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剧的日本建筑情缘:说说电影里的“真和式”与“假唐风”

近几年以来,多部热播的唐代剧陆续走进观众视野,但里面诸多的日式建筑细节也激起了不少观众的吐槽。究竟真相如何?本期专栏再次邀请了东大院的许碧宇小哥哥,为我们揭晓答案。

“日本将唐代保存得太好“?说说电影建筑布景的“真和式”与“假唐风”。

故事要从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的说起。

一、《刺客聂影娘》

《聂隐娘》是一部很美的电影

《聂隐娘》的故事取材于唐代的短篇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晚唐,内地上映后,随即引发了大家激烈的讨论。一边是普通观众口中的“烂片,看不懂”,一边是影评人的盛赞+拿到手软的各大电影节奖项。而真正让古建爱好者参与这场大讨论的,是下图里所代表的一类观点:

影评人口中的日本寺庙足以“让唐人子孙汗颜”

原来影片在拍摄时,剧组跑到日本取了许多古建作为外景。紧接着片方在宣发时也在一直强调:“为了还原大唐,特地到日本取景”,再加上不了解中日两国建筑历史的影评人对日本古建不恰当得吹捧,使得不少古建的爱好者和专家纷纷开始反击。

《聂隐娘》部分日本外景地

“日本完好的保留了中国唐代的文化”,这个论调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一些历史爱好者戏谑称之为“文化电冰箱”,就是用来调侃把日本当成唐代文化保留地的观点。(类似的说法还有“韩国是明朝文化的电冰箱”)

日本真是唐文化的电冰箱?

而具体到古建筑上,中日两国差别其实很大,并且中国留存下来的早期古建筑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不比日本差。在这种情况下,影评人暗含“日本古建高于中国古建”的说法,自然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明明都很美,没必要捧一踩一(左:日本法隆寺 右:中国佛光寺)

日本的早期木建筑的发展和中国关系密切。在飞鸟时代(同时期为中国的隋朝),日本开始受到自朝鲜半岛传来的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并于7世纪开始派遣唐使学习中国文化。接着又经历了一段本土化的时期,在镰仓时代(相当于中国宋元时期)再次受到南宋建筑风格的影响。在这段时期内,日本木构建筑学习并中国结合本国的特点,在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我们大致按时间顺序,可以把这时期日本建筑分为以下几种样式:

1、飞鸟样(中国南朝建筑影响)
2、白凤样、天平样、和样(中国唐朝建筑影响)
3、大佛样、禅宗样(又称“唐样”)(中国南宋建筑影响)

详见下图:

古代日本与中国的建筑文化交流

所以,在大致了解了两国建筑的渊源后,可以说真正和唐代关系密切的是“白凤样”“太平样”以及略晚出现的“和样”的日本建筑,而《聂隐娘》的主要外景地圆教寺、大觉寺、海龙王寺等几个寺庙,都不是上述建筑风格代表作。

此外,因为日本气候比中国内陆更加湿暖,所以干阑式建筑的传统得以延续下来,渐渐与中国高台基式建筑的发展路径开始分化。在建筑形象、特别是建筑下部及地面的处理上,两者也就产生了区别。

左图是中国南方和日本原始社会时期干阑式建筑的复原模型,建筑地面抬高以隔绝地表的湿气。右图是中国汉代的明器,已经出现了高出地面的夯土台基。
在后世的建筑中,日本(左图)保留了地面架空抬高的样式,而中国(右图)朝着夯土台基的方向继续发展

再加之中国对日本的建造文化影响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在日本出现了很多本土特有的做法。这些做法,有的在中国更早的时代曾经出现过,有的则是完完全全日本化的。总而言之,很多日本木建筑的细部做法在中国唐代建筑中几乎没有。

来看下这几张张《聂隐娘》剧照。乍看之下,古韵十足。可古韵≠唐风。

《刺客聂影娘》剧照

实际上这些场景里建筑的细部做法,包括齐头昂、角部平行椽、格子窗、长押、寻杖(栏杆最上面一根横木)上翘的绞角出头等等,都不是中国唐代建筑的典型做法

我们再用下面几张图,来进一步做个对比:

