如何评价自己的生活。居民们描述了所生活的社区、当地的氛围,讲述了他们对小镇的爱与不爱,也谈到了他们与邻居们如何经营生计。他们还谈论了当地的政治问题、社区所面临的挑战和创新以及社会道德等问题。小镇领导、牧师、志愿组织领导者以及当地官员在采访中就信仰、价值观和生活在小镇的意义等都补充了自己的看法。

下一章描绘了一幅小镇居民的原始图景,重点考察构建小型社区的社会阶层的多样性。处在最上端的是一小群绅士名流,在大多数小镇上,这些人通常都是富有的地主、成功的企业主、一些高端专业人士,例如医生、律师等。其次是庞大的服务阶层,他们通常接受过大学教育。这个阶层规模在不断扩大,原因有二,一是大多数城镇里的人们有对学校教育的持续需求,二是越来越多对医疗、商业以及政府各部门所提供的服务的需求。还有一个庞大的阶层由劳动者组成,他们通常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从事制造业或建筑业,或者做办公室助理和农业劳动者。小镇上还有一大群退休或处于半退休状态的养老金申领者,他们通过社会保障、退休计划和兼职来获得生活保障。小镇上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之大几乎可与城市中的社会阶层差异比肩,可是,为什么小镇居民依然坚定地认为小镇上每个人都一样?第2 章探究了小镇居民所描述的不同社会阶层的特征,讨论了小镇居民想要模糊这些差异的期望。

接下来两个章节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小镇居民是以何种方式建构小镇的意义,并通过这种方式加强自身对小镇以及对彼此的忠诚度。人们通常认为,吸引着小镇居民的是邻里之间彼此相识和熟悉的生活环境,来自他们自身的一些证据表明,需要更多地关注这些吸引力背后真正的意义何在。第3 章探究的是,当小镇居民表示小镇给了他们慢节奏的生活,或是更具真实性的抚养孩子的空间,他们意欲何指。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出小镇居民完全明白生活在小镇的劣势,并采取了多种补偿措施,例如组织文化活动、经常去城市里走一走等等。在这章的末尾,小镇居民谈到了小镇的变化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对于许多人来说,最大的变化就是新移民的到来以及新的种族多样性。而在有些小镇,人口流失、公共服务减少、生活水平降低则是最主要的问题。要想理解为什么小镇居民会认为他们的小镇正在消亡或是大不如前,或者要想明白为什么小镇居民会否认小镇的变化,仅仅依靠人口统计数字是不够的。这一章还展示了一些特别的事件,被居民们与小镇的衰落联系在一起,以及他们如何看待人们的逃离和小镇的损失。

第 4 章进一步细致地探讨了小镇居民心中社区精神最重要的来源。虽然人们普遍认为小镇积极鼓励群体参与,然而,却很少有人对小镇各类活动如返乡周末、体育比赛、社区节日所体现的社区精神的含义或来源做过研究。这一章还会讨论小镇居民是如何讲述社区的善举与礼仪,如何反思那些共同战胜个人或集体悲剧的特殊场合。社区精神的关键在于一种认知—镇上相熟之人皆为友善之邻。这种友善是如何通过一声问候或是街边驻足小谈而体现的,依然是需要探寻的问题。但是,邻里友好已经习惯成自然到何种程度,对于初到小镇生活的人来说仍然很难把握。因此,在适应当地生活方面,他们最具发言权。这一章结尾处,讨论了小镇居民讲的许多关于小镇生活相对自由、开放、亲近自然的故事,以此来对抗城市人对他们固有的负面印象。