左图-日本:齐头昂(昂是斗拱中的斜向构件,日式齐头昂端头被垂直截断)右图-中国唐代:批竹昂(昂端头是斜切的形式)
左图-日本:平行椽(椽子是用来承托屋面的构件,日式椽在角部平行布置)右图-中国唐代:摔网椽(角部椽子角度随屋面形状不断变化)
左图-日本:长押(柱间的横向构件,安装时将柱内外箍住,不被柱打断)右图-中国唐代:阑额(柱间横向构件,居中安装在柱头处,被柱打断)
左图-日本:格子窗(格子窗在中国宋代建筑中比较多见)右图-中国唐代:直棂窗(这才是中国唐代最常见的窗形式)

所以,“中国唐代在日本”的说法,至少在古建筑层面是站不住脚的。至于为什么《聂隐娘》要跑到日本取景,大概是因为日本古建群内的园林景观,确实比主要遗存在中国北方的真正的唐代古建茂密精致的多,更符合创作者对于整体风格的期望。再者,取景的几处寺庙周边,没有高楼这类的破坏环境风貌的构筑物,剧组可以省去很多后期制作的精力。

接着我们来看看国产电影“唐仿日重灾区”的一个典型: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

二、徐克版《狄仁杰》系列

海报背景里出现了大阪天守阁(天守阁的始建年代大约在中国明朝)

《狄仁杰》到目前为止拍了三部,故事都发生在盛唐时期的东都洛阳,大量的外景在国内的影视城拍摄完成。

《狄仁杰》团队在视觉奇观的营造上进行了许多大胆突破和尝试,获得了不少业内奖项的认可,但该系列电影的服饰、妆发以及布景中“拿来主义”和“日化”的问题,却一直是大家吐槽的焦点。

剧照里武则天和唐高宗的日式服装
场景概念图中的日式鸟居和钟楼

到了第三部《四大天王》,艺术指导换成了日本人赤冢佳仁,狄仁杰办公的“大理寺”也就彻底变成了日式建筑。这可能也不全是艺术指导的锅,跟国内影视基地的建设也脱不了关系。

《四大天王》中大理寺场景剧照

这个场景里出现了“仿唐”布景中最容易出现“唐破风”。“唐破风”就是上图正中那个突出建筑主体、有曲线屋顶的结构。

日本东大寺的唐破风(左)中国隆兴寺摩尼殿的抱厦(右)

“唐破风”“抱厦”都是在主体建筑外向前伸出的建筑结构,但在形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这个我们很直观的就能感受到。“唐破风”的装饰性很强,在日本古建中十分常见。但在中国还没有发现留存的建筑实例,只是在少数的唐宋时期的古画中可以看到类似的结构。所以“唐破风”也被当做是一种日本建筑标志性的形象,出现在中国唐代的布景中确实有点违和。可唐破风真的很好看,也难怪会有那么多国内的仿唐建筑都想来“破”一下。

这个场景里还有一处装饰,也是各类仿唐布景经常从日本拿过来直接安上的典型:就是屋脊端部的一对儿鸱尾。

《四大天王》布景中屋脊的鸱尾装饰,也是日本式的

鸱尾安装在房屋正脊的两端,形象来自水中虬龙,取防火减灾之意。日式的鸱尾末端会彭涨起来,造型比较浑圆,整个看起来很像靴子,还时常在表面刷金,所以有人戏称为“金靴子”。而中国唐代的鸱尾,末端是尖的,造型瘦削,外侧的的鳍形象也要更舒展一些。

左图-日本唐招提寺太平时代的鸱尾右图-中国洛阳唐代宫城遗址出土的鸱尾

另一部走奇幻风格的《妖猫传》,外景主要在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拍摄。里面几个场景细节也值得讨论。

三、《妖猫传》

首先是屋顶的“唐破风”,张雨绮饰演的春琴从唐破风里探出头来,还有点儿意思。

又见“唐破风”