第 5 章把视角从小镇居民对社区的看法转移到他们如何看待自身生活上面。在这一章里,人们可以看到小镇构建了一种“青蛙池塘”的身份认同,小镇居民据此找到了其选择小镇生活的理由—生活在小镇的决定是限制了职业的发展,还是扩大了就业的机会?是感到后悔,还是依然满足于自己的决定?居民们的确描述了小镇上的多种成长方式,或者选择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小镇究竟如何限制了他们获取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报酬。同样重要的是,小镇居民对这些限制如何加以解释。提到最多的是个人的交际网络、家庭的忠诚度以及缺乏进入高等学府学习的适当指导。除此之外,他们还重点谈到希望能够平衡与家人相处和与朋友相聚的时间,或是能够在小镇寻找到真正属于自己和孩子的生活。尽管小镇居民普遍都谈到了生活之地的选择问题,但是相当多的人承认由于无法预见且难以控制的环境和事件,他们只能随遇而安。通常,女性和男性对这些选择和环境的描述是完全不同的,在女性看来,既然机遇已逝,最重要的就是要扮演好妻子和母亲的角色,作为替代而得到满足。耕种的传统也对小镇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尽管在过去的两代人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大幅下降,但是从小在农场里长大或是期盼有一天从父母或祖父母手里接管农场的影响依然如故。

接下来两章会把重点转向小镇领导者和各类组织,他们在帮助小镇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第 6 章讨论的是一些正式和非正式的领导者,包括本地公共官员和志愿组织的领导者。你可以看出小镇居民对于领导者的尊重,领导者又是如何利用这份尊重来履行他们的职责。领导者谈到了他们为什么要承担这份公民责任,个中的艰辛和满足,他们还谈到了这些活动如何帮助自己赢得大地方的公职。有时候,人们会觉得小镇没什么有趣的文化设施,但是文化领袖依然很重要,对于居民理解小镇历史和身份地位方面的作用尤其明显。小镇真切地期望能够吸引更多人口和工作机会,留住当地的学校和商业。有此经验的小镇领导者则拒绝改变,认为更小规模、更实际的项目才更适合小镇。然而,从小镇领导者对于新技术、电子通讯、可持续能源项目的描述,以及灾后重建的行动来看,小镇是社会创新的实验室。

第 7 章主要探讨宗教团体在小镇发挥的作用。小镇居民对宗教活动的参与度在某种程度上比人口更多的地区高,但是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差异。在小镇居民的意识中,宗教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种认识更多是源于宗教建筑的存在以及宗教团体组织了许多公众可以参与的活动,而与信仰和实践的统计标准并无太大的关系。宗教团体在社区关爱行动的集体行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宣教之旅、人道主义救援等一系列方式将小镇与外面的世界日益联系起来。在人口不断减少的小镇,宗教团体也在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以满足信徒的需求和利益,这包括聚集会众、共享牧师、教堂合并或者关闭等等。

接下来的两章将重点探讨小镇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第 8 章讲述的是道德的衰败与人口数量的降低和工作机会的减少如何相互作用。小镇居民提到最多的道德问题就是堕胎、同性恋和学校教育,例如,一方面学校在教授人类进化论,一方面又在讲述《摩西十诫》和圣经创世故事。尽管小镇居民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看法不一,但在公众话语中保守一方的观点更为普遍,体现出来的措辞风格更容易让人感受到这是多数人的观点,而非个人意见。

第 9 章阐述了小镇居民对大政府的各种不满,例如,担心官僚体制的庞大规模、担心政府无法适应人人相熟的小镇特殊规定和习惯、担心政府对小镇居民的需求无动于衷却对城市的各种问题倍加关心。在社会福利方面对小镇人民的偏见更加剧了人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相对于小镇居民对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认知,对当地政府的态度要更加宽厚,但冲突总是不可避免的。平均来说,较之民主党的候选人,小镇居民只是稍稍地倾向于共和党的候选人,但是在许多小镇共和党居于主流。本章讨论了共和党受欢迎的原因,并在这一章的结尾处探讨了小镇目前存在草根民粹主义运动的可能性。