再来说说胡月楼

胡月楼气氛图
初见胡玉楼剧照

影片里,胡月楼是长安城最豪华的娱乐场所,引得空海连连赞叹大唐之盛世繁华。这组建筑布景的屋顶,同屋身比起来显得无比硕大。建筑的主入口开在山墙面上,这在古代中国是很少见的,但在日本却非常普遍。此外在最后成片的里,建筑山墙采用了木格作为装饰,显然是受到了类似京都二条城这类建筑的影响。

二条城(左)和中国宋代绘画的建筑(右)两者屋顶大小以及山墙装饰的对比

其实中国本土也有许多非常棒的值得参考的实例,哪怕就只是山墙装饰这一个小的方面。比如下图浙江兰溪的望云楼(元代建筑),山墙的梁架就很有装饰性,比二条城的木格子要更具特色。

装饰性很强的山墙梁架

如果这种样式出现在胡月楼的设计中,应该会同样出彩。要是我们在布景中少用些舶来的元素,多混搭些自己的本土形式,可能效果也会挺好。(题外话:望云楼在2017年的一场意外中被大火烧毁)

最后来看皇宫的内景。

皇宫内景

这个场景装饰痕迹很重,室内顶部密密麻麻的全是斗拱。但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说,这个设计是很糟糕的。因为这么大的室内空间全靠小小的斗拱承托,是根本不稳定的,视觉上就显得摇摇欲坠。真实的情况是把斗拱与更粗壮的木梁相组合,共同来承托重量。比如下图佛光寺东大殿内部。

在真实的建筑中,除了斗拱外还要靠木梁来承重

不知道这个场景的美术师是不是从当红日本建筑家隈研吾的作品里得到的灵感。

隈研吾近些年的作品,热衷以现代技术表现传统斗拱意向

如果是的话,也可以算是一种新型的仿日了。

说完了在日本古建里拍的电影、也说了在国内影视城拍的电影,那有没有真的在国内早期古建里拍摄影片呢。答案当然是:有!

这里要特别“吹捧”一下王家卫《一代宗师》里宫二奉道的场景。这个场景在辽代古刹奉国寺(1020年始建)拍摄完成,非常漂亮,很有质感。

三、《一代宗师》

《一代宗师》里奉国寺外景
《一代宗师》中奉国寺镜头

影片中,宫二为报杀父之仇,毁掉婚约来到古刹奉道。这个段落对建筑结构的表现并不多,而是用大量的平移镜头来捕捉光影变化下建筑内部的壁画及塑像。同时景深外高大的木柱和深邃的室内空间,也为整个画面带来了神圣的氛围。片尾处,影片又一次对奉国寺内部进行了空镜再现,意境营造得相当出彩

《一代宗师》宫二奉道视频 https://www.zhihu.com/video/1072119302890622976

仅从这几部电影来看,虽然并不能包含国内电影“唐仿日”以及取景古建的全部情况,但也都比较有典型性。我们很容易理解《聂隐娘》取景日本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狄仁杰》《妖猫传》作为一部奇幻色彩颇浓的古装片想要追求的装饰效果,当然我们同样也为《一代宗师》里展现的真正中国传统艺术的美丽感到兴奋。

电影毕竟不是科教片,作为电影美术工作者不必照本宣科地仿古。但我们也还是希望在中国的古装片里,可以看到更多经过考证,漂亮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特别是看了这么多字之后,咱们可千万不能再说“日本将唐代保存得太好”这种话了~

Ps:除了样式和细部做法外,中日两国古建在建筑结构和建筑色彩上也有很多不同,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继续阅览以下几位古建爱好者所写的文章:

@櫼栌落 (新浪微博)《中日古建之差别一》

@櫼栌落 (新浪微博)《中日古建之差别二》

说说大红大绿的唐代建筑彩画


作者:许碧宇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筑·影·时代》 关注电影美术知识前沿,不定期分享本人从建筑专业跨界电影行业的学习经历、见闻和感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电影建筑师 公众号ID:set-arch-designer 专注影视布景设计研究的建筑人平台,用最建筑的视角探索与分享影视美术相关知识,定期推送建筑相关专业背景的电影人动态。

来源:知乎 www.zhihu.com

作者:毁男孩的小图纸

【知乎日报】千万用户的选择,做朋友圈里的新鲜事分享大牛。
点击下载