第 10 章深入剖析了小镇生活的另一方面,它带给人们的焦虑远远胜过采访中所谈到的其他问题:对下一代而言,小镇可能—或者没有可能—给予的未来。正如小镇居民所见,在小镇上长大的年轻人都应当进入大学,以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但是,各种原因以及这些原因背后人们的种种担忧远比宽泛的调查和人口普查数据结果复杂得多。尽管在小镇居民—比如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看来,高等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他们也承认小镇文化的某些方面阻碍了年轻人为接受大学教育做出合理规划,例如,早婚会给年轻人带来压力,缺乏自信也是致命的硬伤。小镇居民在给年轻人的未来提出建议时很看重目标,多样化的选择也体现在其中。采访中很有趣的一点是,他们都会强调,不论生活在何处,都要将小镇的价值观发扬光大—对于那些依旧生活在小镇上的人来说,也需要给自己留有选择的余地。


在最后一章里,我把观察到的构成小镇居民社群意识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总结性的思考。我利用了苏珊·凯勒(Suzanne Keller)对社区生活的人种志研究成果,她认为社区由 10 个关键部分组成,包括社会资本专业的学生感兴趣的社会关系的有形部分,尤其是社会网络、分享与合作,同时也强调地域、管理方式、领导力、习俗、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指导准则。

贯穿所有这些主题的是一个总体的观点, 对此我会反复谈到。小镇社区的意义似乎已经变成一种常识,用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的话说就是,小镇的意义“就这么直白地显现在我们眼前,不需要看也能够明白”。做研究的时候,我不止一次有这种体会,尤其是专门研究社区的学者问我为什么要研究小镇的社区意义时,也提醒了我这一点。“每个人都知道小镇上有社区。”他说。没错,但这不是更凸显了探寻社区意义的重要性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把其意义分解成几个容易理解的部分,也不是创建各种类型来给复杂的小镇文化分类,而是要分析“生活在小镇上”这种反射性自我意识如何体现在小镇居民对他们生活特点的描述中。从这个角度看,社区不仅仅是居住之所,或是社交网络,更是世界观的构成部分。作为社区的一部分——生活在小镇上——意味着社区就像种族、性别、职业、国籍或居民身份一样都是自我认同的组成部分。

在研究小镇居民习以为常的自我认知时,我们发现这种认知塑造了他们对于定义和区分社会阶层的差异性的理解。作为社群的一员,他们得以看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关系,并消除这种差异。社群意识进一步改变了不同生活体验和价值观的意义,诸如生活的节奏、距离、娱乐活动、真实性、孩子、邻里关系等等都可以通过生活在小地方这样的镜头得到感知。同样,这也影响着处于“青蛙池塘”的人们如何解读职业选择和金钱的意义,人们的道德情操、宗教情感和政治情绪都被灌注了特殊的心理效价。

本书的观点无意指出小镇居民的人生观与城市和市郊的居民有着根本的不同。正如许多学者所说,我们有理由相信,电视、广告、放松身心的旅行与交流、地理上的流动性甚至标准化的食品加工——麦当劳化(McDonadization)——都推动建立了一个包括城市、郊区、小镇以及乡村在内的共通文化。关键之处在于,不同的社区具有特定的含义,造成这种特殊性的因素不仅包括社区的规模,也包括人们所生活的地点。要想了解社区就必须了解它对生活于此的人们的意义何在,就好比你需要理解母亲的意义。也许社区是普遍存在的,但是社区的意义却因人而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差异性才产生了价值。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通过描述日常的生活经验来定义自己。对于大多数小镇居民来说,社区显著地、深刻地被编构于他们的描述中。在小型社区里,直觉与情感、个人故事与小镇传说、日常街边闲谈和年度节庆与小镇居民的家族历史、邻里关系相互交织,汇聚、融合而成一股难以名状的强大的联结纽带。

题图为电影《城中大盗》剧照,来自:豆瓣


我们还有另一个应用,会在上面更新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怪 下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